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园新生家长一封信
新学期开学,给家长的一封信要说什么呢。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书信作文,快来看看吧。
给幼儿园新生家长一封信【篇一】
尊敬的各位新家长:
您们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把孩子送到xx幼儿园,这是对我们幼儿园最大的信任。孩子入园在即,此时此刻您一定心情忐忑不安。为了使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早日融入我园小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建议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配合我们的工作:
①孩子刚刚从家庭走向社会,入园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并恰当正确的引导孩子。
②该“放手”时就“放手”,切忌一步三回头。
早晨送孩子入园时,一定要干脆利落,努力做个“狠心”的家长,放下孩子转身就走,来个“快刀斩乱麻”;反之,孩子会粘得更牢,哭得更凶,如心软将他带回家那更是大错特错。
③天天入园不缺席,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如果看到孩子哭得很厉害,担心哭伤身体,就让他在家休息一两天,这样就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更委屈,于是入园时哭闹得更凶,从而延长了适应期。
④帮助孩子回忆愉快经历,切忌消极暗示。
每天回家后尽量和孩子在一起谈谈在园开心的事情,如: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玩了什么好玩的,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等等。千万不可问他,你哭了吗?谁欺负你了?
⑤及时强化孩子的良好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奖励。
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加以表扬,可以奖励他去公园玩、买新玩具等等。
⑥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您的言行举止将深深的影响我们的孩子,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希望您多一份耐心,注意观察、倾听。当您对我园或老师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时,也希望您选择合适的方式及时与我园老师交流。
我们因为孩子而相识,我们因孩子更精彩的成长而共同努力,所以让我们手拉手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祝:宝宝健康、快乐!
xx全体教师
2015年8月29日
给幼儿园新生家长一封信【篇二】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XXX幼儿园!我们将共同谱写孩子们踏入社会的第一乐章。俗话讲:万事开头难。对于第一次离开家人踏入幼儿园大门的孩子,入园适应确非易事。家长同样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家长能放心的工作,我园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请家长们大力支持与合作。
孩子第一次入园会有不同的反应,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种:
一、好奇型。着急来幼儿园,初入园表现出高兴与兴奋,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两三天后,孩子会开始哭闹。而此时往往家长会猜想:咦,我的孩子怎么了?昨天还好好的,是不是小朋友打他了?是不是老师不喜欢他?等等。
二、哭闹型。从进幼儿园的大门就开始哭闹,不管你如何哄如何激励,就是哭。家长很担心,很心痛,我的孩子这一天可怎么办?要不先不来,过两天再说?
三、勇敢型。这类孩子在入园前家长进行了“熏陶”,上幼儿园不哭闹,勇敢,是个好孩子。于是孩子被戴上了“桂冠”,一幅勇敢的神情来到幼儿园,但同爸爸妈妈说再见时,就再也“伪装”不下去,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四、 喜忧型。通俗讲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哭,玩得高兴时什么都忘了,过一会儿想起来了又开始哭几声。
不管哪一类型的孩子都要经历离开父母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他们会本能的选择“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家长若能正确理解及正确对待,对帮助孩子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首先,请家长信任老师。孩子来到幼儿园不会整天哭,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让他们高兴起来,如玩玩具,做游戏,带孩子外出等,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逐渐高兴起来。
其次,请您配合教育,保持教育的连续性。(1)按时送孩子来园,这是非常关键的。不要因为孩子今天哭就不来幼儿园了,“明天再来”。结果明天来了孩子会哭得更厉害,苦了孩子也影响了他正常的集体生活。如果您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每天来园都在发生变化,幼儿被教师的活动所吸引,哭泣的时间越来越少。(2)要培养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拉进孩子与老师的距离。告诉孩子老师想妈妈一样喜欢你,你的幼儿园和老师真好等。切忌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说一些“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不听话就让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你”的话。
再次,请及时与老师沟通。家长想要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或对幼儿园的工作有疑问,对孩子的发展有困惑时,都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可采用交谈、便条、电话等形式,幼儿园的电话是8573071。(小二班电话:8672414)
最后,请注意对孩子的表扬激励。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要关注,并及时进行表扬与奖励,强化其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幼儿入园要经历一段适应期,此期间适应能力强的幼儿会很快度过,有的幼儿则会慢一些。由于苦恼,幼儿易发生上火、咳嗽等不适,在幼儿园我们会引导孩子多喝水,回到家里相信您也一定会鼓励他多喝水,同时在饮食方面请你注意多给孩子一些清淡的事物吃,多吃水果。
