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九龙山散文
九龙山,是我的母亲山!我生于她的怀抱,她哺育我成长。
九龙山,名列英山八景之首,曰:九峰晴岚。她是大别山支脉,雄踞英山城东,横卧鄂皖,逶迤各异,白莲环绕,形似九龙。每当云出岫,宛若群龙起舞,蔚为壮观。在山之巅,有九口龙井,久旱不竭;久雨不溢,荡之波,浮祥瑞气,令人叫绝。
民国九年《英山县志》记载:九龙山,县东五里,与莲花山南北对峙。俯瞰邑治,瑰奇秀丽。绝顶有庙,相传明代著名学者闻一言,曾读书于庙中,有“不登虎榜,不下龙山”之句。闻一言果中举人,官至户部侍郎。
明清以来,九龙山,远近闻名,“龙王庙”,香火鼎盛。许多文人雅士纷纷赋诗,撰文赞美九龙山。清朝康熙年间,英山教渝吴之綠有诗赞曰:方寸之间怀五岳,假君上驷助騏攀。染成霜叶村村树,卷起秋云处处山。有路可能通帝座,无心却合坐禅关。苍然吴楚都难辨,木落天高雁未还。想必教渝先生当年是在深秋登龙山,登高望远,感慨万千,赋诗赞叹!
我上九龙山千百次,每次感受不一样。仲春的清晨,天刚蒙亮,我们陪同武当派第十四代掌门人游玄德道长一行,车出东门,过莲花大桥,顺北涧河前行,一路向东。不一会儿,便来到九龙山脚下,道长说:车停山下,我们徒步登山吧。
山里的早晨,花香阵阵,鸟唱凤鸣。大约二十分钟,来到龙头山坳,见东方山谷,雾起云涌,奶白色的仙雾随着风,在山谷升腾,远山近景忽隐忽现。刹那间,浓浓云海覆盖了龙山的一个个山头,如絮如纱,似海似涛,在深山幽谷,在山峰之腰,浮游、翻腾、穿行。我惊叹大自然神奇之手泼出这一幅幅山水画卷。置身这美妙雾景之中,不仅有腾云驾雾的幻觉,也有恍若仙境之感。
此时的我,脚好些粘在长满湿漉漉小草的山道,迈不开步子,飘飘然。似在天宫,看嫦娥舞袖,等吴刚捧桂花酒。仙雾包围了我的整个身心,不知是雾还是风送来清幽的兰花香,甜甜的青草香。山鸟的歌声吵醒了迷糊的我,才发现身旁灿烂如雪的樱花,粉嫩娇美的桃花正朝着我笑。
我们一行顺着山道攀登,不一会儿,来到顶峰,突然云开雾散,一道红日破云而出,放出七彩光芒。此时正是:春到龙山柳色新,桃红樱白似繁星。东方日出破迷雾,遥看白莲碧水清。
站在山顶龙头石上,环顾四周:看云卷云舒,紫气东来,极目楚天。整座龙山峰岚叠嶂,万山来朝。西观山城高楼林立,发源于“篓子石”的东河,一路千迥百转,奔流而下,似玉带环绕美丽山城;北望安徽金寨,岳西秋色斑斓;东眺太湖,蕲春群山蜿蜒,南临白莲秋水茫茫。山之北还有文子山,山中尙有皋陶之墓,据史记载:皋陶为尧舜继承人,生有四子,次子仲甄封英蓼国国王,有人据此认为,英山因此而得名。
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龙山女儿,从小就见证了这座大山太多的神奇。记得六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夏日,学校放暑假了,我随大人去九龙山下采茶。中午时分,晴空万里,不一会儿,狂风大作,乱云飞渡,大雨倾盆。采茶的人们拼命样跑到山间的一个土砖茅屋避雨。淋了一身湿的大人们在屋里抖衣服上,头发上雨水。我坐在土屋门垛上,刹时,突见山下龙潭一条约有几丈粗,乌黑的,圆圆的云直冲云霄,我吓得赶紧跑进屋,喊大人们来看,速度最快的一位大爷,看到一个似尾巴的东西在半空游动。大约一盏茶的功夫,云开雾散,艳阳高照,大家又挎着篮子采茶去。
那天晚上,我回家问奶奶,中午见到的是什么?奶奶说那叫起龙。啥叫起龙?奶奶说:很早很早以前,从东海来了一条龙,据说是东海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听说这里山川秀美,百姓善良,便选择来九龙山龙潭修炼,现已修成正果,升天成仙了!啊,原来如此。也许那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是九龙山的女儿,是这一方山水养育了我。奶奶在世时,常给我讲九龙山的故事。奶奶说,九龙山有九口龙井,久旱不竭;久雨不溢。特别是顶上有一个水井,常年清澈透底,遇到大旱都不干枯。
传说这龙井与长江相通,有一年,当地一王姓商人往井里放了一只乌龟,放的时候,有人提议:在龟的脚上缠一根红丝线。王姓商人是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很慈悲,常接济穷苦的乡邻。哪一年,他在九江坐船,船过江心,突遇狂风,连船带人翻至江中。就在呼救之时,身边游来一只大龟,他慌忙爬上龟背,大龟驮着送到江岸。惊魂未定的他回头一看,龟脚上一根红丝线飘在浑浊的江水上。他猛想起当年在九龙山龙井放龟之事。我不管奶奶讲的这个故事真实与否,但告诉我的是这座山的神奇,是做人,做事的因果关系。奶奶说世间万事皆空,因果不虚!
九十年代初期,我捐款修复了顶上龙井。如今,这口藏在山顶之上,青草之间的龙王井,常年清沏透亮,水质绵柔、爽口甘甜,遇大旱不干枯。
九龙山的神奇灵应四方,九龙山的故事源远流长。九龙山的曰出日落,经历了亿万年,重复了亿万年,从东边升起到如曰中天,再到夕阳西下,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此时正是:雾隐仙山舞九龙,日出东山紫气腾。春回大地鸟欢唱,龙王灵显度众生!
2018年4月9日写于鸡鸣峰下书斋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