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伏羲的传说作文600字

文章 2019-07-18 21:46:58 1个回答   ()人看过

伏羲的传说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相传,他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一、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三、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四、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五、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六、创制古代历法。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绩还是创立八卦。在天水北道区渭南乡西部,有一卦台山,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传说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他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有一天,他又来到了卦台山上,正在苦苦的思索他长期以来观察的现象。突然,他听到一声奇怪的吼声,只见卦台山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龙马。说它是龙马,那是因为这个动物长着龙头马身,身上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于是他画出了八卦。后来,那个跃出龙马的山洞被人们称为龙马洞,渭水河中的那块大石就叫做分心石。现在去卦台山,你还能看到这些地方。而且,龙马洞里还有石槽和石床的残迹。至于八卦的功绩,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以它为特征的伏羲文化,到现在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而且,当代的许多学科也都深受其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据说,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也是受了八卦的启发。

涿鹿之战

炎黄文明的奠基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①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①关于蚩尤部落的归属,学术界多认为其为南方苗蛮集团(亦称九夷)的首领。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则认为其属于东夷集团。论据充分,今从之。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本身也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早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各个氏族部落之间就发生了基于护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实行血亲复仇目的的武装冲突。由于这类冲突尚不是以掠夺生产资料和从事阶级奴役为宗旨,所以它们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战争,而仅仅是战争的萌芽。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将其通称为“战争”。传说中的神农伐斧燧、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就是这类“战争”的历史遗痕。其中尤以涿鹿之战为其最具典型意义者。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牴,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区相遭遇了。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方才凯旋西归。同时“命少皞清正司马鸟师”,即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一位能附众的氏族首长名叫少皞清的继续统领九夷部众,并强迫东夷集团同自己华夏集团互结为同盟。这场“战争”的大致经过情况是由神话传说所透露的,因此更具体的细节已无从考索了。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实的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涿鹿之战堪称为我国古代战争的滥觞。涿鹿之战中,黄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在于其战争指导比蚩尤族要来得高明。具体而言,即其已开始注意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作好战争准备,史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证明。在战争过程中,黄帝族还善于争取同盟者,并能注意选择和准备战场,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天候条件,果断及时进行反击,从而一举击败强劲的对手,建立自己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相反,蚩尤族方面尽管兵力雄厚,兵器装备优于对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连年对外扩张,“好战必亡”,已预先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在作战指导上,又缺乏对天候条件的应变能力,缺乏对黄帝族的大规模反击的抵御准备,因而最终遭致败绩,丧失了控制中原地区的历史性机遇。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五谷神王(白族)

传说,天地形成后,人们没有吃的,只好以树皮、野菜充饥。跋达走了一百天,向观音陈述苦情,恳求给柴五谷种子。观音给了他五个小葫芦、一个大葫芦、,告诉他:第一个三节葫芦里是荞种,要撒在高山上;第二个两节葫里是大麦种,要撒在半山腰;第三个细脖子葫芦里是灿米种,要撒大大河小溪边;第五个一节葫芦里是糯米种,要撒在水田里。大葫芦里装的是树川,要等撒完了五个小葫种子后才能撒。跋达按照观音的嘱咐,依次从山顶、山腰、河边、水田撒了五谷种子。因忙于撒种,把大葫芦的盖子丢了,等他撒完种回头看时,山山岭岭长满了树林,没有路回家了。人们见地上长出了五谷,高兴得连夜打着火把去地里看庄稼,然后呼喊着跋达的功劳,把他尊为五谷神王,并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尝新米,吃鲜犁,火上火把迎跋达。晚上,姑娘和小伙子们要举着火把,在田野山上绕,表示寻找跋达。人们则围坐在村中的大火把周围,齐唱献给跋达的颂辞。

有关羊的神话故事

六畜中,羊是除狗以外最早被驯化的动物。大约一万年前,人类驯化了山羊,继而驯化了绵羊。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代,人们不可能科学地说明羊被驯化的,但他们可以通过神话曲折地反映自己的认识。

