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湘西本地的民间故事

文章 2019-07-18 21:48:33 1个回答   ()人看过

湘西本地民间故事:湘西匪规

民国时期,湘西匪患猖獗,仅辰州白虎岭一带就有两伙土匪,岭南的田豹和岭北的麻天虎。

这天,一队送亲的队伍过岭时,被岭南土匪劫住了。送亲的一位老者急忙上前,拱手将两卷银元奉上。土匪们眼前一亮,小头目满意地点点头,说:“看你还挺识相,行,今天老子的刀就不沾血了,你回去就说,新娘子我们请去做押寨夫人了!”

“慢着!”老者面带怒色,“久闻豹爷仗义,怎么今天连规矩都不讲了?常言道‘留人不留财,留财不留人’,你们今天人财都要,岂不坏了规矩!”

“这……”小头目一时语塞,沉吟片刻,忽然,他凶相毕露,一声长啸后,土匪们迅速散开,将送亲的队伍团团围住。小头目狞笑几声,猛地挥刀向老者砍下。千钧一发之际,忽听“啪”的一声枪响,小头目臂上中枪,钢刀脱手。土匪们惊慌四顾,这才发觉自己竟被另一伙人围住了,定睛一看,来人个个有枪,为首的蜂腰熊背,正是岭北麻天虎。

原来,这麻天虎虽是土匪头子,但平生最恨人糟蹋妇女。麻天虎轻哼一声,手中刀一挥,小头目的耳朵眨眼间便被齐根斩下。惨叫声中,麻天虎手起刀落,不多时,十几只血淋淋的耳朵便落了一地。

一旁的送亲队伍哪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个个吓得浑身发抖。新娘叫英姑,这次要嫁的,正是本地最大的山寨——龙头寨的龙少爷。受此惊吓,众人赶到山寨时天色已晚。寨中灯火通明,龙头寨主龙九公听说此事后,一时沉吟不语。山寨与匪为邻,但素不往来,麻天虎的大名他当然知道,但好在龙头寨人多枪多,这么多年土匪从没找过麻烦,也算相安无事。

九公召集族人开会,宣布他要亲自上山向麻天虎道谢。此言一出,大家纷纷反对,因为土匪干的就是抢劫绑票的买卖啊,你龙九爷送上门去,这不是送羊入虎口吗?

龙九公见儿子也准备反对,眼一瞪,骂道:“牲畜,麻天虎虽然是个土匪,但人家救了你婆娘,天大的恩情岂能不报!我龙家世代敬重‘仁义’二字,今天就是舍了老命,我也不能让龙头寨失了威名!”

第二天,九公果然携了财物进山,临走时留下话说,倘若自己天黑未回,那就当是一命抵一命,不准寨子里的人上山寻仇。

湘西崇山峻岭,土匪的老巢往往筑在绝险之处,千百年来,官兵之所以剿之不尽,就是因为地势的缘故。九公这一走,直到太阳落山还不见踪影。龙少爷急了,正要集合人马进山时,九公却毫发无损地回来了。

“爹,你见到麻天虎了?他没把你怎么样?”龙少爷惊讶地问。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行的是仁义之道,土匪也是人,能把我怎么样?”九公威严地说。

饭后,九公又宣布了一件事,他说,麻天虎三天后还将上门回访。这话一说顿时炸了窝,寨民们议论纷纷,都说让麻天虎进寨不是引狼入室吗?九公解释道,麻天虎来访,主要是我带去的礼物太重,他说,一条人命值不了这个价,所以特意下山送些虎骨豹皮,算是扯平这事两不相欠。

大伙劝道:“这麻天虎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他会讲仁义道德?”

“自古匪有匪道!”九公倔犟地说,“麻天虎如果不讲仁义,他会救英姑?他会放我回来?再说,我龙头寨人多枪多,土匪也未必敢跟我们作对。”

见公公如此固执,新媳妇英姑暗自担忧。白虎岭上,她亲眼见过麻天虎的残暴无情,如今悍匪下山,绝不只是来送几张豹皮啊!

转眼三天已到,九公一早就大开寨门恭迎麻天虎。不多时,几匹快马踏尘而来,为首的正是岭北匪首麻天虎!寨民们见他只带了几个随身保镖,都松了一口气。麻天虎命人取来豹皮献上,九公笑着收下。

三杯酒过后,麻天虎拱手要走,说:“这事扯平了,那我另说一事,我想向九公借点儿东西。”

“好说,请讲。”

麻天虎突然拔枪指着九公说:“兄弟们在山上缺衣少食,还请九公意思意思。”

寨民们见情形有变,纷纷推枪上膛,刹那间,百十条枪口一齐对准了麻天虎。麻天虎冷笑几声,说:“早知道龙头寨枪多,但麻某既然来了,就不会空着手回去!”

