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山石高山现代散文
灵石县石膏山是三晋名胜旅游点,心仪已久。在夏初的五月二十八日,我随榆社作家协会十余位文友到彼一游。清新别致的景点爽心悦目,自然生态的幽境舒心释怀,高山奇石的群峰动心激情,短暂的一日游令人流连萦心。
石膏山并不产石膏,导游释疑说原名为石高山,多少地名让谐音字走题了,改石膏山名之因且不论,说石高山确是名副其实。到山下抬头四顾,群山壁立,连绵不断,像碧海卷起的巨涛,后浪催前浪,甚为壮观。
游览分探谷和爬山两条线:探谷的感受是幽静雅秀,登山的感慨是恢宏趣峻。
探谷在两座大山之间一条数公里长的峽谷中,山虽陡峭,均披绿装,草木葳蕤。小草如茵,山花点缀,其间蜂飞蝶舞,罕见的奇树错落谷沟,阔叶针叶正青翠欲滴,还有一处书红叶台,是说待到秋霜时,满山红叶換容颜。树冠千姿百态,或挺拔竞长直插云天,潇洒傲气,或盘曲舒卷骚首弄姿,更有藤萝攀援其上,像娇娘的头饰。路也很別致,因地制宜,或石阶,或木桥,穿滴水的洞,过搭石的溪,曲径通幽,婉转于树荫下、峭壁上。
更诱人的是谷间清澈的溪流,随山环绕舞动,潺潺如敘语轻歌,在错落处形成大小瀑布,泉水叮咚响。水清得透明,水质据介绍可胜过饮用纯净水。
更奇的是高山之石,坚硬中嵌有彩纹,从断层处看,一山像一巨石,有別于北方普遍的土、石混杂山,也许这就是“灵石”的由来?在一处溶洞中树立的牌子上写“方解石”,石质晶亮,色白光润,随手敲一块,不类大小个个为方形,据介绍还有化学诸多作用,溶洞顶上还有倒挂的钟乳石,渗出乳白色水,形状千姿百态,文友们沿途拾取各样“灵石”把玩珍藏,在体味这奇石、高山——石高山。
在这幽径边建造了数处亭台楼阁,仿古造型,赤柱黄瓦,盘龙雕凤,崛起于绿林间,点缀景象,将神化中的天宫与人间世外桃园叠印,爽心悦目的画面引人遐想。有山崖凹处塑佛像,并附着神奇的传说,更让人悟道此山不同凡响。
触景生情,点燃文友们灵感。一路欢笑,溶入潺潺水声;阵阵感叹,频按相机快门;激情歌声,和着枝头鸟唱;畅怀长啸,引发群山回声;即景吟诗,散发浓郁韵香。在林荫溪边失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幽径处顺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边登亭楼边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山顶吼“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高我为峰。”在瀑布下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一处清溪边、古树下、巨石前,幽静凉爽,天然氧吧,霞儿文友惊呼:“我真不想走了,拿一本书在这里赏阅,多么幸福的享受!”都有同感,游山后一定会有幽雅的石高山诗入书!
登山游更让人心旷神怡。乘索道缆车上山,悬在半天,有登云驾雾之感,俯首脚下,青山在云障雾罩中,绵延到天边,起伏如大海怒涛,而一条在绿树间时隐时现的石阶登山路,如挂了架天梯。在山顶雄矗一阁,匾上大书“南天门”,更使人有登天之感,俯瞰山下汽车如蚁,一个水库也只像个小镜子。探首石阶栏杆外,陡峭让人心惊头晕,奇的是山再陡也密生草和树,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千余石阶的下山路上,有十余处寺庙亭阁,选址奇特,有的在崖洞里,栈道连通;有的在峭壁上,如悬空寺;有的在峰尖上,如云托起;有的在山怀抱,林木掩映,正是天下奇山神占尽。间或还有牌楼、长廊,又新建了一条下山滑道,坐其中可轻松滑下山,感受速度的惊喜,雅趣横生,途中妙景目不暇接。
致于寺庙的建筑,只能用金碧辉煌来说他的亮度了,而不同的寺庙又规模各异,有的在石洞中就山石而雕,有的有大殿、配殿、钟鼓楼,还有做佛事僧人的生活区。佛像从佛主如来、菩萨、地藏、龙王、关帝……罗汉,外行人说不尽,但能领悟到华夏历史的厚重。
下山了,回望所登山顶,遥遥在云雾中,感叹“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此山也只是群山中的一山,石膏山还在开发,中华处处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大美河山添锦绣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