生活在云南高寒山区的部分白族,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发展十分缓慢,羊仍是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反映游牧生活的神话得以完整保存。根据流传在云南省洱源县、云龙县一带的白族神话说,羊最早出现在金沙江源头的地方。一只仙羊被山狗撵到苍山上,跑进单村独户的叔王家,怎么吆喝它都不肯走。叔王一家人没有见过羊,见这角弯弯、毛长长、咩咩叫的东西,不知是什么野物,赶紧跑下山去把白王请来看。白王见是羊,非常高兴,教给叔王家放羊、养羊的技术。三年后,羊繁衍成群,白王把这些绵羊分给高山上住的人放养,把山羊分给坝子里住的人放养,从此,人间才有了羊。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农耕文明出现较早,羊产生的神话常常与五谷的种植联系在一起。话说上古时候,人间没有五谷杂粮。有一年九月,一只神羊来到人间,发现老百姓只吃野果、野菜,瘦得皮包骨头,十分同情。好心的神羊得知人间没有五谷杂粮后,就回到天上,从玉皇大帝的五谷田里偷了五种谷穗,送到人间,又教给人们播种五谷的办法。从此,人间才吃上了五谷杂粮,日子也好起来。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恼怒,就命令天神把神羊拉到人间宰杀,并要人们吃羊肉。没想到,第二年在宰神羊的地方,长满了青青的马莲草,又生出个小羊羔。羊从此在人间一代一代传下来,自己以吃草为生,但把羊奶、羊肉和皮毛供给人享用。

这则神话不仅阐释了羊的来历,而且表明了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人类对羊的情感。在这里,不由人想起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窃取天火带给人类,即便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亦无怨无悔,是令人崇敬的伟大英雄;这里的羊盗取五谷种子给人类,最终舍生取义,同样具有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

广州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号称羊城,又简称“穗”,与羊送五谷的有关。据说周朝末年,有五个仙人骑着口衔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即今广州),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隐去后,羊化为石。虽然这里的羊并没有体现出牺牲精神,但它惠及人类、人类对它充满感恩之情则与上面的神话十分相似,至今广州立有五羊送穗的雕像。

公堂断案最公正——正义的羊

在神话里,羊不仅是给人间送来五谷杂粮的英雄,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还是帮助女娲补天的功臣。

上古时候,因为共工氏怒撞不周山,导致天柱折,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女娲看到人类陷入如此巨大的灾难之中,无比痛苦,决心炼石补天。她炼了七七四十九日,红、黄、蓝、黑的补天石都炼好了,就差白色的没法炼出来。女娲从早想到晚,从黑夜想到天亮,无计可施的时候,七只神羊回来了。领头的神羊对女娲说,只要借北斗七星来,把它们琢成石头的样子,放到炉中同别的石子一起炼,别的石子就会变成白色的了。女娲命神羊把七星琢成石头模样。神羊调来甘露滴在七颗星上,日夜不停地琢、磨,角琢钝了,嘴唇磨起了泡。过了七天七夜,七颗星终于被琢成了宝石,又在炼石炉中炼了七天七夜,终于炼出来白色的补天石。天补上了,人们又得以安居乐业。

