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游记散文
夏日炎炎,游泳是降温避暑的好去处。
也许,从那条穿城而过的小河过于浑浊,我们这座小城,没有人敢下河去。于是很多人,甚至有的拖儿带妻,在傍晚或双休日,从县城驱车前往十多公里外的几个游泳池游泳,那里的水源没有污染,清澈干净。
“到双休日,我们带小孩回老家游泳吧?”
尽管我们老家离县城有70多公里,但从县城到我们老家,前半截是高速路,后半截则拐进二级公路,路面宽阔平坦,路况很好,回老家不到一个钟头。
于是,我们几个在县城工作的老乡经常在双休日相约回老家,一来探望在老家生活的老人和兄弟姐妹,二来带着小孩一起到老家旁边的小河游泳,让孩子们经受锻炼,享受游泳的快乐。我们与其他城里人就多了这样一个优势。
每次回老家游泳,都使我想起我们儿时的往事。
小的时候,我们整个屯只有二十多户人家,但每家都有三四个小孩,在年龄相差两三岁的一群孩子中,男男女女起码有十多个。由于父母整日忙着挣工分,抚养老小,几乎没有时间管教我们。最多在要出工时,只交待大孩子要看好弟妹,或交待当天捡猪菜、放鸭、喂猪、煮饭等家务活。家务活完成后,其余的时间便任由我们支配,而这段时间,我们大多相约到河里游泳。
也许父母们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在游泳上就没有什么约束,到他们这辈,也没有时间教孩子游泳,只好任由孩子们到河里去锻炼,自学游泳。
在河里没有涨水的时候,父母最多说“去游泳要看好弟妹”这么一句。如果河里涨水,也只是交待说:“别让弟妹一起去游泳,你们也不要去冲浪。”
每到夏季,河里便成了我们快乐的天堂。
从六七岁开始,我们便常常相约来到河边,三下五除二就剥光衣服,赤条条地摸着石头下水,早把父母的训诫忘得一干二净。
初下水时,我们心里确实有些害怕,只能抓着岸边的石头,在浅水里小心翼翼地来回趟着走,后来看着小哥哥们小姐姐们在水里边翻腾、戏水,我们的心里痒痒的,再也按耐不住,由浅到深,后来渐渐从浅水处向河潭里游去。当然,也不知喝了多少口水,呛了多少次喉咙,游泳的技能也随之提高,从最初的狗爬,到学会仰泳、蛙泳、自由泳等好几种姿势,最后竟潜入水底捉迷藏了。
最令我们兴奋的,是在河里发大水的时候,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才能尽情冲浪。对冲浪而言,水性好的,直接从浪高水急的潭头入水,然后随波逐流。水性稍差的,则每人骑着一条长约三四米、破好皮、在烂泥里浸泡过、晒干了的大竹条,这样可以增加浮力,也不会被漩涡吸入水底,还可以减少体力消耗,确保安全。在大浪里,我们随着波浪起伏,锻炼了胆量,提高了技能,非常惬意。
可以说,对游泳,我们是“自学成才”的,是父母给我们的自由,奠定了我们学会游泳的基础。就这样,一年接着一年,我们便练成了游泳健儿,并且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
游泳也是有危险的。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有个十一二岁的小伙伴,独自到河里游泳,那时正是农历七月份,水流非常湍急,他想游到河对岸摘野果,不想游到河中央脚就抽筋了,无法动弹,待人们发现时,他已被冲到谭中,沉到潭底,当大人们把他救上岸时,他已没有了呼吸。
还有一年,也是农历七月份。十三岁的阿雄带着他六岁的小妹妹阿玉和一帮小伙伴们到河里游泳。那帮稍大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只知自顾自地游泳,阿雄也早已把父母要看好小妹妹的吩咐丢到脑后。
待大家尽兴游完泳,上岸清点人数时,才发现阿玉不见了。
“阿玉——阿玉——阿玉!”大家扯着嗓门大喊,可都没有回应。
“那不是阿玉吗?”突然,一个眼尖的小伙伴指着下游约一百多米远的河面说。
大家一看,只见阿玉正在水面上沉浮,时隐时现地挣扎着,嘴巴“卟,卟”地呛着水,双手胡乱地拍打着水面。
原来,大家游得正兴的时候,阿玉也忍不住要跟在小哥哥小姐姐们后面游泳,谁知一个波浪打来,阿玉站立不稳,被水冲走了。
年纪稍大的阿雄和阿飞见罢,脱掉衣服,一个猛子扎入河里,奋力向阿玉游去。来到近前,把阿玉托到岸边,抱起阿玉来到一块平坦的沙滩,根据老师所教的急救知识对阿玉展开施救。几分钟后,阿玉嘴里不断吐出水来,接着“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好险!如果阿玉沉入潭底就不堪设想了。
出了这两起事故后,大人们对小孩游泳的安全要求严了些,我们也在大人面前唯唯诺诺,但背后依然我行我素,从不因噎废食。
即使是现在,在我们的老家,孩子们游泳的传统依然如故,一代接着一代,游泳冲浪。在夏季河里涨水的时候,小小年纪的他们,都能跨河游到河对岸,甚至可以划着竹排,载人渡河。
也许城里的孩子,他们没有可以学习游泳的河流,即使他们的身边就有小河,但他们的父母也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游泳,只有在傍晚或双休日,带他们到游泳池里享受游泳的乐趣。
在这方面,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是比不上乡村里居住在河边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
这是城里和乡村的另一种差距。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