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对策论文

文章 2019-07-18 20:35:09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及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农村信用社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新的管理体制和业务运行机制重新建立,新的业务品种不断推出,金融电子化步伐加快,防控各类风险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提高竞争力和公信力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论述农村信用社全面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剖析当前风险管理现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金融监管

一、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与基本流程全面风险管理(ERM)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中央国资委,2006年)。

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一是建立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渠道网络。构建初始信息收集网络在于及时发现农村信用社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为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二是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需要进行动态管理,在辨别风险的同时要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深入剖析成因,掌握风险点的分布情况和影响程度,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防控的对象,进行风险级别确认。三是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对所识别出的各类风险,按照所确定的风险等级,围绕农村信用社发展目标与战略,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四是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根据风险级别评估的情况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出风险管理解决办法,实施风险解决方案。五是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实施风险管理持续改进落实情况,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考核,对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加以改进。

(二)全面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速度从某种角度说比其他商业银行更快,农村信用社已越来越多地涉足更多的风险中间业务、非结算收入业务,已基本从原来的各自为政发展成为现阶段的县(区)级法人和省级法人体制,有部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经过改制组建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其经营能力和行业管理能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对于规范农村信用社管理和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因此成为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1.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创建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正在加速向资本充足、管理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一流现代商业银行迈进,农村信用社要实现既定的改革目标,就必须改革传统落后的风险管理模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按照《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尽快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实现与国际金融的接轨。

2.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我国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门槛,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一枝独秀”的格局被彻底打破,邮政储蓄银行的挂牌开业,农业银行重新进入农村市场,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相继催生,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已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农村信用社只有不断引入现代金融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对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的需要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业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的标准不断提高,促使农村信用社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农村信用社只有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达到现代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业务操作技能和知识“老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强,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重经营、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的思想,甚至有以牺牲内控为代价发展业务的倾向,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问题频现,最终经营和赢利能力大打折扣。

(二)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操作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农村信用社科技投入不足问题较突出,综合业务系统、事后监督系统等开发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很多风险点不能从技术上适时、有效地进行监测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盲区和盲点;风险管理工具运用单一、落后,导致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不能得到全面、及时的解决;当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综合素质低、人员配备不足,许多员工不能坚持遵守风险管理的规定,抱着应付和敷衍态度,风险管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新业务开发推广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缺乏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现有的规章制度也难以落实到位,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新时期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由于稽查、保卫人员等内部各职能部门业务知识不全面,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检查、监督不力,计算机、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往往疏于有效监控;监察稽查常常以事后监督为主,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无法达到内部制衡的目的。

(四)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诱发操作风险目前各基层信用社业务考核以存款指标、收息指标、贷款营销指标为主,并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评定个人业绩的主要依据,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使违规揽存、违规发放贷款行为愈演愈烈,过分注重规模,注重账面利润的绝对量,容易产生操作风险,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增加。

三、农村信用社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培育“风险文化”,灌输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和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是农村信用社治理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实施风险文化建设,使风险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可以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因不合规合法而造成的经营损失和管理失误,农村信用社应该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更新风险管理理念,认识到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也是提升业绩的一种表现形式,强化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要努力建设业务发展及管理提升的良好的法制与合规基础,增强农村信用社发展后劲。鉴于以往农村信用社因风险管理不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历史教训,农村信用社应该树立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把风险防控观念贯彻到全部工作的各个环节,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中,通过组织风险管理专业培训、召开风险管理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将风险管理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把风险文化意识贯穿到所有员工行为之中,构建全员的风险管理模式,将其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成为员工自觉和必然的行为准则。

(二)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须信赖于先进的科技支撑,纷繁复杂的分析必须通过计算机系统及其专业的程序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对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进一步把好进人用人关,制定激励措施,给有能力想干事的信用社员工创造良好环境,构筑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

(三)强化内审监督力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业务行为,坚持合规操作,各农村信用联社要加大稽核监督工作力度,扎实搞好常规稽核检查,加大稽核频率,增强稽核深度和广度,促进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不断创新内审方式,积极运用计算机等先进审计工具开展审计监察工作。加强稽核监察、安全保卫队伍建设,明确其职责权限,提高稽核、监督检查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对案件高发风险点和易发部位及可疑人员经办的业务的专项、重点稽核检查,规范业务经营行为,对重点人员、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的人员八小时内外行为都要实行严密监控,建立相应的监察制度,同时借鉴国外银行的审计经验,积极引进外部审计作为内部稽核的有益补充。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收集、整理、归纳容易导致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因素,形成系统化的预警信号,进行风险预报,以控制化解风险。信用风险预警一般包括财务风险预警和非财务因素预警两个方面。财务因素预警通过对借款人财务会计数据的关注,计算其财务指标值,并与标准值对比分析,揭示指标值变化的规律。非财务因素预警应通过对借款人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分析,总结归纳出影响贷款归还的早期预警信号,并建立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提示报告制度。

(四)改革考核考评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指标相对比较科学,既能鼓励创造利润,又能注意到经济资本的约束,并考虑到承担风险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应该改革绩效考评方法,让农村信用社员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建立以自我约束为核心的考评体系。绩效考核应充分体现农村信用社倡导规范和惩处违规违纪的价值观念,协调业务拓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正确引导基层网点在规范经营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加强规范管理,严防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五)强化员工教育管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农村信用社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石,也是农村信用社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础,加强员工业务培训与学习,加强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管控,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强化员工法律法规意识,抓好警示教育、案件防控教育,使“合规经营、合规操作、合规管理”成为农村信用社每个干部职工的日常良好习惯和自觉行为,严厉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促使干部员工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执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肖四如.历史的空间———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探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刘锡良.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