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篇教学分析

文章 2019-07-18 21:59:09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A、了解有关散文诗的知识。

B、理解《记忆》中所蕴涵着真谛。

C、了解《门槛》一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

2.能力培养目标:

把握《记忆》回旋婉曲、层层深入的写作特色及《门槛》的象征手法。

3.思想教育目标:

A、通过学习《记忆》一文,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做生活的仁者、智者、强者。

B、学习《门槛》一文,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要从容、镇定、要对理想执著追求,对信念坚定不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记忆》中所蕴涵着真谛,把握《记忆》回旋婉曲结构特点

2.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一.预习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灰烬()作孽()冠冕()

门槛()执拗()端详()怜悯()鬓()角

2.解释下列词语

(1)芥蒂:细微梗塞物,比喻很轻微的嫌隙或不快。

(2)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3)泯灭:形迹、印象等消灭。

(4)作孽:造孽,做坏事。佛教用语。

(5)得大自在:得到极大的自由,不受拘束。

(6)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二.认知过程

导入:

开学至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文体,也是这二者的结合体散文诗。散文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第四次对诗歌形式专制的反叛,是一种新兴诗体。散文诗这种诗体在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诞生以后,大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历代诗人的探索,至今取得独立地位并繁盛起来。它既具有散文的形式,更具有诗歌的意境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记忆》和《门槛》这两篇散文诗的精品,来领略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一)学习《记忆》

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有条件播放配乐朗读材料,充分酿造课堂气氛,

2.简析课文内容,深入鉴赏课文

(1)《记忆》中,记忆所蕴含着的真谛指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形象地揭示这一真谛的?

提示:回答第一问既要从全文提炼又要重点归纳课文的几段。回答第二问先根据行文中领起与转折的标记,将全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用简练的语句串联起来。

答:第一问,记忆是衡量人的高下、贵贱、美丑、善恶的尺度;在人们的记忆中,庸人、叛徒、蠢货、懦夫将遭唾弃,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人将流芳百世。

第二问,先说什么是忘却,再说记忆没有这样那样的外在形式,然后才能触及什么是记忆的核心话题,最后对怀有各种记忆的人做出评价。领起与转折处有明显的标志:记忆,是什么?这说的是忘却,记忆呢?记忆究竟是什么?全文先言他物,几经盘旋,才引起所咏之辞,回环婉曲,层层深入,意趣盎然。

(2)在《记忆》中,作者假设我和你面对面亲切交谈,这一问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本文假设我(作者)与你(一个年轻的朋友)面对面亲切交谈,一问一答,这样假设的情境,有助于缩小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有助于使作者笔谈变得和蔼可亲。虽如话家常一样,但是作者却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意象,使文章呈现出典雅的气象。

(3)文中两个传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后面的议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两个传说表明了记忆是永恒的,作孽者人不毁之自毁之,行善者虽殒其身却人记之。表达了作者对庸人、叛徒、蠢货、懦夫的憎恶和对智者、勇士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4)在《记忆》中,哪两种修辞手法用得最多,最好?

答:比喻和排比。

比喻,具有系列化的特点。记忆被比喻成种种事物:灰烬、流水、落花。每一种比喻中,又作生动形象的进一步比喻性描写,以流水之喻而论,更进一步的比喻性描写还在后面:它奔涌而来,可也总要消逝到地平线之外去,即便是流水,到了天尽头,不还能解一解远行人的干渴么。

排比,医学家说道德家说佛家说是庸人是叛徒是懦夫或引用名言,或写成精妙的警句,像诗一样单行排列,有气势,有分量。

(5)读完文章,请谈谈你对记忆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记忆》从记忆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从根本上说,这里的记忆,是广大人民心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客观尺度。

总结:本文形散神聚。表面上好像零散杂乱,其实始终围绕着记忆的话题,而且记忆的话题,也不过是作者思想感情赖以表达的凭借,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正义、对高尚情操的歌颂,对恶势力、对卑下行为的批判,但这写作意图藏而不露。在思路上,没有直线式平铺直叙写来,而是采取曲线式写法,迂回婉转地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这一中心,作者尽情挥洒,力求形式生动活泼。总之,文章在形式上放得开,但表达的中心很集中,开与合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二)学习《门槛》

