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8 17:17:32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目的:

1、把握全文总起分论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将整体评价与细部揣摩相结合的鉴赏方法;

3、体会朱自清后期散文“于朴素中造新意,于平淡中见神奇”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步骤安排

一、导入: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评论。它评论的对象不是某一篇散文,而是朱自清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多篇散文。这种评论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名家著作的独特范例。

也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文章中有大量的引述。但我们阅读时,却不会有一点冗赘烦琐的感觉,因为作者把巧妙的引述和精辟、独到的艺术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文中多处引述,使我们有机会领略朱自清散文精湛的文笔;作者中肯的评价,又使我们能学到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加强评论的情感色彩的评论手法。

文章采用的是总起分论的结构:先提出评论的中心,然后对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评论。那么,文章评论的中心是什么?朱自清的散文有哪些不同特点呢?

二、阅读明确:

评论中心:他的文章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并能于朴素之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不同特点:(一)风格朴素自然;新鲜的意境,新鲜的用语,富有诗意,也富有风趣。

(二)语言准确自然

三、学习体会

作者评论朱自清散文的鉴赏方法是将整体评价与细部揣摩相结合,那么

1、作者是怎样整体评价朱自清散文的?(细读第一段)

明确:从作家的地位,写作态度,散文风格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先总的评价了朱自清后期散文的风格特点,肯定了他的散文在写作技巧上的借鉴价值。

2、文章是怎样过渡到对其“朴素自然”风格的进一步分析评价的?

明确:以一句“朴素自然的文章不象大红大绿那么显眼,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觉察到,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过渡引出的。

3、文章是怎样评价分析其散文朴素自然的?又是如何揣摩的?

明确:评如过渡句所说,课文又引述了《威尼斯》和《经典常谈》的两段文字为例,细加分析揣摩评议。如何揣摩的,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体会。

4、课文对“新鲜的意境,新鲜的用语,富有诗意,也富有风趣”又是怎样分析,如何赞美的?

明确:以“朴素自然可不等于平板”过渡,并以《松堂游记》的两段和《欧游杂记》里的两段文字为例,赞其匠心,精彩,诗意风趣,还善于把静态的东西写成动态的东西。如何分析赞美?朗读相关段落。

5、作者怎样评价他的语言的?

明确:作者谈论没有就风格谈风格,而是明确指出“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他的整个风格跟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并以《欧游杂记》里的文字为例,没做繁复的分析,特别注意调动读者已有的认知经验,只是点到即止。

四、明确总结

结构特点:总起分论。

鉴赏方法:整体评价与细部揣摩结合,先整体评价,后细部揣摩。整体评价多方着眼,肯定价值,细部揣摩自然过渡,注意联系。

朱氏散文:于朴素中造新意,于平淡中见神奇。

板书设计:

评论中心:于朴素之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不同特点:(一)风格

1、朴素自然:《威尼斯》《经典常谈》

2、新鲜的意境,新鲜的用语,富有诗意,也富有风趣:

《松堂游记》《欧游杂记》善将静态东西写成动态

(二)语言

准确自然《欧游杂记》

五、写作练习

在领会课文观点的基础上,重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六段,就其中的一个艺术特点细心玩味,写一段二三百字的评论文章。

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锝出。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