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台游记散文
丁酉初夏,刚过端阳节,又逢父亲节。平日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妻小,今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遂生出游之心。便上下动员,左右撺掇,家人均欣然应允。
显有名气的灵山秀水、丽境佳地都以路途遥远为由而弃之。最终决意前往本县莲花台仙地一游。
我们一家七人:父母妻儿、姐姐和小外甥。收拾行囊,备了衣伞细软,装了食饮器具,驱车出门。车上两小童甚是开心。在家人地挑逗下,时而歌,时而舞,时而语出惊人,逗得大家笑作一团。不觉间已行至位于西华的祭天广场,真可谓是“秦皇祭天第一坛,群山茂林一方雄”。过了祭天广场,便驶入牛舌堡上山路段。卵石凸凹,崎岖颠簸,车如蜗走,颤颤而动,抖抖而行,盘曲而上。进入林地,顿觉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妻性情高涨,感叹山之雄,林之茂,气之清。途径四道坪、饮马池及麻庵莲花台分路口。不一会,车已行至山顶,一座高大雄伟的瞭望台矗立在山顶平坦处,我们也在此停车休整,走进方知此台名为御风亭,顺带扶老携幼登临御风亭,以观仪州之雄姿,领略关山之壮阔。
休整完毕,继续前行,有做工之人正在开山破石修缮通往莲花台的道路,途中土坯路基更是坑洼难行,但这丝毫无损出游兴致。山巅凉风破窗而入,云中光芒斜射而下,车内笑语欢声,车外天朗气清。眼下依稀可见燕麦河昔人旧址,虽几间破旧茅舍,仍可想早日里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孩童嬉闹之景象。
莲花台将至,停车于山顶一处平坦开阔地面,便背了行囊,领着妻儿老小徒步趋向目的地。家父年近六旬,仍然精瘦干练。因年轻时常穿梭于家乡山峦茂林间采摘野药,所以,他也是这次进山游玩中兴致最高、步履最键者,家母及妻姊一路照护这蹦蹦跳跳的两小儿。我手持一根半路所捡、三五尺余的红桦树干权作杖用,走在最前,打草开路,后跟者欢娱随行。山间无名鸟虫啾啾作响,无名花木争奇斗艳,群山巍峨,林木茂盛,水有南地之秀,山有北方之雄。途遇一小石坳,其下撑着许多木枝,妻问其故,我笑着答道:“恐怕崖塌也!”家父急忙纠正说:“老人们常言撑一支棍棍在崖下,能防治腰痛之疾”。于是,我们也每人支了一根木棍在崖下,情趣横生。
一时许,便临近了莲花台,于上、下峙(峙乃古祭祀遗址也)分岔口稍作休息,定了游览路线继续前行,转过一山卯,便看见了不远处密林间下峙石塔巍然耸立,石塔顶端两柱松柏苍翠遒劲。顺着石碣向着石塔趋近,不出几步便遇一巨石当道,须俯身攀石顺阶而下,我与众亲顺着石阶上恰能搁脚的石窝排成运河状,先把两小儿运至石下,再依次攀援而下,过了险段,顺着一路高低错落的石阶,曲折而下。接下来,须横过一面刀切状山崖,一条三五十公分的小路挂在崖面上,走上去左边为平整的崖面,右边为幽深的山涧,多亏有茂林灌木遮挡视线,否则,定被吓得三魂悠悠,七魄荡荡。过了挂壁石路,出现了一座庙宇,也不知庙中所供何神,只知道跟随家父虔诚叩拜,祈求家道安康。
回看所经之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突然心生一问,方才所经之崖,可是传说中的莲花台舍身崖?相传很久以前,有一道长每日手敲木鱼潜心修炼,但修行多年尚未成仙。一日深夜,正在念经,突有一影于门前晃荡,近前观看,原是个美貌的少女,飘逸如仙,对他媚笑勾引。道长奇怪地问道:“深更半夜,来我寺院作甚?还不快快出去!”那女子继续毫不羞涩地继续以言语挑逗道长。“休要多言,你这大胆的女子,竟敢在我这出家人面前胡言乱语,再不出去,休怪贫道无理!”那女子并未离去,而更纠缠不休,老道气得拔剑相向:“竟敢毁我清誉,吃我一剑!”那女子吓得夺门而出,老道紧追不放,一直追到万丈高崖边,那崖如同刀劈斧削一般,女子无处可逃,道长举起三尺利锋朝她背心刺去,女子中剑摔下悬崖。这一下倒突然吓坏了老道,顿然醒悟,心想:我修行之人竟然杀生,害了性命,这如何能成得大果,不如一死了事。想罢,老道也弃剑含泪跳下悬崖,当他睁开眼睛时,自己却还站在悬崖上,而崖下却有一具男尸。他高喊道:“崖下何人?”半空中出现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崖下就是你!”老道抬头一看原来是观音菩萨。老道这才知道自己已经修炼成仙了,崖下男尸正是自己所舍肉身,那被刺的女子,正是观音菩萨为了考验他修行的决心而变幻的。从此后,人们便把这崖叫作“舍身崖”了。后询得守庙老人,此果为“舍身崖”。
下了这舍身崖就临近了石塔,石塔前后有许多石碑,从模糊的字迹中,依然可以想象秦皇汉武,宋元明清时代的繁荣盛景。欲到石塔下须经过一座木桥,此桥名叫渡仙桥。过了渡仙桥来到石塔下,仰望拔地而起、几十米高的圆锥形的石塔。不由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匠心独运!绕过石塔,九曲回环,拾级而下,来到山涧谷底。溪流甘冽澄澈,草木密实肥硕。山风、溪流、鸟虫,这绝对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乐队组合。溯流而上,不时便来到了上峙莲花石下,两块巨石重叠挺立在一座山峰之上,实有叩问苍天之像。目睹了莲花石的奇险,继续前进来到了一弯巨大的石崖下,石崖凹处足有五六间房之大,崖下常住着一位老者,主持庙务琐事,老人乃燕麦河人士,居住在此已有十余年,见我们到来,甚是热情,又是让座又是舀水,水从崖下一清泉内舀出,据说此泉“十二三人注水水不涨,千万人用水水不减”,饮用泉水有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而被尊为神泉。喝一口神泉水,一股清凉甘冽刺透心底。准备启程之时,老者连忙留住我们,让我们看看头顶的乌云,说是将有雷雨到来,须在他寒舍暂避,于是,我们便进入崖居,老者拿出几个木凳,我们围着土火台坐定,不一会,家父于已经与老者聊出相见恨晚之意了。
须臾,果不然雷声震耳,狂风怒号,大雨如注。这大雨也为我们此次游玩平添了些许浪漫。老者执意要为我们做饭,我们好言相拒,拿出自家所带的素食淡饮与老者分享。少倾,雨声渐小,乌云消散天气放晴,我们告别了老者踏上了归途。行车在山顶,沙土路面虽受了大雨冲刷,但也不很泥泞。
回想今日所游,意犹未尽,奇险山崖,嶙峋怪石,茂林秀木,甘冽清泉,都于心头难以忘怀,遂作拙文一篇,以记之!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