1.作者介绍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第一部具有影响的作品是《猎人笔记》。50年代起,写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艺术史诗)

2.背景介绍

《门槛》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中思想境界较高的一篇。作者与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1878年1月,俄国发生了女革命家刺杀彼得堡总督的事件,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哑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佩不已。于是,集她们于俄罗斯的姑娘之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她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3.研习课文

(1)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这是怎样一个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对表现女主人公形象又有什么作用?

提示:找准相关语句,结合背景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的语句,一座大楼。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楼深处传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这阴森恐怖的环境象征着当时俄国严酷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革命形势。大楼象征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门槛象征参加革命和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也可象征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

这阴森恐怖、冷峻严酷的环境,是人物形象凸现的底色。

(2)语言描写的句子,对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作出评价,女主人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对她寄予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中的语言描写有三类:一类是问话,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另一类是答语,简短、坚决、果敢、有力,直接表现女主人公的坚强品质;最后一类是评语,疯子圣人截然相反,表现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造成的悲剧性。

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时,作者寄托了对女主人公由衷的赞美和颂扬之情。

(3)揣摩相关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A.为什么一个人投身于革命后,会遭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的结果?

提示:联系鲁迅的《药》来理解。

答:这正反映了革命者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力量,缺乏进步的指导思想的弊端和当时人民群众的麻木。

B.为什么说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死去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知道,他尊敬的怀念的是谁?

答:牺牲而无名,这是最朴实、最高贵、最伟大的牺牲,展示了革命者崇高无私的精神境界。

C.何理解问者的最后一个问题你知道吗?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年轻的生命?

答:会愿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会。这是一个假设性提问,一方面有革命半途而废的落荒者存在,另一方面,门内的声音要求她再次从内心里检验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D.章最后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那个远远躲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的人,是当时社会中一批庸人和市侩的代表。赞美以为圣人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代表整个社会和历史对这些英勇无私的革命志士唱出了歌颂的最强音。

(4)关于象征

象征即借助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象征的艺术效果在于能够赋予被象征物以暗示,引导读者想象和联想,使被概括的内容显得含蓄、深广。

结合背景理解本文中门槛和姑娘的象征意义。

门槛象征革命征途的险峻;

一个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勇士。

提示:不看写作背景,门槛可以象征两种选择的分界线,人们心灵中矛盾的标尺,前进或后退,坚持或是放弃,都需要人们作出选择,跨过一道槛,姑娘的可贵之处也就可以理解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念的坚定不移。

5下列对《门槛》一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门槛》通过一位俄罗斯的姑娘执著地要跨进高高的门槛的梦幻情景,表现了她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

B.本文的门槛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革命者前面的一切艰难险阻。

C.文中的俄罗斯的姑娘是作者描写讴歌的对象,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作者所具有的坚定、真诚和自我牺牲的政治信仰,及其对革命的同情和理解。

D.《门槛》是屠格涅夫散文诗中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的散文诗的特点:简单而又深刻,朴素而富于哲理,读后使人回味无穷。

提示:此题答案为C。文中俄罗斯的姑娘是作者讴歌的对象,虽然作者由衷地赞美姑娘对自己信仰的坚定、真诚和自我牺牲精神,但是屠格涅夫自己却不具有、也不赞成那种信仰。这是屠格涅夫的贵族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和悲观主义宿命论的哲学观点在《门槛》中留下的印记。屠格涅夫只希望温和的改革,而不能接受那种轰轰烈烈的革命,以至从内心深处感到革命、流血、暴力,是一种应该感到内疚的犯罪行为。作者还认为,用木犁浅翻处女地的工作成效甚微,几乎等于白白地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甚至认为姑娘将来会否认自己现在这个信仰。

6.比较阅读:

门槛

我们家住的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四合院,绿苔爬满了房上的青灰色瓦,房檐下的马蹄形檐铁也锈得只剩下几根铁镣吊,可是院子门口的门槛却在岁月的流逝中一直安然无恙。

