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山水游记作文

文章 2019-07-18 15:10:04 1个回答   ()人看过

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月色,写竹柏;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雪,写堤,写亭,写舟,像风景画一样真切可感。有些山水游记不以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才识和高超的思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类游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果说“社会是人生真正的大学,自然是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旅游就是人们融入社会与自然的最好方式。在大自然中,人们即便有再多的语词,都难以述尽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因此旅游也是提升自身情趣、训练自己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最好途径。到风景胜地、名胜古迹处游览,既能欣赏到秀丽的自然风光,又能增长自己的见识,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而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则更让人向往,那么怎么才能写出文质优美的山水游记呢?我个人认为这不只是写作时要考虑的问题,它应贯穿整个游览过程,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准备 激发游兴

我们都知道游览不是科学考察,它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必然要渗透某种情愫,或喜或惊,或爱或怜。没有情感渗透和灌注的风景只是一幅没有生气的呆板的画面。有情,景才会生动,才会有声有色;有景,情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要有情,就得有游览的兴致,这样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写出的文章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和艺术的魅力。当下,我们大多人都为繁琐尘事所累,真的很难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境,所以游兴也要靠激发的(也许是一种悲哀),在游玩前要做充分准备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具体地说是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上网查找有关将要旅游点的相关信息(历史、名人、诗词、胜景等),使自己对所要游玩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也激发了游览的兴趣。

2、充分睡眠,养足精神,保持良好的心境。

3、准备数码相机,以备记录美景或瞬间的情愫灵感。

二、尽兴游玩 捕捉画面

“寓情山水”,早已是古人玩味山水的初衷,也是我们得以净化心灵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此山水与彼山水并无本质的区别,之所以在作者的笔下有了独特的灵性,那是作者的灵性在山水名胜上的折射。因此我们在游玩时要懂得放下(放下心中得失和不快),给自己一个与大自然真正相融的时空。尽兴地游玩,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彻底的释放,这样才会激发出自己本来的灵性。适当的时候,记录那些能深切体现自己情愫的画面,既是一种审美的行为,又时也为写作积累好了心境和描绘的素材。

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拿好一份导游图,可方便旅游时合理安好自己的行程。这主要是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游玩时间里,尽可能多地看到我们想看到的风景。

2、保有一份好心情,放下思想包袱,放松心情,尽情与自然相融。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美的风景也要有懂得欣赏的眼睛”等,这都说明,保有一份良好的心情和心境对于欣赏山水或人文风光是多么重要。

3、仔细观察,利用相机适时地捕捉独特的美景或瞬间灵光,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图片资料)。我们可以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以相记录。尽兴游览时,莫望仔细观察景物,观察点如果是固定的,我们可仰视,也可俯瞰;可近观,也可远眺,把站在同一位置上看到的景观通过摄相记录下来,这就是定点观察。观察点如果是变换的,可以边走边看,把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观依次描写下来(或以摄相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对于同一景物,我们还可以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反映景物的形貌地势,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

三、存兴整理 精选素材

尽兴游玩之后,我们兴致犹存,这正是准备写作的最好时节。因为要再现我们灵性的景物还历历再目,描述时更易于细绘,抒发情志也会更深更浓。为此, 我们在旅游回来之后,首先要保证充分的睡眠,使精力得以恢复,让心境得以暂时的安适。然后,我们就可以准备写前的构思和选材。我们可以先将游览景点作一个梳理,理出旅游线路即游踪(作为写作时的线索)。再把观赏的景物作一个回顾,把自己游览后感受或感悟用一句话或一个字词进行概括(作为写作时的主旨)。最后,把拍好的相片,围绕自己游览后的感悟或感受进行精选(3到5张为宜),作为写作的选材(详写部分)。

四、即兴写作 一气呵成

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经过充分准备,再即兴写作,一气呵气才能写出好文章。写山水游与一般的记叙文有所不同,它所涉及的画面众多,并且也不只是写景、叙事,更要融情理于景,所以我们就得有一副写山水游记的笔法:

1、抓“神”立意,意在笔先

我们知道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城乡面貌,它们都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等,我们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在比较中抓住该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同的特征(即风景之“神”)。我们可以把自己对这种特征的感受或感悟概括为一个字(或一个词)作为统率全文的主旨,甚至可以取之作为题眼,以之立文。

2、移步换景,以游组文

以游组文,即以游踪为叙述线索。写景游记,一般按照游踪来组织材料,便于写清楚方位和沿途的具体景观,给人一目了然之感,文章也显得井然有序。我们可以时间为序,或以方位为序,或以移步换景为序(其中移步换景更能引人入胜)。移步换景,即随着脚步的移动,而变换不同的景物和场面,这种写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使读者在读后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3、安排详略,粗笔勾勒