双方对峙了几分钟后,龙少爷走上前来,出人意料地说:“寨中财物我全都转移了,麻爷如果不信,可以叫人随便搜。我料到麻爷的人就在寨外,所以不得不防。”

龙少爷说完后,让人打开粮仓货仓,果然里面空无一物。麻天虎见算盘落空,手中的枪一紧,“既然这样,那只好请九公跟我上山一趟,好酒好菜招待几天了!”

九公盯着麻天虎,冷冷地问:“怎么,麻爷是想‘吊羊’吗?”

“吊羊”是土匪的黑话,也就是绑架的意思。麻天虎冷笑一声算是默认了。九公又问:“既然想‘吊羊’,那三天之前为何放我下山?”

“土匪有土匪的规矩。”麻天虎说,“三天前你带着财物上山,按规矩,我留了财就不能留人,但今天,我既然拿不到财物,就只好带人走了。”原来如此,九公追悔莫及,这才知道自己跟土匪讲仁义,真是迂腐之极。龙少爷见状,上前说:“阿爹年纪大,在麻爷那里如有三长两短,岂不是与我龙头寨结了血仇!我愿替阿爹上山。”

麻天虎痛快地说:“行,那就请龙少爷跟我走一趟!三天之后,拿十车大米来换!”

一伙人押着龙少爷出了山寨,大家怕少爷受伤,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带走。出了寨子,麻天虎与树林里的土匪会合后,大队人马往回走,行到一半时,前方突然传来杂乱的枪声,麻天虎登高一望,只见自己的老巢竟然火光冲天。大惊之下,他突然明白过来,转身瞪着龙少爷问:“妈的,是不是你的人干的?”

龙少爷心中暗喜,面上却不露声色地说:“麻爷刚刚都看到了,我龙头寨的人连寨门都没出,怎么会去攻打你的寨子?”

恰好这时,几个土匪落荒而来,告诉麻天虎说,攻打山寨的是岭南田豹的人!麻天虎叫苦不迭,田豹定是要报割耳之仇。他心里一紧,瞪起眼睛问道:“你们都跑了,我娘呢,我娘怎么样了?”原来,麻天虎的老娘住在山顶的庙里,老太太终日吃斋念佛,想为儿子减轻几分罪孽。

土匪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敢吭声,麻天虎又急又气,“刷”地从怀里拔出尖刀,发疯似的往回赶。趁此机会,龙少爷故意一脚踏空滚下山坡逃走了。

当他跑回龙头寨时,英姑早已集合了全寨的人整装待发。原来,这一切都是英姑的计策:三天前,她听说麻天虎要下山,就知其中有诈。恰好田豹的人被麻天虎割耳羞辱,正叫嚷着要报仇。英姑趁机便将麻匪老巢空虚的消息传给了田豹。田豹等麻天虎一下山,便率人猛攻麻匪的老巢。

两伙土匪血战一晚后元气大伤,最终,麻天虎一伙打死田豹保住了山寨。天亮后,麻天虎接出老娘收拾残部时,晨雾中又突然号角齐鸣,随后喊声震天,无数个精壮汉子仿佛从地下冒出一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了麻天虎。

麻天虎定睛一看,为首的正是龙家父子。他长叹一声,知道自己和田豹都中了龙头寨的毒计,正想拼个你死我活时,却听到麻老太太一声怒喝:“放下!”

麻天虎是个孝子,慌忙命令手下,把手里的长枪短炮全都扔在地上。麻老太太回过身,看着眼前黑压压的枪口问:“你们是山下龙头寨的吧,九公来了吗?”

龙九公上前拱手道:“我就是龙九公。”

麻老太太说:“上次,你为了孩子欠下的人情,不顾性命独自上山。今天我为了天虎犯下的罪孽,也愿意一命抵一命!”

老太太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几步奔到山崖边,回身看着儿子说:“天虎啊,当初你上山为寇,娘没能拦住你。今天娘再劝你一句,放下屠刀,回头是岸。”说完,毅然转身跳下了深崖。麻天虎一声惨叫,哭喊着扑倒在山崖边。

龙九公见老太太如此刚烈,长叹一声,押着剩下的土匪准备离开。不料没走两步,就听身后一声大喊:“站住!”

