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作文2500字
诠释成长(一)
——成长的动力
小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把电池放进嘴里、把香烟揉成碎沫、用手摸点燃的火柴头……这都是我曾经干过的事。可是奇怪的是,那时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知道了怎么看表,我就整天得意的叨唠着什么是时针、什么是分针。声音还特别大,好像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听见似的。那眼神、那动作,不知内情的人见了肯定要想,这孩子知道了什么天大的秘密呀?那天,爸爸告诉了我什么叫“瞪眼”,我立刻又觉得自己的知识又丰富了一大块,骄傲的心情溢于言表。第二天上幼儿园,第一个任务就是向所有小朋友解释“瞪眼”的意思,结果由于上课说话被罚站了10分钟。
长大后,懂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爸爸用电脑打字,有不清楚的字都来“请教”我,妈妈看电视,有不明白的词语都来询问我,弟弟、妹妹也经常给我打电话,提问题。
虽然我成了“权威”,但是我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化学老师告诉我们,苯是半饱和结构。可是,所谓“半饱和结构”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呢?碳原子之间到底有多少个共价键呢?物理老师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率不同。然而,从科学角度应该如何理解呢?不同颜色的光是这样形成的呢?难道它们的化学成分不同?往往是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会出现两、三个新的问题继续困扰我,使我感到越来越困惑。
很多人怀念儿时的日子,认为那时非常容易满足,非常快乐。不错,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正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诠释成长(二)
——成长的原因
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仅有的几个画面就是:在幼儿园打针时没哭,敢于放鞭炮,下五子棋能够战胜我爸爸……总之,大部分都是值得骄傲的事。可是没想到,谈起我的童年,爸爸、妈妈说出了很多让我惭愧的事。据说,上幼儿园时我非常淘气。第一个星期,老师就向父母告状,因为我把笤帚扔进了饮水桶。那时我的个子还很矮,必须踮起脚尖用很大力气才能把笤帚扔进去。老师对于我能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也表示很惊讶。还有一次,我旁边那把没人坐的小椅子上有个窟窿,我好奇的把手指头伸了进去,结果就拔不出来了。据说,当时我嚎啕大哭,惊动了幼儿园里的所有老师。最后,用一把斧子把椅子劈开,这才使我的手指得救。哈哈!看来我小时候是只记好事不记坏事。这算不算“乐观”呢?
长大后,我的记忆重心发生了转移。诚然,比赛取得胜利,考试取得佳绩,得到别人的夸奖,这些都会让我感到高兴,但是留在脑中的印记却不像以前那样深了。相反,那些错误,那些失败,在大脑中的比重加大了。
考试时,由于计算错误丢了分,我就会牢牢记住这次教训,以后每次计算时都反复提醒自己,如果有时间还要仔细检查,避免类似错误。投铅球时,由于手形不对投不远,下次我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形上,即使再出现其它失误,也要先纠正这点。甚至连打扑克时,我也牢记每次失败的原因,全力以赴,争取胜利,毕竟,这也是一种能力啊!
很多人怀念童年,认为那时要乐观得多,幸福得多。可是,一味的乐观、幸福时不行的,只有一次次的接受教训,才会成长。可以说,记住教训、接受教训,这是我们成长的原因。
诠释成长(三)
——成长的要求
不用说,家长对孩子都是疼爱的。家长明白这一点,外人明白这一点,孩子虽然小,但是同样明白这一点。
对于小孩来讲,父母就是绝对的权威,我也不例外。小时候,认为父母的知识是最丰富的,父母说的话一定都是正确的,因此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爸爸怕我着凉,总让我穿很多衣服,我也并不反对。有时,气温二十多度,我还穿着大衣、戴着毛线帽在幼儿园里走,热得满头大汗。老师让我把帽子摘下来,我还不愿意:“现在头上这么多汗,一摘帽子就着凉啦!”记忆中,小时候虽然没有中暑,痱子还是长过不少。另外,妈妈在饭桌上总是让我“多吃”,我自然服从命令,每顿饭都以“吃撑”作为标准,结果造成体重超标。跳高、跳远、引体向上……都成了我的弱点。
长大后,对于父母的疼爱当然理解得更深刻。然而,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时常会对父母的建议表示反对。冷点儿比热点儿对身体更健康,于是就总是找机会少穿衣服。吃饭吃得八分饱最合适,于是总想方设法少吃饭。吃要太多或太频繁,身体里产生的抗体会使药的疗效减小。因此,父母每次让我吃要时,我都据理力争,千方百计的劝说父母。有时,指甲盖大小的一片药能让我们辩论二十分钟!当然,“辩论”也常常会升级位“争吵”。
很多人怀念童年,认为那时与父母没有矛盾,家人之间非常融洽,家庭和睦、美好。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成长要求我们必须要从被动到主动,必须要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