羊还是正义的化身。上古时期,帝尧手下有一个大法官叫皋陶,小时候就喜欢评个理,乡邻们有啥瓜葛事,一找到他就能分明是非了。大家都说他是大贤,公正无私,很敬佩他。时间一长,皋陶的名字传到京城。那时候,还没有公堂,平时很多打架骂人的事都没人来解决,尧也很头痛。他听说皋陶的贤名后,高兴极了,便骑着小毛驴,翻了几十座山,来到皋陶家里。在尧帝再三请求下,皋陶只得跟他一起到了京城。尧叫他管天下行法断案的事儿,每件事他都公平如水。不几年,就把全国许许多多的案子办得一清二楚,人人都服他。有一年,西番国向尧帝进贡来一只怪兽,头上长了一个角,像麒麟一样,很好看。尧一高兴,就下令让文武百官都上朝开眼界。谁知他们还没排好队,就听“哎哟”一声惨叫,一个名叫孔壬的大官儿被怪兽抵死了。官员们都很害怕,有的转身就想跑。皋陶说:“大家都别怕,这是一只神羊,它最会判断谁好谁坏。它抵谁,就说明谁做了坏事。”大家一听,都说有理儿,孔壬平时为非作歹,早该惩罚了,只是由于尧为人宽厚,才没有惩罚他。尧帝一看皋陶认识怪兽,就要封赏他。皋陶什么也不要,就要这只神羊。从此,每次办案,皋陶就把这只神羊拉到公堂上,它要是一抵谁,皋陶就判谁没理,轻的撵出大堂,重的判刑坐监。

由于羊是正义的化身,到了战国时期,秦国、楚国的御史、狱吏都穿独角神羊图案的冠服,以示庄严公正。后世把独角羊称作“獬豸”,绘在官服上,作为秉公执法的象征,一直沿用到清代。

救人危难佑孝子——善良的羊

在神话故事中,羊还会佑助孝子,救人于危难之中。

从前,有个叫王孝良的农民,十分孝顺母亲。一天,王孝良在地里干活,忽然西北天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不一会,瓢泼大雨下了起来,眼看山洪就要下来了。他急忙撂下锄头往家紧跑,刚进院子,妻子冲他喊:“水要进院子了,快点把我和孩子救走!”王孝良顾不得老婆孩子,几步冲进东屋背起母亲就往山坡上跑。回头看了看自家院子,已经变成一片汪洋。山水涨得急,消得也快。水退下去后,王孝良赶忙跑回家,进院子一看,妻子和孩子都在屋里,安然无恙。妻子说,洪水猛涨的时候,院子外边全是水,咱家院子里倒没上来水,我还看见有两只小山羊在门外顶架儿玩呢。王孝良跑到门外一看,哪有什么小山羊?!他赶忙接回母亲,母亲一看全家人都平安,望着消下去的洪水说:“你们的孝心,感动了神羊。”

在长期与羊相处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羊很温顺。对于羊的这一特性,神话中也有表述。

话说猪、羊都因为总是被人宰杀而心中不平,决心找老天爷讨个公道。羊能跑善跳,脚步轻盈,先见到了老天爷。不想老天爷听罢羊的倾诉后反而笑道:“猪羊猪羊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你们既不能像马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牛那样拉犁种田,甚至不能像狗那样看家护院,终日无所事事,专靠人饲养,却不许人吃你们的肉,哪有这样的道理?回去后告诉猪,让它听天由命,不必来了。”羊闻听此言,思来想去,觉得合乎情理,虽感觉悲哀,也无可奈何,只得打道回府。从此以后,羊安然面对生活,静静地享受良辰美景,等到被宰杀的时候想,这一辈子该吃的吃了,该看的也看了,没有什么太大的遗憾,叹息几声,从容赴死。猪却怎么也想不通,总是大喊大叫,愤愤不平。

有关羊的神话与其他众多神话一起陪伴人们度过了上万年的时光,从科学的角度看,神话总是显得荒诞不经,然而,神话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勤劳、善良、聪明、勇敢、富有正义感的神灵潜移默化中教给人们美的感悟、做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关于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

禅让下的血腥:舜夺尧位

黄帝创建的,由该家族三代四个人继承下来的稳固基业——堂堂的华夏联盟,在瞬间落到了外人的手里,这不失为一个天大的遗憾。这“篡权者”正是我们的祖先之一——舜帝。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打垮这种牢不可破的家谱继承机制,并且将自己的行为冠冕堂皇化,而以“禅让制”流芳百世的呢?

