喊口号的国学是倒胃口

文章 2019-07-19 02:53:23 1个回答   ()人看过

有的人在问,国学到底是什么?现在国学还有用吗?我们的文化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吗?其实,这样的发问,是一种对自己文化的不了解,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了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文化与经济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非有紧密的联系,文化没有优劣,既然我们祖宗给我们创造了这么丰富的优秀文化,即使时代在变,但只要我们后人跟随时代的步伐,把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进行改变,一样会发展出新时代的国学,国学要经常换着角度看,不能按照一个方向走到死胡同。

从电视里的国学节目广受欢迎到各类国学研修班纷纷走俏,都表明国学已经走出书斋,对大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大众为何对国学充满热情?探讨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对于更好地促进国学研究颇有意义。

一是对传统美德的期待。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不只是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还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传统美德。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人精神世界空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领域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大众对传统美德的关注和期待,希望用传统的仁爱、宽容、知礼、孝敬等美德来纠正当下道德领域的一些偏差。

二是对中华智慧的渴求。国学的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精华。其中,许多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哲理、成就大业的路径等,反映了先哲们对人生的种种体悟,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这些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曾经对国学持否定态度,普通大众对国学比较陌生。但随着学者们对国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国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渴望得到国学中所蕴含的智慧的滋养。

三是对儒雅风度的向往。儒雅风度是中国传统社会对男子形象的重要审美要求。男子不仅要相貌堂堂、威仪赫赫,而且要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品德高尚、谦和温润。关于女子,“窈窕淑女”则是一个理想形象。这种审美要求对于当下的人们依然具有导向作用。比如,当今社会,企业家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暴发户”这个称号,而对“儒商”这样的评价都会欣然接受。人们相信,懂一点国学可以培养自己的儒雅风度。这是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国学研究的成果应该更多走向大众。目前,国学热一个层面是在学术圈,一个层面是在普通大众。这两个层面有沟通、有联系,但显然还不够,国学研究的成果并没有很好地走向大众,致使国学热中出现一些乱象。国学研究的成果要走向大众,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要愿意并善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给学术界看,还要给普通大众看,应该追求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当然,要把研究成果普及给大众,还有一个“善于”的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学者的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推动,这也可以说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国学研究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国学研究的新局面。无论是对中华智慧的渴求,还是对传统美德的期待、对儒雅风度的向往,其实都反映出当前大众的一种需求。国学能不能继续吸引大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学能否满足大众的需求。如果国学研究不关注现实问题,不满足社会需求,不能把国学与现实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国学不可能长期热下去。对于国学研究,胡适曾提出要“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思路,这对于当下的国学研究仍然有启发。

国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综合来做,涉及到每个人的事情,更要有全方位的传播方式,不同的文化水平制定出不同的教授方式,只有这样,国学才能更加广泛的展开,国学的传播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