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台北的骑楼-心情散文
普通的北方人可能对骑楼没有概念。其实所谓骑楼无非是楼房向外伸出的屋柱形成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客家围屋的走廊也应该是归属此类。
骑楼是从欧洲传到东南亚,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在商业街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这是典型的南国风格建筑。
骑楼街的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亚热带气候,炎热的天气里突然冒出个暴雨,骑楼还能防止行人来个"落汤鸡",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随后也由去东南亚谋生的华侨们大量地传入华南地区。
骑楼是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江西的赣南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大都是当年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
我小的时候,便在骑楼下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在那里摆个小桌子放个椅子可以看书做作业,晚上会利用柱子来捉迷藏之类的游戏甚至偶尔还会撤泡尿。在我的记忆里当时赣南的县城旧域和河边街各有约二百米的骑楼建筑。旧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被改造了,河边街也在去年改新城了。十几年前,我曽回去过一次,记得当时江苏吴江市在进行同里申请世界遗产。我到那里去看过。如果说周庄古镇申请到世界遗产。我也还可接受。但同里古镇的确是有点勉强。还不如我故乡的河边街。当时想如果河边街能规化一下,弄成民国时期的历史景观,也是一个旅游景点。就这样拆了,真有点可惜。不知会建成什么风格的建筑。但骑楼的特点绝对不会再存在了。因为现代人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土地去给别人做嫁衣。不管怎样,那里的世界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我当年的大学在沈阳也是同样命运,我大学毕业20周年时,在拆迁的前一刻,同学老邱带我去看过最后一次,我流了眼泪。新的校园的确非常漂亮,但那里找不到我的半点记忆,也就自然没有感情了。后来同学们要回母校搞活动,心理总想找到曾经哪怕是一丝丝疤痕可就是找不到感觉。童年的记忆在经济开发的潮流下,渐渐地变成了碎片,散落在自己都无法寻觅的时空里。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广州,这个城市应该是大陆骑楼文化的发信地。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当年自认为是一介书生,所以北京南路书店街是我休息日常去的地方,特别是炎烈的夏日午后,骑楼下常常会有一阵凉风拂来,很惬意,在那里翻翻书还真期待着"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机遇,常常流连忘返。外婆家在荔湾区,逢年过节不用说,一个月至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一次。便沿上下九路的骑楼散步去,顺便喝上外婆家一碗传统的广东炖汤。那里的骑楼都非常有其特色。除此之外商业街道比较集中的第十甫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而最壮观的要数西濠口一带的骑楼了。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为广州中高层建筑初期骑楼代表。来日本已经二十六年了,其实还蛮怀念以前的日子,当然包括外婆的汤,也有那骑楼。有时夜深了还会想起甚至梦里出现过那里的骑楼,内心深处常问:你还好吗?
这次因某重要客户来台,欣赏台北的骑楼自然也是我钟爱的选择,晚餐后的二次会活动没有我这种严肃脸孔的参加年轻人会更开心,就让后辈们去处理,也确认第二天的准备工作Ta们万无一失后,便乘着酒意我一个人宽松地去散步去了。
台北沿街骑楼之间的衔接处基本上都形成平顺的坡道。走在台北的骑楼上,不管是妈妈推婴儿车、还是残障人士的轮椅车,老人的推车,都能一路通顺到底。这既是人文精神的伟大也是物业主们的大度胸怀的体现。
和台北现代摩天大楼相比,骑楼路面上的精彩,真的会让人留恋万分。世界上的高楼大厦,你我都欣赏过了,像台北的101,上海的东方明珠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说句实话,那只是光和影变幻着色彩的组合,没有半点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烙印。但是骑楼不同,Ta会让你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底蕴也给自己有很多的遐想空间。
和大陆的旧域改造不同的是,漫步在台北街头,商业街区骑楼式建筑比比皆是,新建筑也特别留出空间来维持骑楼的存在,建筑尺度视具体环境有所调整,立面装饰也随物主人的品味繁简不一,然而总体始终保持着骑楼的基本风貌。不但没有影响到建筑的特色而且还气派十足。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些骑楼传统中洋溢着现代气息。从外观来看廊柱采用大理石贴面,彩砖拼花铺装路面,但在形式上却一点都沒有偏离中国近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台北的骑楼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骑楼的底层皆建成通透式柱廊,架空在马路两边的人行道上。柱廊空间既是人行通道,也是店铺门厅,有的侧面是商品的宣传广告橱窗。人们出行、散步,购物皆舒适方便。行人在骑楼下穿行购物,悠然自在,又免受日晒雨淋之苦。这样便聚集了络绎不绝、熙来攘往的人流,造就出了台北特有的繁华氛围。
时间还早便在咖啡店里来了杯热拿铁,留意当地的民风,会发现市民外出时与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或邻里熟人相遇,就近往骑楼的廊柱边,嘘寒问暖,还有那台湾女孩特有的语调,即便是谈天说地,也别有一番风味,大妈大爷们的家长里短,也不致于妨碍来往交通,偶尔碰撞一下最多说一声派嗮(台语的对不起)。
当然也会有一些人把摩托车暂停在骑楼下,虽会影响行人,但骑楼下聚集的旺盛的人气造就了一种特有的温馨,使出行人享有一种别具韵味的休闲。我常在想台北的夜生活是台湾文化的音符,那骑楼便是五线谱了。真让我这个外地人目不暇接,悠悠忘返。
台北的骑楼,下次再来,即使太太吃醋,我也要和你再来次幽会,难道这就是所谓精神出轨吗?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