孩子上幼儿园,对于孩子,对于家长,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在我们密切的配合下,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准备策略:
1、鼓励孩子天天上学,对孩子的点滴给予表扬。
2、全家思想统一,不要因舍不得而送送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而会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
3、不应用哄骗的方法送小儿上幼托机构,应事先向孩子讲明道理及何时再来接孩子。
4、信任托儿所的教育,以缓解孩子的焦虑的心情。
5、在家多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吃饭、大小便等,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多与老师阿姨交流,相互配合,共度难关。
7、回家补充孩子的营养,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8、家长安排好接送宝宝的时间,中途最好不要到所看望宝宝。
给幼儿园新生家长一封信【篇三】
亲爱的小班新生家长: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开学这一段时间里,支持我们的工作。 在新生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已经把刚入园的宝贝们的不适应和家长们的不适应症状与您做了必要的沟通,家长朋友们在这一阶段里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能够做到坚持送宝宝来园、坚持来园后家长马上离开……这些要求都是老师在带小班新生过程中的经验之谈。只有这样,我们的宝贝们才能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很快地健康成长。 如果您留心我们幼儿园的网站的话,您会发现,在班级网页上,许多的宝贝有着非常棒的表现。对于第一次离开家长独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下,他们已经能够和从未见过面的小朋友分着玩玩具、和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很多都是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要回家等等)但这就是良好社会交往能力在萌芽阶段的表现。所以,家长朋友们,请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
我们为宝贝们骄傲,他们独立适应的能力是那么强,但同时,我们也为我们的家长而焦虑。在宝贝适应新环境、长知识的同时,我们部分家长却也患上了焦虑症:怕宝宝渴了(在家的日子有奶奶照顾着呢)、饿了(在家什么吃的没有)、睡不着了(在家大人陪着睡觉的);怕宝宝受同学欺负了(全家人谁不把宝宝捧在手里);怕老师照顾不到宝宝(在家老人一刻不离地陪伴在孩子身边)……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殊不知,孩子的成长正是在自身遇到困难的过程中才学会自立、学会自理。所以,家长朋友们,请给予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 我们家长的焦虑,同样来源于过度溺爱孩子。相信这几天回家,每个新生的家长都会问自家的宝宝:幼儿园怎么样?老师怎样?小朋友怎样?可能宝宝会说:我不去幼儿园!或者说:幼儿园不好!老师不理我!小朋友打我等等……这可是我们聪明的孩子想逃避不上幼儿园而惯用的伎俩。如果你因此而屈服第二天不送孩子来园或找老师问清为什么不理我家孩子或到园中找欺负自家宝贝的孩子时,你可就前功尽弃了。很多时候,家长会因为这些问题心疼孩子、迁就孩子,最终结果是导致孩子用了更长的时间去适应集体生活、有的甚至很长时间不能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家长朋友们,请记住爱孩子是需要一定的尺度的!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条建议,你不妨试试:
(1)关于“幼儿园不好”的回答——“幼儿园好!”(首先要从正面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态度除非你不想让孩子读幼儿园)——“幼儿园里好多玩具、图书、滑滑梯、小朋友都愿意和爱笑的孩子交朋友”(帮助幼儿慢慢树立快乐迎接新事物、面对困难的勇气!)
(2)关于“老师不理我!”的回答——“老师喜欢每一个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老师要顾及到每个孩子,因此,在幼儿园中每个孩子的关注频率和在家中一个家长带的关注频率肯定会相差很大,这时孩子会有心理落差,家长要果断地告诉孩子老师肯定是关注喜欢你的!)——“老师没和你说话说明我们小宝在老师心中是大孩子了,老师要急着照顾那些比你小的孩子,你真厉害哦!一上学就像个大哥哥(姐姐)了”(面对必须面对的集体生活,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委屈,千万不要只计较自己的得失,而要尽快地帮助孩子适应环境。换一个角度成功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信比一味地责怪老师不抽空照顾孩子可要合算的多!)
(3)关于“小朋友打我!”的回答——这可是比较复杂但却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首先,请一定记住:孩子之间绝对没有因为仇恨而互相扭打的情况(这点估计每个家长都清楚!)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这而生气,找对方算账!其次,了解一下被打的结果,如果没有什么伤害状况你就可以把打架事件当作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课,这是因孩子小缺乏交往能力而产生的必然行为,在这过程中孩子会自己收获处理问题的方法。最后,如果孩子在打架中发生了有意外伤害的情况,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宝宝刚入园的过程中,老师是最公平对待每个孩子的,因为大家都是完全陌生的,所以,老师绝对不会只偏爱人家孩子,而不喜欢你家孩子,如果你有特殊照顾的要求,请采用正确的途径与老师及时沟通,只要不是因为照顾了你的孩子而影响到了其它的孩子,老师都会非常乐意地帮助你的!当然,如果你能理解老师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作为园长,我看着我们小班老师这几天汗流浃背、喉咙嘶哑的样子,也很心疼,但一再要求她们坚持着!)请在接送孩子的时候给予温暖的微笑!这比送任何礼物都能温暖老师的心!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用更理智的爱、更科学的教养方式,把我们的每个宝宝培养成活泼、聪明并具有良好品性的健康宝宝!
此致 敬礼!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