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习生》一个可以打八分的标准化剧本

文章 2019-07-18 19:49:34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开始觉得非常没劲,无非就是一路贴标签:一个“退休”“丧偶”“曾经拥有42年完美婚姻”和“40年旧式企业管理经验”“内心有一个空洞需要填补的”“每天穿西装”“使用vintage皮包”“会在适当时刻递上手帕的”“作风老派”同时“思想开明享受生活欢迎挑战的”“老年”“男性”,一个“熟谙时尚”“雷厉风行”“野心勃勃”“完美主义”“独断专行”“女权主义”“与父母关系恶劣”“拥有可爱女儿和家庭煮夫的”“工作狂”“青年”“新企业家”“女性”,甚至这个“新女性”的“21世纪婚姻”,都只是一个性别倒错的stereotype标准婚姻。每个人都可以贴上无数标签,但多少标签都无法真正涵盖一个人,而在这种标签电影里,角色只是标签的载体,存在目的就是承载标签之间的互动,所以他们可以简单完美得不像人类,也可以得到社会不切实际的善待。

但是看着看着,我开始被这个剧本的专业程度吸引到了。从主题看,电影大方向非常liberal政治正确,故事发生在女性主导的网络销售企业,还附赠了中文、日文、太极拳、犹太葬礼、按摩师职业等等贴心小礼物。但在美国这样一个实际上极其保守的地盘,广大保守观众的感情也是必须要兼顾的,男主带来的复古情结应该很受待见,以至于他的女权主义部分都可以视为老年人的宽容体贴;而要justify咄咄逼人的女主恐怕仅靠“颜即正义”还不够,于是对性格也进行了小心的修饰,将独断专行与善于认错进行了罕有的糅合,另外不忘添加“小女人”成分,比如脆弱,崩溃时的逻辑混乱,对家庭幸福的追求等等。尤其最终由女主丈夫含泪要求她坚持梦想的事业家庭双丰收大团圆,简直左右逢源到令人拍桌。

而表现人设的标签运用和情节推进的提示手段进一步简化了这个童话故事。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把复杂信息简单化的工具,让人无需思考就可以立刻发生条件反射式的反应。片中从服饰到自带办公用品,每一件道具都在表现标签化的角色性格,并不时通过特写镜头加以强化;角色关系的变化都具有明确的阶段性,比如女主在男主驾驶的车内睡着,然后强调自己头一次在车里睡过,以此提示或者说直接告知信任关系的建立;台词更是百分百用于表现人设和推进情节,没有一句废话,也几乎没有一句蠢话。借用台词来说,how is it that you always manage to say the right thing, do the right thing, be the right thing? it's uncanny.

这uncanny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明确的信息直接推送到观众脑中,观众无需排除干扰,无需主动寻找,只要打开眼睛这个接收器,就可以不断收到令人愉快的信息,甚至频率和刺激程度都经过精确计算,以求达到最舒适的效果。当然,这种剧本常常无法摆脱predictable的属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predictable也意味着满足观众的期待。继续借用台词,it's moments like this when you need someone you know you can count on. 观众来看这种电影,也就是为了这样的安心感吧。

现在讲这个剧本的两个扣分点,一就是试图摆脱predictable印象要给观众带来惊喜的尝试,全片四平八稳的节奏中突然插入的偷电脑行动,虽然确实可以唤醒无论出于舒适还是无聊而昏昏欲睡的观众,但与其它部分的面面俱到相比,处理得略草率,显得略突兀,比起变奏更像走音,幸而在情节不断向前滚动的电影里,反正发生过也就被遗忘了。另一点是婚外恋,即使在这样一部缺乏新意的电影里也过于cliche了,掉这个情节,也可以一定程度缩减这片作为治愈型娱乐片毫无必要的2小时片长。

总的来说,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标准化娱乐片剧本,之所以打3颗星,只是因为不巧我不是它的目标观众。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