回头一看,只见麻天虎瞪着血红的眼睛,咬牙切齿地说:“这么多年来,我麻天虎没抢过龙头寨一草一木,放了这些兄弟,我愿意以命相抵了!”话刚说完,麻天虎便走到崖边飞身跃下。

短短一天时间,龙头寨巧施妙计打垮了两股土匪,仅此一战再无匪患了。至于麻天虎母子,因为崖下恰好是一深潭,两人都捡回了性命。有人几年后在省城见过他,那时他已是一家镖局的总镖头,威震三湘。

湘西本地民间故事:五百蛮雷打洞神

麻阳县境内有个西晃山,山高,林又密,不少精怪在此修炼,并时常危害百姓。山下有上千亩良田,住着数百户人家。

有一天,有个农民去田里为干枯的禾苗灌水(把水导向田里),可这一天,怪了,水怎么也流不到田里,他走到渠道里边仔细看了看,发现有条大蟒蛇正睡在坑里,约有丈把长,农民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去灌水了。10多天过去了,蟒蛇还躺在渠道上睡觉休息,看来是不想走了,眼看田里的禾苗就要枯死了,一年的希望就要完了,这户人家都要愁死了。

他也听人讲过,西晃山脚下的山洞里住着一个洞神,是个蟒蛇精,妖术高,爱作怪,报复心强。如果这条蛇是洞神的崽女,得罪了他,今后怕就麻烦了,可他又心有不甘:没有稻谷,这一家7口今后怎么生活呢?这天刚麻麻亮,他化了装:把三脚架套在了头上,用来辟邪,把蓑衣倒披,手拿一把三股叉,轻手轻脚的来到了渠道边,扬手用力一叉,本想打痛他、赶走他,哪知正好叉到蟒蛇的七寸,片刻,它就快要一命呜呼了。

果然,这条蟒蛇就是洞神的小儿子,他最贪玩、任性,也最得父母的喜爱。这天洞神突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坏了,小宝贝危险了。立即飞跑到小儿子身边,小蟒蛇只留下三句话:给我报仇,那人头上长有三个叉,颈上生有毛。小洞神很快就死了,老洞神伤心得要死,咬得牙齿格格叫。老洞神到处找这样一个人,可就是找不到“头长叉、颈生毛”的怪人。一晃3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都冇得。可也恰该出事,这个农民一次在闲聊中自吹自摆:“人家都说洞神如何如何,我看也未必,我化了装,他就冇晓得是哪个杀了他的崽。”

不久消息传到洞神耳朵里,马上赶到农民家里,先施法术,开始作怪,把这个农民磨得死来活去,不消3天,就会一命归西,这一家6口整天哭哭啼啼,冇得一点点办法,院子中有个人建议:“听说下麻阳有个陈法扬,法术高强,何不请他来救命?”于是,连夜喊人到兰里来请陈法扬。第二天一大早,陈法扬就急急的赶到西晃山脚下,立即施了法术,农民回阳过来了,当听说是洞神作怪,并时常危害百姓,陈法扬就决心除掉洞神,还地方一个平安,一个人前往洞神的府洞中,与老洞神展开了一场较量,结果老洞神因法力不够,负伤而逃。洞神逃到锦江边的牛角坪后,召集一家人商量:“陈法扬的法术,实在是高,追得我们鸡飞狗走,家没了,小儿子的仇也没报成,今后不报仇,如何咽得下这口气?”洞神婆想了好久,说:“你们看这么办好不好,让我们的大崽向陈法扬学法,全学会后,再除掉他,那时麻阳不就是我们的天下了吗?”“不行,不行,太危险,去冇得。”“不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去,我去!”大儿子拍着胸脯说。

一个月之后,一个英俊的年轻后生,来到陈家人院子,恭敬地拜陈法扬为师,潜心学习道法,这个后生脚勤手快,又侍奉得好,深得陈法扬信任,悉心调教,几乎把所有的法术都传授给了他。

一晃三年过去了,还有三天,就要为年轻后生举行迁阶仪式了,由于精心习道,后生的头发也太长了,像个雀儿窝,陈法司说:“好徒儿,还有三天就要学完了,我所有的功夫都传给了你,那天有几十个老司几千老百姓都要来看热闹,今天该把你的头发剃度一下。”“好,就请师傅动手吧。”陈法司在剃头发时,发现他的“好徒儿”后脑壳有个蛇尾巴,心想:“拐了,拐了,他不是个妖怪,就是个小洞神。今后如何是好?”这时徒弟问:“师傅,师傅,你的法术都教了吗?”“教了,都教给了你,你会青出于蓝胜于蓝,比我都要行得多”

