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鸽(清)管同原文及译文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其翅而畜之野。狸者知其不能飞也,攫而食其雌。雄者怒,奋其喙啄狸,狸嗥而去。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雄因自恃其强,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管子曰:吾观狸鸽之事有深感焉。当夫狸之始至也,盖欲攫鸽雌雄而并食之矣。然而力疲于雌,又度雄者知必死而致力,则权嗥而去,以避其锋,兵法所谓穷寇勿追,强而避之之说也。
及其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
至是而雄固已怠矣,乘其怠而突取之,则计无不得,兵法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
吁!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然雄啄狸,狸始未尝不畏。使彼雌雄者并力相扶,以与狸为难,狸虽强,何至并为所食哉!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侪类亡而己亦随之,可慨也夫!
抑吾又思之:夫鸽虽小鸟,然健而善飞,当其悬哨①薄云,虽鸷若鹰 莫能害,而何惧一狸乎?以见获于人而遂不能飞,以不能飞而遂为狸所食。然则世之见获于人者,其亦可为深虑也已!
【注】①悬哨,高飞呼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奋其喙啄狸奋:张开
B.度雄者知必死度:估计
C.雄固已怠矣固:必定
D.当其悬哨薄云薄:与“厚”相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缚其翅而畜之野则或咎其欲出者
B.有深感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C.知雄必备而雌无备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见获于人以其无礼于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侯家先后得到三只鸽子,其中两只是雌鸽,一只是雄鸽,被狸分三次吃掉;在狸第一次进攻时,雄鸽曾奋力抗争过。
B.狸为了吃掉鸽子采取了种种手段,这些手段依次符合“诱敌骄敌”“穷寇勿追、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策略。
C.悲剧之所以产生,一是鸽持一己之强而不与同辈并力相扶,以致被狸各个击破;二是见获于人,被捆住了翅膀,因而被狸所乘。
D.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以叙为辅,以议为主,议论部分始终紧扣故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揭示了“狸鸽相斗”背后蕴藏的意义。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4分)
(2)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3分)
(3)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3分)
参考答案:
4.(3分)D (薄:迫近。)
5.(3分)D (D项均为连词,表因为。A项代词,它的;代词,那个。B项:语气助词;代词,他。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6.(3分)B(顺序有误,先是“穷寇勿追、强而避之”,再是“诱敌骄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7.(10分)(1)(雄鸽)不作防备,过了不久,终于被狸吃掉。(4分。评分要点:“无何”、“竟”、被动句式)(2)这就是兵法所说的诱惑它,使它骄傲。(3分。评分要点:“骄”、判断句式)(3)狸的做法完全符合兵法,雄鸽却陷进它的圈套中而不觉悟。(3分。评分要点:“悉”、“术”)
【参考译文】
叶侯的家里得到了两只鸽子,绑着它们的翅膀,然后畜养在郊野。狸知道它们不能反抗,于是抓住雌鸽,把它吃掉了。雄鸽非常愤怒,奋起用嘴去啄狸,狸嗥叫着离去。不几天,(叶侯)又得到一只雌鸽,狸来又把它吃了,但是因为之前被啄的缘故,好像怕了雄鸽,不敢接近它。因此雄鸽自以为强大,不作任何防备。过了不久,最后也被狸吃掉了。
我读狸与鸽的故事,感受很深。当狸刚刚来到的时候,大概想把雌雄两鸽抓住一并吃掉。可是抓雌鸽时已精疲力竭,又猜想雄鸽一定会拼死抵抗,姑且嗥叫离去,避开雄鸽的锋芒:这就是兵法上所讲的“穷寇莫追”“强而避之”的道理。等到后来狸又到来,它并非不想先吃雄鸽,但是知道雄鸽必定已有所防备,而雌鸽却没有,所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而且又以此向雄鸽表示(它)只吃雌鸽,令雄鸽不再害怕:这就是兵法上所讲的“诱之”“骄之”的理论。到了这个时候,雄鸽已经开始懈怠了,狸就乘着它懈怠之时而突袭,真是万无一失了:这就是兵法上所讲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道理。
啊!狸的行为完全合乎兵法,雄鸽上了它的圈套仍然不自知。
我想鸽并非真的不敌狸;而且雄鸽啄狸,狸最初不是没有丝毫畏惧的。假如雌雄两鸽彼此互相帮助,与狸相抗,狸虽强,又何至于都被它吃掉呢!(一些人)自恃个人的强大,而不知道援助同类;(若)同类(都)死亡了,自己也随之而灭亡,真是可叹啊!
可是我又想,鸽子虽然只是小鸟,然而体健而又善于飞行,当它高飞呼叫着接近云天的时候,即使是勇猛如鹰鹯,也不能伤害它,它又怎会惧怕一只狸呢?可是因为为人类所擒而畜养在郊野之中,也就不能高飞,因为不能高飞而被狸吃掉。唉!人也有鸽一样的悲哀啊。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