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过年时节散文
我是农村长大的人,童年的时候,家乡的过春节叫“过年”。
从记事起,我知道,过年,要走外公舅舅家,要走大姨妈家,过年时候有肉炒菜吃(那时候我们的菜大约分为三类:辣椒白水菜、腊猪油炒菜、有肉炒的菜)。可能是平时很少见到肉的缘故,有人炒肉了,隔着几百米的距离都能闻到肉的香味。再大些,我和叔子堂叔子们、兄弟堂兄弟姐妹们开始对过年有期待了。进入冬天,我们就时不时地念叨“高粱秆儿,甜又甜,看着看着要过年。瓢根儿舀汤汤儿,筷子拈剐剐儿。”那时候的蔗糖啊红糖啊是很难买到的,过年的时候汤汤儿才能放点儿蔗糖或者红糖,所以说过年的时候喜欢用瓢根儿舀汤汤儿;剐剐儿就是腊猪肉,因为切得薄,数量少,我们方言就说筷子拈剐剐儿。汤汤儿、剐剐儿,儿化韵,都带有非常喜欢和珍惜的意味。念着过年的童谣,心里好像真的尝到了蔗糖红糖的甜蜜,嘴里好像真的嚼到了剐剐儿的肉香。幼小的我们,感觉生活还是很有期待的。
再懂事些,我知道,过年,也是要准备和忙碌的。比如杀年猪啊、打扬尘啊、熬麻汤啊、打麻汤饼儿啊。杀年猪时要请亲朋好友吃年猪汤。吃年猪汤时猪肉可以“猛”着吃。不过因为猪肉太香了,小孩子吃得多,常常有吃拉肚子的现象。猪血煮在菜里,菜多猪血少,菜汤里几丁点煮熟的猪血,往往都被小孩子抢着吃了。打扬尘要通过农历的黄历书选择适合打扬尘的日子。家乡多竹,其中有一种竹子叫苦竹,苦竹竹叶茂盛,枝丫不易断碎,大人们就砍一两根苦竹来打扫楼板上、屋檐下、灰柱子上等高处已经累积了很久了的灰尘。最有意思的可能要算熬麻汤了。进入冬天,红薯彻底挖完了,大人们就把小麦生成麦芽,把红薯煮熟透后压碎成酱酱儿,再用纱布口袋过滤,过滤后的红薯酱酱儿水足足有两大锅,然后把麦芽捣碎放进这两大锅水里熬煮。熬麻汤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天不亮就要起床煮头一天晚上洗干净的红薯,两大灶孔的木柴从天刚刚亮烧到晚上,到了晚上红薯水熬得已经蒸发了不少,大人们就把红薯水合成一大锅继续在一眼灶孔里添加木柴熬煮。起先的麻汤水只是水,没有丝毫的甜味,那时候的农村人在冬天只吃两餐饭,熬麻汤的时候锅里煮着红薯水,没有锅煮饭,一天中的第二餐饭是接近天擦黑时的麻汤水汤圆。小孩子们肚皮饿啊,所以从中午开始,小孩子就会偷偷舀起没有什么甜味的红薯水喝着解饿。红薯水在锅里就要熬成麻汤水了,一直煮沸的渐渐粘稠的麻汤水沸腾着的泡沫逐渐变化,先是像筛子筛米的沸沸扬扬,叫米筛花,后来像老牛皱着的牛皮,叫牛皮皱,再后来糖泡沫涌冒起来,又大又白,叫牛鼓眼……
熬好的麻汤红红的,很有粘性,很有甜味。麻汤熬好后,可以用麻汤和爆米花热热地搅拌在一起制作麻汤饼儿,也可以用筷子一丝一团地裹着放进嘴里吃。麻汤有老嫩之分,嫩麻汤舀在砂锅里,冷却凝固了也可以用筷子挑起来吃,老麻汤舀在砂锅里,冷却下来就会像石头一样硬成一个整体,需要使用时再把砂锅放在火上熔化。一砂锅麻汤要使用一年啊,大人为了提防小孩子偷吃麻汤,一般都会把麻汤舀得老老的。
从腊月三十吃年夜饭开始,人们正是开始过年了。那时的农村,平时偶尔也有放电影的,过年时放电影的工作人员都回家过年了,就没有电影看了,家乡人也买不起城里人才买得起的电视,农村的小孩子压根不知道过年时还有什么春节联欢晚会。大年三十敞开肚子吃有酒有肉的年夜饭,贴春联,贴门神就宣布旧历年的总结束。过新年要从正月初一过到正月十五。正月初一过大年,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节。那一天,只要不说不吉利的话,即使少干点儿劳动,多吃东西吃好东西也决不被大人打骂(那个时候一个家庭都是几个孩子,孩子从六七岁时就跟着大人劳动,因为调皮劳动不积极,或者因为偷吃东西被大人打骂是家常便饭)。头一天的大年三十接年老者,经济宽松一点的人家会买一两串鞭炮放放,多数家庭偏穷,就听着人家放鞭炮迎接年老者过年。传说年老者是一位白胡子老公公,善良可亲,专为人们送来喜庆和祝福。大年初一,有钱一点的人家长辈会给孩子发红包,我的父母就叫我带一包白糖、一斤白酒给我的义父拜年,与义父的家人告别时,义父家的长辈就会发红包给我,走在半路上我会把红包里的钱拿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回到家里一分不少地交给父母。