三天后,好徒儿毕业的迁阶仪式搞完了,这时徒儿对陈法扬讲:“师傅,昨天我父母传书给我,他们十分感谢您老人家三年来精心的传授,请您到西晃山家中去呷餐饭,表示谢意。”陈法扬心想:果然他是洞神的崽,去吧,怕太危险了。不去吧,人家要笑话我,显得我怕他。于是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陈法扬与“好徒儿”来到西晃山脚下,到了一幢大房屋中,进一层门,就关一层门,陈法扬装作冇看见,但心里也有咚咚儿跳,总共关了七七四十九扇门。

走进堂屋,火烛齐明,四周关得实实的,不见一丝阳光,也冇有一点风,老洞神、洞神婆坐在太师椅上,陈法扬进去后,洞神也不喊坐,盯着陈法扬说:“陈法扬,还认得我吗?你的好徒儿就是我的大崽。”“认得,认得!”“好,今天我要你死,报三年前的仇,以消我心中的痛。”

这时“好徒儿”早已站在洞神旁,对陈法扬厉声说:“师傅,你今天有两种死法:炸油窝还是愿被毒虫咬死?”这时锅子里的油滚烫滚烫,池子中的数百只蜈蚣、五步蛇,正张嘴着血口,等着陈法扬自动跳下来。

“死就死吧,徒弟,教了你三年,在死之前,我行了百把里路,你总得让我喝一口水,呷一烟筒,见一见天日吧,再死也不迟。”“好,给他送点东西呷,把瓦揭开一点点,让他死个痛快,”老洞神说。

陈法扬接过水后,喝了一大口,含在嘴里,把火镰一打,火纸燃了,只见陈法扬用力把口里的水对着火焰一喷,只见风、雨、雷、电借着一丝阳光立刻就来了,霎时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五百蛮雷打了进来,炸开了四十九道门,把老洞神、洞神婆、“好徒儿”全部打死在洞中,一把火烧了洞神的府院。

原来,陈法扬准备在“好徒儿”迁阶前的最后一天,把五百蛮雷这一法术传给他,可惜“好徒儿”过早地露出蛇尾巴。

陈法扬从洞神府中出来后,越想越有火,跟了三年的徒弟,都会这么处心积虑的害他,一气之下把用来做道场用的牛角、印章、司刀全扔到西晃山的山崖上,走了。

传说拥有这三件宝,道法就会超过陈法扬,湘西周边各县的法师、道士都想取到,纷纷赶到西晃山,可手快摸到了宝贝,就是抓不到,要么它上去一点点,要么又下去了一点点。

后来,那三件法宝还一直挂在西晃山的山崖上,也没有哪位法师的道法超过陈法扬。

湘西本地民间故事:降伏蛤蟆精

传说,麻阳县康家湾这一带的锦江河水深不可测,不知哪年哪月,河里来了一只癞蛤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癞蛤蟆成了精,经常变化成人形,在周围活动,骗拐妇女,欺凌百姓,使四方百姓受害不浅。最为恼火的是,每逢刮风下雨,蛤蟆精就趁机兴风作浪,使锦江河水暴涨,淹没了两岸粮田,作物连年受灾,百姓有苦难言。

后来,有个叫陈法扬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早就想除掉这只蛤蟆精,为百姓除害。但他心里知道自己法术没有蛤蟆精高超,就暗暗练习武艺。经过三年刻苦修炼,陈法扬终于练就了高超的法术,又得了降魔驱魔的七星剑。一天夜里,陈法扬悄悄在屋背后的池塘边试了试七星剑的威力,只见他手臂轻轻一扬,一池水四处飞溅,池底的黑污泥巴都露了出来。

第二天,他告别了妻子儿女,来到康家湾的河边上,潭水深不可测,一股股呜呜叫的冷风,吹得让人毛骨悚然,陈法扬口中念动真言,睁开一双法眼,只见蛤蟆精静静地卧在潭底,浑身发出绿幽幽的光,陈法扬毫不迟疑,立即做起真法,一挥动手中的令牌和印,用七星剑朝水中刺出,一阵轰响,正中蛤蟆精背根,蛤蟆精忍痛飞出水面,变成无数只凶恶毒蜂,铺天盖地地朝陈法扬扑来。只见陈法扬又一次念动真言,把手中那块红布一挥,霎时变成了一张天罗地网,把恶蜂全部装进了袋中。然后对着牛角吹了一口气,一袋恶蜂全化成了灰烬。

从此,康家湾两岸的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