门槛有一尺多高,三寸多厚,澄黄的铜皮紧紧地包裹着里面的柏木料子。它稳稳的高卧在门口,似乎永远也没有醒的时候。

小时候这条门槛在我眼里宛如一条高大的城墙。每次出门,我都先匍匐在门槛上,艰难地挪过一条腿去,然后身子向转磨似地转90度,接着挪过另一条腿去。我曾有过一辆小童车,车身漆得好像一只蓝色的鹏鸟,可是这只鹏鸟自己不会飞过高高的门槛。有几次我拖着童车在门槛前急得大哭,用脚踢这条僵死的家伙,嘴里愤愤地大喊着:该死的门槛,锯了它,锯了它呀!爷爷却对这条门槛很有感情。每次他送客到滴水檐下,总是习惯地把袍子下摆一拎,抬右脚在空中画一个轻巧的圆弧,身子随着重心的转移稳稳地落在门槛外,然后向客人双手一拱:再见。客人也抱拳一揖:留步。门槛成了割断主客之间绵绵话语的一把裁刀。多少年来,爷爷在门槛前的动作做得总是那么得体。

六十年代中期,我父亲买了一辆加重飞鸽。每天进出大门的时候,他都要憋足气力把这百十来斤的自行车拎过门槛,有时短不了被脚蹬板磕疼了踝骨,或是蹭破了腿腕。父亲找祖父商量:爹,您看那门槛多碍事,是不是话没说完,就被祖父一阵呵斥顶了回来:祖上留下的产业,只有补缀的份,没有拆散的理!于是,父亲只好作罢。祖父的腿仍然每天在门槛上画着轻巧的圆弧,虽然那时已很少有打恭的朋友来访。

去年,我买了一辆嘉陵。那疾驰如飞的摩托车在高高的门槛前却像一堆死铁,门槛成了现代化的死敌。我不管爷爷同意不同意,斧锯交加,不消半点钟,从此高门敞户下畅行无阻。出人意外,爷爷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唉地长叹了几声。

一天夜里,爷爷到奶站去送空奶瓶。出大门的时候,他心里仍习惯地默数着步子:跨门槛,走两步,然后下台阶。可是门槛已经不在,他的步子乱了,心里惶惑,脚下一软我到医院里去看望爷爷。爷爷靠在枕上,雪白的胡子搭在雪白的被单上,忍着疼痛在轻声地喘息。他在嗔怪我,这我看得出。我把随身带来的爷爷喜爱的葛蒲和石竹插在花瓶里,心里盘算着怎样把一大篇安慰老人的话说出口。可是,不管怎样,我都决不想说:让我们把那条门槛重新装上吧日子过了许久,爷爷早已痊愈回家。可是在经过没有门槛的大门时,偶尔还照老习惯高高抬起腿,不自不觉地在门中画一个不大轻巧的弧

比较阅读两篇《门槛》,思考以下问题:

1.两文写作背景有何不同?主题思想各是什么?

答:屠文写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文章赞颂了革命者勇敢地跨过门槛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本文写于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对保留门槛还是锯掉门槛的情节描述,揭示了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批判了传统守旧的观念,赞扬了改革精神,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2、屠文中门槛象征什么?姑娘象征什么人物?本文中的我象征什么人物?

答:屠文中的门槛象征革命征途的险峻;

一个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勇士。

本文中的我象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大胆开拓前进的改革者。

3、屠文中姑娘说我也准备犯罪,这里的犯罪指什么?如果照此理解,本文中的我有无犯罪嫌疑?

答:犯罪是指触犯维护沙俄封建统治的法律。从维护传统旧秩序的意义上讲,本文中的我似也有犯罪嫌疑,因为他不仅破坏了祖上留下的产业,而且让爷爷摔了跤。但由于时代不同,二者本质上是有差别的。

总结:

散文诗的特征。

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它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有浓郁的诗的意境,隐含着寓言和哲理,又必须通过形象来表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