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尔的散文

文章 2019-07-18 15:20:12 1个回答   ()人看过

那天上午,当我从乌鲁木齐坐机抵达阿克苏,本想在市内转转,然而时间的关系,就立即坐上了前往阿拉尔的大巴车。

沿着阿塔公路,车在一路上浪漫的行驶。窗外望去,两边的胡杨碎金遥曳,形成了一道道充满极致美的风景线。前方,美丽的新城阿拉尔,这座快速崛起的南疆热土,正把我此刻的心融入沸腾。

记得去年十月份,我满怀着欣喜游走南疆,对位于这片土地上新建起的阿拉尔市,我虽只是匆匆一瞥走过,但在往后的日子里,却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如今,时隔一年,内心又蛊惑着我再次来到这里。短暂的岁月,让这座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同时也让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与关注。

我知道,自己与阿拉尔的缘分,少不了我所认识的一些上海知青影响。特别是在原塔大书记郑连真先生的热心帮助下,让我前后游走阿拉尔同时,有幸认识了原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馆长,现三五九旅干部学院副院长任新农先生以及塔大西域文化研究院书记郑国林先生,使得前后阿拉尔行程,在他们各自的热情陪同下,针对西域屯垦戍边史和关于西域人文史等方面,向我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给予我内心对西域知识的深入了解,收获颇丰!

第一次来阿拉尔,正在百忙中工作的任新农先生陪同着我参观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知青林,塔河。那次行走,内心不知不觉感受出了一股来自兵团的力量!这种力量以满怀激奋之情为阿拉尔这片土地融入了活力,融入了精神,融入了和谐发展。

在阿拉尔,每当我行走在井冈山大道,南泥湾大道,秋收大道,这些具有革命意义的路名让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片土地上弥漫着“兵”的气息,“军”的味道。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拉尔市,早在上世纪中后期,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奉命进驻阿拉尔屯垦戍边。对于这座当时看上去蛮荒的腹地,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千千万万个从内地来到这里的知青人员,他们艰苦奋斗,披荆斩棘,开垦良田。他们用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用激情赋予了这片土地,使其渐渐肥沃,迸发出新的生命。今天,我站在这片土地上远远望去,那戈壁沙漠已然变成了绿洲,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内心在想象中由衷欣慰。

在阿拉尔,“兵团”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强大生力军。可以说,没有屯垦戍边的创举也就没有阿拉尔的生命起点;没有兵团人民的艰苦奋斗也就没有阿拉尔的幸福今天。目前,在阿拉尔周围分布有着十六个团场,各团场人民齐心协力,共促发展,为阿拉尔的筑梦未来迈步前进。

我知道,阿拉尔的今日面貌离不开早年来边疆屯垦戍边的上海知青。在阿拉尔,上海知青的确是一个响亮的称呼!因为是他们最初创造了这座城市,发展了这座城市,让这座城市带来了文化,带来了生活,带来了生机,带来了今天与未来的幸福辉煌。这句话在我去年写的一篇《阿拉尔随笔》文章中深入提到过,此时拿来重用是想再次说明阿拉尔这座新城与46000名上海知青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今天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正门石墙上方处刻印有一行诗:“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首诗是王将军对自己戎马一生的写照,更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前身成长发展历史的形象概括。可以说,在如今以及往后相当漫长时期,这都将是作为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进行宣传教育。

在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里,一片立处于沙漠边缘土地从兵团知青们的艰苦奋斗中走出,从而创造出了屯垦戍边史上的奇迹。伴随在塔里木河的奔腾不息中,阿拉尔正瞬息万变,成为社会主义下的一座先锋。

夜已沉寂,慢走在阿拉尔的大道上,远远望去,我的内心视野如此开阔。仰望夜空,那散布天际的璀璨繁星,从此把阿拉尔大地孕育出色彩与诗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