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有德高中散文
乡土是书法艺术之根,没有了地域性,书法不过是飘散的柳絮。
禹王,被誉为“华夏第一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有浓度、有高度、有厚度的一方毓秀沃土。生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浸润上了高贵的文化气息。
生于斯,长于斯,作为地地道道的皇城根下的子民,史有贵先生承载了传统与文明之重,于自觉与不自觉中,走上了研习书法之路。19岁高中毕业,便回乡做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近30年,从政更习文。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在这方土地上思索与奔忙,心头记着百姓的冷暖,执笔为这方土地代言,脚下沾满了厚厚的泥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而今年届七旬的他,虽已从村官的岗位退下来,却人闲笔不闲,肩负着夏县农民书画家协会会长的职责,在三尺砚田黾勉耕耘,笔尖凝聚的灵犀才情,全是带着大禹故都的泥土味道。我知道,无论是担当村官时,还是归家休憩时,他都在守望那一片纯洁的精神家园。他在以一种高雅的方式诠释着家乡风土人情,想用独特书法符号展示禹都文化的魅力……
对于书法,他是虔诚的,每每提笔书写之前,他总是让老伴把家里的大门锁上,只想全神贯注地与书法对话,与先哲交流。正应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提起此习惯,他微笑坦言:“书法,就是老祖宗,不能不敬啊!所以心情不好时不写,身体困乏时不写,衣冠不整时不写,噪杂吵闹时不写。”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心灵的仪式。在有贵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强烈的守护,一种对中华文明的执着坚持。在几平方的斗室中,他站在案前静心屏气,神思飞游,揣摩春花秋实之韵,感悟蝶舞鸟飞之势,然后挥毫泼墨,舒展铺张,尽呈心中锦绣,直抒胸次逸气,唯见三尺净宣上那一行行书法硬骨丰肌,秀雅盈面……
自古圣贤皆寂寞。他坚守着传统的书法阵地,追求着一种清纯的境界。就像禹王青台上的一朵小花,无意争春但自然芬芳。在他人生和书法之路上,他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让我们聆听到了一位跋涉者的跫跫足印,看到了一位真正书者的伟岸身影,感受到了他那颗高贵的心灵!可是谁又知道他在书法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艰辛,跨越了多少沟坎与叠碍?当你走进有贵先生的农民之居,或许就能窥探到这位农民书法家苦练书法之端倪。墙上挂满了先生的佳作,大气洒脱;书桌上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各种书体的字帖摆放的整整齐齐;书柜内一卷卷作品,一摞摞宣纸装得满满当当。一股浓浓的翰墨清香扑面而来。
书法,其研习过程,如同一个怀孕的女子,历经十月痛苦,终得一日分娩。我们往往注重她幸福的结果,却忽视了点横竖捺的情感积淀和涅槃融合。在创作上有贵先生永不满足,汉字的点画撇捺在他眼里,分明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歌,一幅意境优美的画,一首寓意深刻的诗,甚至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朋友。他把练习书法当做歌听,当做画赏,当做诗吟,当做诚挚朋友深交。自然而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就融入了歌的铿锵与柔美,画的多彩与意境,诗的激情与酣畅,朋友的诚挚与真情。经过历练融合,他的书法,颇有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谨严生动”之特质,又有“二王”书法“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之风骨,更兼毛体书法“天纵自然,气势磅礴”之神韵。一个书法家的美学追求,就是他的艺术生命。这不单单是一幅幅妙不可言的风景,更是他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追求那一方至善至美绚丽多彩的艺术园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当今社会,追逐名利成为多数人的理想。而有贵先生,从不许人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任何桂冠。他对待许多平民百姓,也时常以朋友相称。他始终保持朴素的平常心态。有人说,他总是满面春风,话语中满是人生哲理的激情;我说,他有颗水晶石般透明的心。在一次文艺座谈会上他说:“不管什么人向我求字,我总是慷慨赠与,不言钱字。如果谈钱,字不值钱了,人更不值钱!”他还说:“我有三乐:痴心书法艺术,自得其乐;热心公益事业,助人为乐;甘心俭朴生活,知足常乐。”
品味此番话语,我想起了一句话:“书法之美,最美在人性。”品有德,书自贵,史留芳。史有贵先生明白此理,因为他是大禹故都走出来的堂堂正正的书法家!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