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经典抒情散文
绵亘的山脉似一条巨龙自他们的头——唐古拉、岗底斯从青藏高原奔流直泄,到了横断山这儿,延着怒江中上游之约莫数十千米的方椭圆土地则是中国广大高原土地——这个富饶的锦盒中的一颗渺小的、动人的、璀璨的明珠,在这颗高原明珠中,有一条伴着时光轨道而行随之而变的青龙,有时它又是条金龙,瞧这条龙自唐古拉直泄而下,像洪、似风、类云,此番气势足有直奔九宵,小戏大海之神姿,何人不叹?何人不神往?何人不留恋?
若将西部高原比作一个聚宝盆,这颗明珠虽无布达拉宫之恢弘;虽无大研古镇之沉静,虽无大理古城之文明,但它是华夏土地的高原上一寸净土,一寸不起眼的净土、一寸美丽的净土、一寸生机盎然的净土.它虽不像丽江那样俨然成为世人所论道云南的话题;也不像香格里拉那样传得神秘诡异,更不像人们对大理段氏武学②的憧憬联想……任那些个文人骚客们去称赞和描绘那些名胜风景吧.但我却要赞美这颗不起眼的高原明珠——怒江!要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不也是一篇伟大的、震撼人心的小品吗?这正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成语“事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人生中某些重大的事件总是与某一首曲子与某一支歌乃至某一段旋律相联的,依怒江而长的人们的一生就与怒江的旋律相联,但凡到了峡谷的人,不见江则犹见江,这的“见”实际上可说是“闻”,忆数年前初到峡谷,尚未一睹怒江这条巨龙的风采,我刚从睡意中醒来,拉开车门,一股和谐的乐音便沿着空气自一片茂林修竹闯进了我的耳际,那是一组美妙、醉人的天籁之音组成的和弦……其韵、其乐至今依就回荡在耳。它所吟唱的不单单是水流的热烈,不仅是那无穷的欢乐,更多的却是自然的神韵与上苍所赐美妙、甜畅……
汽车刚驶出六库镇,怒江的风采便扑入了我的眼帘,沸腾的江水泛起层层翡翠般的巨浪,再由风儿将它狠狠地甩到巨石上,便绽放开了礼花;白花花的银沫溅得八丈有余,足有“欲与天公诚此高”的所魄;前浪乘风往前奔,后浪驾电紧随后,两岸巍峨入云的高山也奔何不了大江东去。据说,这江水是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之一。这条江好比一个从小受到良好重陶的少年带着高尚的品德向东而去他从未受过什么世俗的沾污与不良的重陶,有人曾经以威逼利诱打过他的坏主意,可他那始至不移向东行的信念与惊天动地的气魄排除了这些障碍,惊住了这些俗人。他深信,总有一天会见到大海里的,总有这样的一天。想到这一幕,我不禁肃然起敬,我的内心不得不被他灵魂的向向所拔高、点然、照亮。这是感情的洗礼与潜移默化。
穿越了半个冬去秋来的椭圆轨道,江水渐渐变黄、深黄、金光闪闪,这样的景观大致于盛夏时节,也是秋天里丰收的瑞兆.
怒江一颗质地纯正的明珠。这里山纯、水纯、人亦纯。
怒江是纯净的雪山融水,自然所养育的山也纯。怒江的山、石在我看来有四件最具代表。
亚哈巴,是一幅风景画?水墨画?还是写真?我却认为它是神画。
眼睛四周都让青色的石山所包围着,眼前骤然一高,所吸引人的就是“日月共辉”,日呢?天上悬着吧。月呢?在山中,山上,不如直接说它是石月亮。石月亮是指由自然在山上穿透了一个圆洞,光线透过这个直径高过数十米的石洞自山的那边穿了过来,特显神奇,颇具意境。早晨,太阳光沿着直线在那儿形成了一个红色的光环将它包住了,它又将剩下的部分显了出来;夜间,调整好视角,透过它也能看见月亮,所以当地人谓之“石月亮”(亚哈巴)。
另外,飞来石、碧罗雪山也是石的杰作……在一所学校的四盒院里,静卧着一块“天外来客”——飞来石,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鉴证着那份罕见的和谐、宁静……
初升的太阳将红霞洒到了皑皑的雪峰上,我心中不禁兴奋了起来,嘴也不由地跟着叹了一声,拔开迷雾,隐约看到了些什美丽的景象,兴奋地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是一种意境中的神秘感,是由衷的赞叹!我把那座雪峰称为飘渺峰。若将视野缩近一些,就会看到一座教堂,高耸的十字架诉说着它的历史,表达着人们美好的心灵。一位年青作家调侃说要上里边去找他的梦中情人,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有宗教信仰的姑娘的心灵是美好的。我想,不仅仅是姑娘吧!也许当地所有人的心灵都想这里的山河水一样静谧、和善……——那,是一定的!这也许是宗教的力量吧,——给与人的精神热忱中的宁静。
自然的美,是一曲和谐的赞歌。其间的每一座山,每一滴水,每一寸土都是这里跳动着的音符。她是一种和谐的美,一种因完美而不可有缺憾的美!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