仅在此,我们就总结两点,夺取了某个权位,不仅需要技巧,还得需要舆论支持,以便让自己夺权的行为合法化。

较量:“禅让”遮羞布下的厮杀

四千年前的某个晚上,茅草宫殿里灯火通明,陶器收藏家尧正在把玩着一个陶壶。该壶制作精巧,壶壁薄如鸡蛋壳,足见制壶之人技艺之高超,心思之缜密。谁也不知道尧是在专心看壶,还是在琢磨制壶之人的心思。这是因为此壶的制作人正是部落长老们竭力推荐的盟主接班人——舜。

尧与舜之间的较量,或许就像这个鸡蛋壳薄的陶壶一样,蒙上了道德的遮羞布,双方都小心翼翼,生怕将大局弄乱,却又是那么地激烈,招招致命。

如果舜只具有高超的制壶工艺,并不足让尧心存戒备,甚至暗藏杀机。怪就怪在,舜的才能确实太大了。

舜出生于与华夏民族齐头并进的东夷族,他的妈妈死得早,从小跟着父亲和后母生活在一起。他的后妈有自己的亲生骨肉,对舜这个外人的孩子自然不待见。而舜的亲生父亲是个瞎子,能再娶到老婆,已经是万幸了,能不事事依着老婆?舜从小就受尽世间的磨难,忍受着后母、亲爹,还有弟弟的欺负。但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才锻炼出了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舜。

在十七岁那年,舜自己卷了卷铺盖,正式外出打工了。他没有去繁华的地方,而是到当时最需要开发的地方去了——他去了现今济南市以南的历山。

在历山开荒的日子,也是舜展现政治才华的绝佳时期。在那里,他遇见了秦朝的创始人伯益,并且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在处理拓荒者的纠纷中,舜对于破坏规矩的人毫不留情,维持了良好的投资秩序,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开荒。

但舜并不甘于山大王的生活,他又跑到了中原的雷泽去打鱼,他打到的鱼很多,却也遇到了很多斗争,结果他和抢鱼的人不打不相识,再一次赢得了渔民的爱戴。接着,他又开始了陶器工匠的生活。他做出了薄如鸡蛋壳的陶瓷制品,并将此技术无偿传授给其他的人。

游历天下的经历,使得舜的“粉丝”满天下,遍布于农业、渔业和手工业之中。就连大名鼎鼎的华夏部落长老“十二牧”,也成为了舜的铁杆粉丝。可不,这些长老因此就在尧的御前会议上力荐舜当华夏部落的盟主。

御前会议的“崭露头角”让舜第一次进入了尧的视野。尧,可以忍受一个杰出的开荒者,也可以忍受一个有才能的渔夫,甚至可以与一个与他有同样爱好的陶器工匠交朋友。但是,尧无法容忍学一行,精一行,而且不甘于任何一个行业的舜。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舜,无疑是自己儿子继承盟主之位的最大障碍。如果说御前会议,是舜首先对尧的发难,那么,尧接下来对舜的出手,则是招招致命,却又显得那么温和。

尧不愧是一个爱才的盟主,他一把年纪了,还亲自前往历山,调查和考验舜。一个早晨,在山东济南的历山里,这两个改变历史的巨人相会了。舜当时正在地里聚精会神地耕田,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拉着犁在前,舜在后。也许是出于同情,也许纯属无聊,舜在犁后面拴了一个簸箕。他赶牛的时候,不是用鞭打牛,而是敲击簸箕,用声音来吓唬牛。

看见这样的场景,尧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他们开始了第一次攀谈。

尧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

舜拱手以揖,并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

舜的绝妙主意,让尧对他的好感剧增。尧觉得这个年轻人将来必担大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另外一方面,这个人无疑将成为自己的儿子未来的竞争对手。