以意为旨,安排详略。欲写游记之人,当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敏于观察,勤于思考,详细描摹所游览之景,以此或抒发感情、或升华认识、或阐发哲理。记游说理都很“细”,但却显得“深刻”,给人鲜明印象。而游览之景又不仅一个,因此写景就必须要有详有略。当然,详略处理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一般地说,主要景点或有特色的景物应详写,次要景点或感受不深的景物可以略写或干脆不写。我们可以选取旅途中的精华,使之变成既各自独立又由一个中心紧密联系起来的若干画面。为此,我们可以对拍好的相片进行排列组合,精选三到五张(能体现景物特点)作为写作的详细部分。

构设情境,粗笔勾勒。我们在安排每一个段落内容时,可以先从大处着笔,就像画家写生一样,勾画出景观的大致轮廓,让人对景观有个整体的感受和印象;然后再对某一具体的景象,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以便让人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特色。并且每段写作的角度都要求有变化。

4、手法灵动,工笔细描

游记散文,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揣摩,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景观、用心体悟。而运用优美的言辞,变换写法,工笔细描,才能写出一片真正具有自己个性特征和独特情感的明丽的风景,这也是山水游记写作的最大成功。有丰厚底蕴的游记散文,往往在以下几点上是狠下功夫的:

(1)工笔细描,就是要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在行文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记忆或精选的相片(三到五张),如实地记录下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听到或看到的实景,调动人的各种感官,从形、声、色、味和触对景物进行直接的描写,也可以从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进行衬托。

(2)灵动的手法,主要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好的山水游记所绘之景,就像山水画一样要有诗情画意,所以只靠写实是不够的,写作者还往往在想象联想中产生独到的见解。为了增强形象可感性,可将动景写成静景;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可以把景物的静止状态写成动态,化静为动,写出景物的生机和活力。另外,为了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也可以由眼前的景观写到记忆中的类似景观,写到自己想象中的景观,可以将虚像写成实景,将实景写成虚像,这样自然就会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3)妙用修辞,锤炼语言。好的山水游记,如诗如画,文质优美,所以大多写作者还会在锤炼语言上有独到之处。这类散文要力求通过你的描述,在描写景物时,语言要生动。要使语言生动,写作者往往是通过灵活运用比喻、拟人、象征、通感、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5、融情入景,寄理于景

“寓情山水”是游记类散文的灵魂所在,“情”“理”往往是写景的目的。将自己欲抒写的情感融在其中,或含蓄,或直白,只在自己的性情而已;将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游记”彰显出来,或一语中的,或娓娓道来,全赖自己体味的程度与驾驭语言的娴熟。没有“情”与“理”的游记,永远只能是一堆文字化了的山水,可能很美,但不可能有神,宛如死目美女,虽拈花而立,终与木偶无异。因此在文章结尾要在充分写景之后自然地点明或升华主旨,或是通过写景来阐明道理,或是通过写景来探索人生真谛,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启迪、熏陶和教育。

五、适时修改 精雕细凿

写山水游记就像我们在创作一尊雕塑,完型后还得精雕细凿。我们都知道好的文章都是七分写三分改文章写完后,山水游记大多是即兴而作,所以适时地进行修改就更有必要。除了常规的修改,如,标题的题眼、开头、段落的过渡和点旨句外,更重要的是围绕情或理进行遣词造句,使作者的情与理浸透在字里行间。或恰当简练、或形象可感的词语,可以使文章更丰厚优美,也使情理融于景更为自然。【参考范文】:龟山游记

徐州的龟山,顾名思义,是一座远远望去形似一只大乌龟的山。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的肚子里。

走进南面的甬道,只见一束红色的激光从墓内直射出来。我正好奇,这时导游介绍道:“这条甬道长56米,打凿得非常直,为了表现它的直,就用这束激光来测定。从头至尾,几乎不差毫厘。在这条甬道的北面,还有一条几乎与它平行的甬道,如果把两条甬道同时延长的话,要到1000千米外的西安才能相交呢!”我听了惊叹不已,真想不出古时候人们是用什么办法把墓道开凿的这么精准无误的。

走过甬道,我们来到了墓室。这里一共有15间,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大乌龟的肚子。里面厨房、兵器库、歌舞厅……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完全仿造墓主人第八代楚王刘注生前居住的宫殿形状所建。刘注夫人的房顶上还有许多凸起的小石包,那是人们在墓室中看不到天空,就把屋顶看成天空,而小石包是天空中的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古人的想象力真丰富,多有趣呀。

走进北甬道,导游让我们注意石壁下的石槽。她津津有味地说:“这是墓室的排水沟,它和各个墓室相通,构成了一个里高外低的排水系统,进入墓室内部的水都会自动排出,这样墓室里就不会有大量的积水了。

龟山汉墓是一大奇景,也是我们古人用双手创造的一个奇迹。它还说明了当时人们在规划设计上的高水准,又一次证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华,我觉得现在的城市设计规划也要借鉴古人的智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