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走马成功塘中学

文章 2019-07-18 20:34:05 1个回答   ()人看过

小雨纷飞,微风清凉,执行原定诗散文作家采风计划,小车二辆,男女十人,5月20日9时30分出县城,直指目的地。

沩水之滨,回龙山麓,宁乡县中部重镇大成桥境内,有地称成功塘,有水也称成功塘。塘自地名?地以塘命?寓意什么?没深入考究,也懒得哥德巴赫猜想。常常念想成功总胜过将失败挂在口头,更能让人精神舒坦,心灵敞亮。

在成功塘的成功塘边,乡梓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成功建起成功塘中学,从此文化教育成功普及千家万户,历史翻开了成功的新篇章。

东主杨孟军老师迎接了我们,虽言语不多,略显木呐,却意切情真,温润毓秀。这位年届不惑的男人写得一手好诗,声名远扬楚湘。

在杨老师轻声细语的介绍中,我们边走边看边聊。校园依山傍水,清幽净雅,绿环翠绕,鸟语花香。教学楼宽敞朴素,配套有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设备尚属先进。这是一所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

这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生仅百余,教职员工十多个,真的好小好小。如果要给出一个精准的定义,思来想去,除了“微型”二字,我再难找到更为恰当的形容词语。

这所学校也有过辉煌,鼎盛时期有10个教学班,教职员工30余,学生近达500人。杨老师一声太息:那都已经成为过去了很久很久的兴旺。

冬夏轮回,春秋变幻,学校五易其地,最终搬入现址,原来的主人,是撤并前的成功塘乡人民政府。一方净土,历五十四载风霜雨雪,依然在飘摇中顽强坚守。

还是原来的村组,还是原来的农户,还是原来的学校,可是生源呢,学生都去哪儿了?无须揣着明白装糊涂。有多少成长中的孩子跟随打工的父母离别故园,进了城市,去往远方。有多少个家庭,穷弱病残蜗居,老人空巢,儿童留守。人性在时空里纠结,命运在是非间跌宕,残酷,无奈,趋势,方向,没有自愿的自愿,这就是现实。

或许,在不久后的某一天,这所曾经成功过的学校,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农村中学,会被莫名激浪追逐潮涌,无情地拍落在沙滩之上。

走马成功塘中学,数声叹息,满腔惆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