有的看官一定会说,干脆,尧帝趁机杀死他,以除后患。这是多么狭隘的观点啊。尧,毕竟是有道德之人,他是打着寻找接班人这块遮羞布的,此等露骨的手段不能为之。另外,舜的身后是强大的东夷,如果杀了舜,定会得罪东夷族,这对于当时陷入水灾的华夏族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尧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那就是,他送给舜大量的牛羊,外带两个美女,一把古琴。这两个美女不是别人,正是尧帝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他让舜带着自己送的美女,穿着细葛布衣服衣锦还乡了。

尧不可谓不聪明。从表面上看,尧给舜送礼,是爱惜人才的表现,可以为自己博得一个好的名声。其实,这是尧一举几得的计谋。一方面,舜的声望与日俱升,让这样一个红人当自己的东床快婿,可确保东夷之地的安宁。另外,自己的女儿不是笨蛋,她们嫁给舜,自然会利用舜和父母弟弟的矛盾,想法地将舜除掉,为自己的儿子继承华夏盟主扫清障碍。最后,即使退一万步,舜真的成了气候,当了华夏盟主,也不算华夏部落联盟到了外人手里,毕竟舜也是自己的东床快婿嘛。

可不,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厉害的美人计开始起作用了。舜的爸爸瞽叟和同父异母弟弟象对舜更加憎恨了。在舜小的时候,这些家人就极其地憎恨舜,但他们还没有置舜于死地的打算。可当舜带着牛羊、美女回家之后,却屡次遭受父亲兄弟的“毒手”,这与他两个老婆不能没有关系。

娥皇和女英是尧的女儿,自然是尧的代表。她们就像华夏族驻东夷族的大使一样。她们暗示瞽叟和象,快把舜害死吧。舜死了,舜的财产就归你们了,我们这两个大美女也归你们了。舜死于自己人之手,与尧没关系。而娥皇和女英嫁给舜的弟弟,也算是与东夷族的“和亲”,是不会损伤华夏族与东夷族之间关系的。

这不,瞽叟开始对舜下毒手了。他让舜去修补谷仓的房顶,自己却在谷仓周围铺上干柴。然后,瞽叟点燃干柴,把舜置身大火之中。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舜创造性地发明了降落伞,他挟着两个又大又宽的宽边斗笠,像鸟儿张开了两只翅膀,从高高的谷仓顶上飞了下来,逃过了这一劫。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瞽叟让舜去挖井,等他挖得够深的时候,瞽叟和象就一起往井里填土,想把舜给活埋了。

瞽叟和象干完这一切,以为大功告成了,他们就拍拍身上的灰尘,开始瓜分舜的财产了。瞽叟得到了舜的牛羊,而象却一下子抱住了经常和他眉来眼去的娥皇和女英。“这下好了,没了舜,我可以和这两个小美人儿长相厮守了。”象得意地吻着美人的脸蛋,弹着舜的古琴,高兴之极。不料,此时一双粗糙的手却拍在了象的肩膀上。

“谁呀?”象生气地回头一看,好像见到了鬼魂,“我的妈呀,大哥,你怎么又回来了。”象吓得瘫倒在地。舜,竟然又活了。原来,在打井的时候,舜就留有一手,在井边挖了一个通向外边的暗道,父亲与兄弟填井的时候,舜就从暗道里逃了出来。但舜没有马上回家,他倒要看看,父与弟在他死后到底要干些什么?不料,他的老婆和财产都被父和弟给霸占了。他能不气愤吗?

但是,舜还是饶恕了他的坏父亲和坏弟弟,待他们像平常一样。这是因为,舜知道,父亲与兄弟,仅仅是尧的一个棋子而已,不值得为这个生气。

可不,飞鸽传信,茅草宫殿里的尧知道了自己女儿的间谍活动宣告失败了。虽然舜没有对他的女儿怎么样,因为自知自己力量尚且不能与尧抗衡,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尧可不能听之任之,他决定亲自出招了。他的招术向来温和,这次也不例外。

