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现代散文

文章 2019-07-19 02:02:15 1个回答   ()人看过

今年的春节,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加早了一点,刚一进入农历冬月尾,腊月初家家户户都在杀猪宰羊、置办年货。

到了杀年猪季,乡村还保留着杀年猪,要请四邻八乡来吃抬格子蒸肉的风俗习惯。

正是在这个冬腊月的天气,气温比较低,天越来越冷,没什么人在外面活动,也没什么赶急的农活要忙,整个村庄几乎都处于冬眠状态。

但是,寂静的乡村也顿时在此时热闹起来。一年一度的杀年猪时大格子蒸肉,也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着,此时必定是要招呼邻居和亲戚朋友来聚一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像是提前在过春节,年味由此也渐渐的浓了起来。

格子蒸肉就是鄂西南土家族,超级大格粉蒸肉。不过,我们在城里吃的小碗粉蒸肉通常只放米粉、肉和佐料。而土家山寨格子蒸肉的主料有南瓜、土豆,五花肉和排骨,粉也是用玉米粉而不是米粉。

土家蒸肉在土家山寨又叫抬格子、吃年猪肉,是土家族的第一大菜,用南瓜或是洋芋(土豆)垫底,上面放特殊香料腌制的新鲜猪肉或者排骨裹上玉米粉,蒸至而成,格子是土家族对笼屉的俗称。

真所谓:独居席面大蒸笼,鲜肉南瓜垒若峰。农户杀猪宴邻菜,荣登宾馆雅厅中。

在我看来,城里粉蒸肉与山寨抬格子蒸肉的做法有点相似,但是吃起来粉蒸肉的口感总是没有抬格子蒸肉那样肥而不腻呢?我想这其中不一定是小碗与大格的区别吧!

抬格子蒸肉的食材,纯天然,无污染。还在秋天时候,山寨中的乡亲们早就从地里摘回了老南瓜,左挑右选,留几个长得个大、浑圆、光泽度上好的老南瓜蒸格子肉,五花肉和排骨取自自留的那头不吃饲料或少吃饲料的猪,而且据说这刚杀的猪肉吃起来肉香更足;土豆也和市面上的菜土豆不一样,村民吃的这种老种子土豆叫什么“马尔科”的品种,吃起来特别糯……

与其说是吃抬格子蒸肉,更像是年关将至大家一定要在一起吃一吃这热闹的气氛。

记得去年孩儿他舅杀年猪蒸蒸肉的这一天,他早早的起床在户外架起柴火烧开水,大舅妈与我夫人在厨房准备蒸肉的材料。隔不了多久邻居们陆续前来,男邻居帮杀猪佬“扶杂”,女邻居挤进厨房帮女主人打下手……

准备格子蒸肉很简单,几乎没有任何技术难度。无非就是刨好南瓜切块、削了土豆皮备用、挑选上好的排骨和五花崩洗净,和着玉米粉和佐料搅拌至匀称,然后便按顺序入大蒸笼,通常蒸一个小时左右便可开吃。

等待蒸肉熟透的空档,厨房里的人还得另炒几个下酒菜。但大多时候,人们一般只炒一个经典的炒猪肉搭配,长阳方言叫“血蕻子”。为什么吃蒸肉时如果炒菜只选一个时,大家都习惯性的几十年不变的选择炒猪血?我想可能是其它部位的猪肉都可以保存得更久,唯有这猪血最好是杀猪当天趁热吃趁鲜吃……

整个冬腊月,寨子里都沉浸在杀年猪请吃请喝的年味气氛之中,抬格子蒸肉吃完了,年也就近了。

本来现在与以前那个计划经济时代大不相同,手里只要有钞票,各大超市即使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也仍然在开门营业。没有必要早早的忙于采购年货,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

看着大街小巷里推进涌出置办年货的人群,我们一家人也忍俊不住加入到了这个置办年货的洪流之中。

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儿媳妇娘家弟媳妇早就超过了预产期,还没过小年,快要临产了。亲家母不得不早早的进城陪伴在媳妇身边,以防媳妇临产时有个照应。但是一二三、三二九早就发作了,肚里的孩儿就是不与大家见面,真是急坏了亲家,以致于大过年的家中年货根本没有置办。

“年货没置办怕啥呀?就在我们这儿过年,不就得了。”我们如是说。

我女儿早就出嫁了,这么些年来,她婆家都是与我们一起过年的,就这样大年三十那天,餐厅的大方桌子上,美味佳肴摆得满满当当,甲鱼公鸡汤、清蒸鲈鱼、蒸肉、珍珠园子、春卷、肉糕、红炖肉、蒸排骨、爆炒鱿鱼丝等。摆好了满满一桌年夜饭菜。饭菜正热腾,但我们一家人却未急着上桌,而是端正摆好碗筷,静候一旁,请逝去的长辈先“享用”。

“过年了,不能忘了长辈的养育之恩,也得请他们回来吃顿团年饭。”团年时,一家人先不动碗筷,我一边在方桌下烧着纸钱,一边念念有词:“三太的公公,老少的亡人,内亲外戚(包括瘸子、跛子),恭请您们来过年!”。随后,便把小酌在酒杯里的酒按顺时针方向,洒在方桌周围。请逝去的长辈们先来“享用”,不仅是张家的传统,也是多数中国人的传统。

“大家都围桌就坐,吃团年饭啰!”夫人一边解开围腰,一边吆喝着。在一阵吆喝声中,大家早就把方桌围的丝丝如缝,共举杯“乒乓作响”大家不约而同从嘴里蹦出一句话:“祝大家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