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愧近乎信随笔一则

文章 2019-07-19 00:18:09 1个回答   ()人看过

明代曹时中是上海人,曾估迁刑部主事、云南佥事、浙江副使等官,待人平易,做人厚道,尤可称者,是与人为善,涵养有雅量,为“仁者寿”做了实证,活到了九十高龄才寿终正寝,这寿辰于古确是异数,真是难得。

可能是前辈间有些是非,邻居中有位后生,性格强悍,是个暴脾气,常常骂曹时中,怎么羞辱怎么来,将曹时中的画像,挂在墙壁上当靶子练掷镖;将曹时中漫画啊,扔在地上当毡布屙屎撒尿,刷白石灰到牛屁股,上面写着“曹时中”。“邻有悍生,修其先世怨,以垩书公名于牛后”,然后再是鞭子抽,牛粪擦,“因极口肆詈,欲以激公怒。”

这位愤青后生,他做这些不着调的事,多是没当着曹时中面的,曹时中碰到他,远远地绕道而走,这后生找不到曹时中,便对其僮仆泄恨,“向其僮加鞭”,打狗欺主,显然是冲着曹时中去的,这些僮仆气不过,回来向曹时中进言,将那家伙如何自己如何骂曹公的,一五一十转述给曹时中,遭时中听了,马上打住:你别说了,别说了,你再说,你不是再骂我吗?“人詈我而若述之,是重詈我也。”

后生如此挑战,曹时中只是不出来应战,这家伙就写了一封信,“若为候者,而中实痛诋。”信里头谩骂,叫嚣,咒恨……什么骂人的话,都有。“令人直入,跽上之”,这后生还蛮狡猾,封上信,打发人来交曹时中,还彬彬有礼的,叫人行跪拜礼,礼性巴巴的,曹地中晓得里头是什么句子,接了信,并不启封,只是叫僮仆来,“休矣,待吾僮来。”僮仆来了,曹时中“命之焚之。”旁人不解,曹时中说,“知若主于我无好言也。”其人回去,将情况告诉后生,“生愧而止”,以后再也不谩骂不羞辱曹公了。

读了曹时中故事,大家都敬佩他的雅量与宽容。雅量是一种刘义,宽容是一种美德。对羞辱自己者,不计较;对谩骂自己者,不衔恨;对一而再再而三挑衅自己者,不报复不反击,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须是性格沉稳、心胸阔达的人,才有这副心肝与肚肠。

我也十分佩服曹时中。以年龄来看,曹公是长辈,后生年龄虽小,但也足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了,曹公若对后生这般做派,严词训斥,很是在理;以势来看,显然是曹公势力大,他若借势教训后生,也无不可。但曹公宽以待人,大人大量,可为做人楷模。

我也十分激赏这位后生。不是激赏其生犯,而是激赏其惭愧。很多人缺乏惭愧之心,缺乏自疚之心,缺乏内歉之心。面对人家的宽容与雅量,不检己过,不思改悔,一是移羞作怒,觉得自己好像心胸没人阔达,在他人面前丢了面子,他要拾回自己的面子,更以再去羞辱人来争面子,言语更恶劣,行止更粗俗,变本加厉地出恶言,行恶事;二是借机凌弱,把人家的宽容当怕事,把人家的善良当软弱,把人家的礼让当畏缩,把人家的仁义当可欺,谩骂层层加码,陷害步步加紧,欺凌次次加剧。

宽容的宽字,也是有空间界限的,你要人宽容,自然是可以的,但你得给人家一个宽容的理由。

宽容的理由是你的羞愧,是你的惭愧,是你的愧疚,是你的愧悔。从来不对自己的行为检讨,人来不反省对不对得起人家,只是要别人对你忍让,对你退让,对你脆让,要将人家作牛马骑,要将人家当夜壶拉屎拉尿,一回,可以;二回,可以;三回,还可以;四回呢?五回呢?百忍者,那是圣人了,圣人几稀,近乎绝无。德性再好的人,也是难以一忍再忍,三忍四忍。在忍让上,修养差的,一辱作气,二辱更气,三辱拼了老命,也要来抒气了;修养好的,一辱无气,二辱生气,三辱气鼓鼓,四辱五辱,那恐怕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了的。

别人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你要惭愧,惭愧也是一种美德。惭愧意味着自省,意味着忏悔,意味着停止对人加害,意味着从此尊重人,善待人,助益人。

我们与人交往,首先作的是减法题:与人为善,先设定所有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可以、都是值得人生去交集的人,然后一个一个减:这人不可交往,这人不值得重逢,这人绝对不可以再向他输心……一个一个地减去;我们与人交朋友定知己,做的是加法题:这人可以继续深交,这人可以做真朋友,这人可以做心灵不设防的知己……

如曹时中对面的那位后生,当是被人从内心被减去了的人,是我们电话簿里删掉了的人,是茶馆里、酒局里、喜乐里等交际圈里剔除了的人,这样的人,要再次获得我们内心的认可,那么其起点就是愧疚,他先得要愧疚之心,然后才能获得人的信任。一个从来不惭愧人,一个做了对不起人的事,依然很嚣张很霸道很恶狠狠的人,那么可断定,他是没良心的人,他是良心坏了的人。

知耻近乎勇,懂得羞耻,是一种勇气,有这勇气才可嘉;知愧近乎信,懂得惭愧,是一种诚信,有这诚信才可交。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