很快,一封调令传到了舜的家中,调令来自于尧。他说:“女婿啊,目前,我们部落出了几个大坏蛋,他们是四伙凶恶的群体,还得仰仗你去帮忙消灭啊。”这四伙人是谁?史书记载,其中一个叫浑沌,到处结交盗贼,组织了当时最大的社会,行凶作恶,杀人如麻;一个叫穷奇,喜欢散布谣言,诬陷忠良;一个叫梼杌,独断专行,谁的话都不听;一个叫饕餮,嘴馋,是个美食家,每顿都得吃香的喝辣的,入不敷出就去打家劫舍。但就这样的描述,就足让剿灭他们的人害怕。不过,更难办的是,这四个首恶都是前氏族领导人的子弟。上一页 1舜,就是靠着“十二牧”,即部落长老起家的。如今,要去剿灭那些人的子弟,这不是逼迫舜和自己的后台过不去吗?尧这招可谓厉害,简直在挖舜的墙角。

可舜的处理方式,则更为高明。他就像篮球场上的中场队员一样,尧给他一个任务,他顺势将这个球传给别人,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舜对这四个首恶转述了一下命令,说:“尧让我来命令你们到四千里外的边远地区,让你们去抵御人面兽身、四只脚的魑魅,让你们比一比谁更厉害!”尧让舜与四恶互相残杀,舜则让四恶与更加厉害的魑魅残杀。舜的这招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尧见舜屡次破了自己的计谋,真的急了。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尧竟然派舜一个人穿越荒山野岭和原始森林去出差。尧毕竟是部落盟主,舜不能不听命令。可在暴风雨天气里去原始森林,实在是危险,稍有不慎就会被野兽吃了。即使不被野兽吃了,也会迷路的。只要舜迷路,耽误了公务,尧就有借口杀舜了。足见,尧这次的计谋不仅狠毒,而且辛辣。

可惜的是,舜实在是本事太大了,他不仅毫发无伤,成功地穿越了密林,而且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尧傻眼了。看来,舜是不好惹的啊。可尧的醒悟太晚了,接下来,该舜出招了。舜是不会甘心自己久居尧之下的。

夺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你自己势单力薄,而对手又过于强大的时候,不要害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强大的对手一定会有很多敌人,而这些敌人都将是你最好的同盟军。他们与你有着共同的目标,不需要任何代价,你们就会紧紧地绑在一起的。

尧继承黄帝的衣钵,根底深厚,但另一方面,尧始祖的敌人,也都是尧的敌人。尧,树敌太多了。舜注定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人去战斗。

顺利完成了尧帝任务的舜,自然可以在部落联盟里得到一个官职。尧给舜的是司徒的职务。毕竟,舜是尧在“十二牧”会议上点头决定的接班人,而且舜的粉丝众多。既然在部落中站住了脚,舜就开始发挥他超常的政治才华了。

相比较于尧的儿子丹朱,舜更了解普通人的困苦,而且更善于团结部落联盟中的多数人。在舜的管理下,百官的事从此变得有条不紊,而且很多诸侯都来朝觐,大家相处和睦,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仅仅在部落联盟中培育党羽,对于舜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结交更多有实力的人。正如前文所叙述,尧以及他的祖宗担任部落盟主过程中所树立的敌人众多,这些敌人与舜有着推翻尧的共同目的,极有可能成为舜的同盟。

话说尧帝的祖父颛顼的后代有八大贤人,被称为“八恺”,势力很大;尧的老爸帝喾的后代中也有八大贤人,被成为“八元”,他们的势力也不小。这些人都具有继承黄帝家族所创立的华夏民族的资格,所以,帝尧对这些人深怀戒惧,处处打压,害怕这十六家族对自己的统治形成威胁。这十六族因为没有出头之日,也备感郁闷。对于这么好的同盟军,舜能放过吗?于是他主动向这十六族发出了信息。

如果按照现代西方政党制度,尧家族属于执政党,而这十六家族则属于在野党。尧非常糊涂,不懂得联合在野党,不知不觉就孤立了自己。而舜将这些在野党团结起来,其力量足以撼动执政的尧了。这十六族中的任何一家都是皇帝的后裔,都代表着正统,而尧却是篡夺哥哥的位置而当上盟主的,合法性都值得怀疑。

担任司徒一职的舜帝,拔擢了这十六族中人,让“八恺”主管土地,让“八元”主管伦理教化。通过这十六族,舜掌握了华夏联盟的经济政治命脉。另外,舜经营多年,朝堂上已无反对之人。更重要的是,虽然尧不太情愿,但他却是合法的继承人。

篡位吧!舜!