过年,除了不被繁重的劳动折磨,吃得香吃得好之外,也要玩得开心啊。从初一到十五,有耍狮灯的、有打连枪的、有送财神的、有扫财门的。龙灯要正月初九才出龙,竹子编成的龙头、龙身、龙腰、龙尾里面亮着蜡烛,外加撵龙灯人亮着煤油支杆儿,在没有电灯的乡村夜晚里很是壮观明丽。耍龙灯的人很有绝技,他们会表演独龙吞宝珠,双龙抢宝灯等绝活。龙灯进堂屋表演前,耍龙灯人会在阵阵喜庆锣鼓声中说一台台吉练子,用吉祥的、整齐押韵的话语说得主人心花怒放,主人把堂屋门打开,龙灯就在宝灯的引领下在堂屋里转圈子表演,几分钟以后再在宝灯的引领下一步一步跨出堂屋门。龙灯跨出堂屋门后,耍龙灯人还要在锣鼓声声中说一大堆祝福感谢的吉练子话语后才离开。正月十五,石堡街上、官渡街上要烧龙灯。烧龙灯的时候,街道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人放花筒、放鞭炮烧龙灯,有钱人家的小孩放魔术弹烧龙灯,我们就空着两手看他们烧龙灯。魔术弹有五十发的,有八十发的,有一百发的,点燃引线后,红的、绿的、紫的魔术弹一发一发地飞上夜空,煞是好看!只是对于我们穷一点的孩子,放魔术弹,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小孩善于模仿,我们也学着打连枪、唱连枪歌、用被套盖在背上耍狮灯,用稻草做龙身子、用萝卜做宝灯耍龙灯,很少有大人观看,也不出去表演,只是在无聊的时候小孩子自娱自乐而已。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连枪歌之一的《赌钱歌》,《赌钱歌》里的内容从正月唱到腊月,叙述了一个青年人学会赌钱后在年末输得家穷四壁、悔恨万分的故事。有些年份的过年,还有唱花灯的、表演猴戏的,这些都是外地来的人,要家乡人聚齐一定的钱财他们才肯表演。听说我们大队的几个农民,他们喜欢看唱花灯,就在头一年的冬天背柴卖挣钱来在过年的时候请唱花灯的人来队上表演。我跟着大我十岁的其实也就十五六的姑姑去看他们唱花灯,现在还记得那个男扮女装、抹着口红、梳着大辫子的粉红演员扭着丝巾,和一个戴着黑色四檐帽的矮个子小丑演员对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情形。还有一回过年,我记得一个人带着一只猴子和小花狗唱猴戏,因为大人们聚集的钱数目不多,那个人只让小猴子和小花狗表演了猴当农夫,狗当水牛梨田的情景后悻悻而去。过年的时候,也有大活人扮演猴子表演爬竹竿猴戏的,广场的中间立着高高的竹竿,竹竿上面横着一个支架,支架两段和竹竿顶顶上准备有圆圈。大活人在寒冷的过年时候只穿内衣内裤模仿猴子快速爬竹竿、轻松钻圆圈等动作。说是轻松钻圆圈其实也不轻松,听说有一次,就有一个表演者钻圈时竟然失手从圈里掉落下来摔伤了。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除了到街上看烧龙灯外,准备有鞭炮的人家会放鞭炮把年老者送走,大人们还会在每一间屋子里点亮煤油灯或者点起蜡烛“亮屋”,在田埂上燃几把稻草火“亮田埂”,据说“亮屋”能让一家人一整年都亮堂,“亮田埂”能让庄稼有好的收成。我们小孩子也没有闲着,我们会“烧毛狗窝”,会在月亮底下跑到别人家菜地里“偷青”。家乡人把狐狸称作毛狗,那时候人们还不完全懂得保护野生动物,当时的毛狗也的确存在偷鸡吃的丑陋勾当。“烧毛狗窝”时用打湿的泥团捏制一个毛狗,把捏制的毛狗放在火堆里烧,以为这样就真的能把毛狗烧死。“烧毛狗窝”时我们会把一种叫爆虼蚤树的树叶盖在泥制毛狗上面烧,爆虼蚤树冬天也是青枝绿叶的,放在火里烧得噼里啪啦的响,像鞭炮声,小孩子们就有放鞭炮的乐趣了。“偷青”主要是在菜地里玩耍,能让孩子们开心高兴,大人们还是舍得那点蔬菜的。还有一种说法,偷青时候从土壤里拔出一兜青菜,拔出的青菜根须保留得越完好就预示着新年里越能走好运。大人们为了防止青菜被偷,往往都会在那一天天黑前浇淋粪便。青菜根被粪便打湿,周围的土壤变疏松了,我们偷青时拔出来的青菜根都保留得比较完好。
正月十五一过,家乡的“过年”就过完了,小孩子们又要过“不甜蜜”的普通日子了。樱桃树开花了,杏子树也绽出红红的花蕾了——美好的日子怎么过得这样快呢?看着花开,想着“过年”的结束,小孩子们心里有失落,有无奈,有隐忧,更有祈盼。哎呀,有什么办法呢?要过好日子,就得先过平淡的日子,小孩子们还是祈盼着冬天,祈盼着年末,因为冬天里,就又可以念叨“高粱秆儿,甜又甜,看着看着要过年。瓢根儿舀汤汤儿,筷子拈剐剐儿”了,就真的又要“过年”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