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科普童话
高士其原名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著名科普作家。也是《高士其科普童话》一书的作者。
高士其生活经历
高士其青年时代深受“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博士时,他不幸在一次实验中,感染脑炎病毒,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但高士其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 了医学博士课程,并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
学成回国后,高士其曾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他痛恨医院与 国民政府官场赃官相互勾结的腐朽现象,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士其”,庄严声称:“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同时忿然辞职来到上海,受新文体“科学小品”的启发,从此开始科普创作,找到一条把科学献给大众的途径。《菌儿自传》是其代表作品。主人公菌儿是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全书以菌儿自述的方式写成。请听小菌儿的开场白: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的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得重。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一千倍,比顶小的灰尘还轻一百倍……多么生动的自传,里面有细菌的籍贯、细菌的家庭生活、细菌水里来火里去的流浪,细菌在人体各部位的历险。全文十五章既可以独立成篇,又可连接成全文。在作者笔下,菌儿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物,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肺港战斗,时而在肠腔里开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得淋漓尽致。
《菌儿自传》感悟
翻开《菌儿自传》,映入眼帘的是高士其与他家人的照片。头一张高士其已经身患重病是的相片。这张照片让我十分感动,当作者已是身患绝症的时候,仍然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写作,这在文学界是多么难得啊。看着这张老旧的边角都已经发黄的老照片,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当时作者艰难写作时的场景。我想:任何一个人只要看了高士其爷爷的作品,都会对他那精彩、妙趣的文笔和他坚强的意志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一浏览过了这些珍贵的老照片,继而就是本书的目录。仔细一看,一共分为4个篇章,分别是:菌儿自传、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细胞的不死精神。书里的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每一个篇章都孕育着生机与活力,每个文字似乎都同读者的心情与神经一样跳跃着,把我原本一概不知的细菌写的如此栩栩如生;把只能在显微镜下现出原型的微生物展示在我们面前,一个全新的细菌的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虽然是轻松的格调、幽默的文笔,但作者把细菌描写的面面俱到,不差分毫。每当翻开这本书,清晰的文字、生动的语言、幽默的文笔,真是赏心悦目啊。
虽说不是饱读高士其的所有著作,但他的《菌儿自传》却是看了个通透,现在仍是记忆犹新。文中,作者以细菌自己的口气生动的把一个个深奥难懂的小菌描写的淋漓尽致,还给主角细菌起了一个可爱又亲切的名字“菌儿”,让小读者们看了以后觉得亲近,却又不失珍贵的科学道理。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我因为短小精悍,容易逃过人眼,就悄悄的度过了好几万载,虽然在17世纪的临了,被发觉过一次幸而当时欧洲的学者,都当我是科学的小玩意儿,只在显微镜上瞪瞪眼,不认真追究我的性状,也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了。”只是短短的一段话,但却运用生动、巧妙的方法刻画出了细菌的特征,甚至道出了细菌是何时被科学家发现,然后大白于天下的。这段话通俗,又不失幽默,真是佳句啊!
高士其爷爷的作品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当我们在欣赏着他的作品时,也应当缅怀这位不平凡的老者——高士其爷爷。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位受人敬佩的科学家,学习他的顽强品质,把他视为榜样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