不急不急,舜必须对尧十分地尊敬,他和尧的所有斗争都是在一块遮羞布下展开的。这块遮羞布就是“尧深明大义,禅让盟主之位给舜”。他们俩人的斗争是不能撕破这块遮羞布的,谁先撕破,谁就倒霉。尧的篡位,就是明显撕破遮羞布的行为,这是不得人心的。其实,舜是不需要撕破遮羞布的,他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华夏联盟的所有权力了。

三年后,舜教唆百官造反,八十九岁的帝尧不得不让舜摄政。摄政的舜,离真正当权仅仅一步之遥了。此时不排除异己,何时排除?在摄政的位子上,舜逐步开始行动,属于尧的那班人全部被“清除掉”了。譬如,重臣驩兜被流放到南方的崇山,蚩尤的后裔三苗被流放到西方的三危山,禹的父亲鲧被流放到东方的羽山,等等。

尧对舜的做法是不满的,他和他的儿子丹朱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将舜帝这个黄帝家族的外人赶走。尧,毕竟是一代盟主,而且仍未退位,其号召性也是不容小看的。此时,舜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其后果将很严重。

舜立即秘密地囚禁了尧和丹朱父子俩。在囚禁地平阳,女婿舜与老丈人尧见面了。

“我想见一见我的儿子丹朱和亲戚。”尧说。

“我傻啊,我刚刚扣下了丹朱的勤王之师,如果让你和他见面,他又想办法夺我的权力了。”舜终于说了实话。

“那么,你要逼我做什么呢?”

“不做别的,继续你的承诺,把那块遮羞布变成真实的。你扮演一个英明的盟主,抛弃你的儿子,选择我作为华夏部落联盟的头头。”

“你……” 尧气得说不出话。

“其实也不用劳累你,你的大印在我这呢。我盖上你的大印,就算你同意了。”舜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平阳。

过不久,可怜的尧就郁闷地死在了平阳。

在丧礼上,舜哭成一团,他执意要为尧守孝三年,看上去比尧的亲生儿子还要孝顺。倒是尧的亲生儿子丹朱还在舜的控制之中,哪敢随意哭泣,害怕哪一天自己的小命就不保了。

守完孝,百官都劝说,舜啊,尧深明大义,觉得自己的儿子无能,一直培养你当盟主,现在你坐这个位子吧。舜则说,不急不急,还是让丹朱坐吧,他毕竟是尧的儿子啊。可丹朱哪里敢坐,他自己现在连性命都没有保障。

就这样,舜推辞了好久,不得已,坐上了盟主的位子。

那时候,起源于尧时代的洪水一直没有彻底解决。洪水淹没了大半个中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尧任命的水利部长鲧治水不利,只知道堵塞,水越堵越多,结果终于泛滥了。这是横在舜面前的一大难题。

意气风发的舜处理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杀人,他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水利部长”鲧。治水不利,就该杀嘛。更重要的是,鲧就曾经反对舜继承尧的位置。不料,鲧的儿子大禹主动请缨,想去治水。“没想到,这孩子挺有骨气,那就你去吧,你要是治不了,照样杀你。”舜恩准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舜认为,他的这第一把火烧得够厉害了,一定为他树立了威望。殊不知,他的这把火其实是为他自己烧的。若干年后,他所做的一切又重演了,只不过他扮演的是“尧”这个角色,大禹利用他的方法,将他彻底打败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