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隔着一条下水道读后感
旧城改造这四个字,早已让人耳熟能详,中国与世界隔着一条下水道 读后感。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原来的规划不合理了,原有的建筑陈旧了,把原来的建筑拆掉,重新规划、设计和建设。旧城改造一直被各地作为推动GDP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而很少认识到其对财富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等走出国门,我才知道,旧城改造是中国特有的,在西方世界很少有这种说法。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很复杂,那么,就不妨从下水道说起吧。即使没有出过国,在西方的电影中也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几个人并排走在下水道里,不管是为了逃命,还是为了追凶,人家的下水道宽敞得令人瞠目。如果再深究一下,那些下水道是100多年前,甚至200多年前修建的。一次性投入,让后代子孙受益,世代发挥着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再看看我们的下水道。莫说钻人,一头猪如果不幸跑到了下水道,结局也恐怕会很悲惨。我们的下水道狭小不用说,施工质量也难有保障。于是,三天两头挖开修,疏通堵塞。下水道每修一次,GDP就增长一次,而财富却在悄无声息中被损耗,当然,城市的运行效率也大大降低。西方国家修下水道,一劳永逸,此后虽然再也不能在拉动GDP增长方面做贡献,却在悄无声息中,节约着巨额财富,提升着城市的运行效率,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样看来,中国与世界之间其实隔着一条下水道。 一条下水道,不仅体现着规划着眼点的远近差异,也体现着对GDP和财富态度的差异。走在西方古老街道上,有时候感觉到宛如行在梦境中,读后感《中国与世界隔着一条下水道 读后感》。旧城也是特色,丰富的文化沉淀和精神内涵,让旧城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威严和美丽。那样的旧城需要的不是改造,甚至也不是保护,而是听任其顺其自然地存在,犹如对待阳光和空气的态度。这一点,恰是中国缺乏的。我们长期以来,重GDP增长而轻财富的积累,重短期的奢华而忽略长久的规划。虽然,旧城不断被新城取代,但人们的归宿感却在降低,因为,伴随着旧城的消失,原有的文化沉淀不复存在,原来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也灰飞烟灭。我们为什么不能以百年的眼光来规划我们的城市呢?笔者不久前去的一个城市,曾经有过两次大的规划。第一任领导,作出了开发西区的宏大规划,西区建设过半,领导调走了,新来的领导大笔一挥,制定了一个开发东区的更宏大的规划。于是,西区被废弃,原有的投资成了泡影。越是每天忙着拆了建、建了拆的地方,GDP增长越快,干部的政绩越突出,当然,干部的个人财富增长也越快。一举多得。但这样的地方,百姓幸福指数往往很低。在西方,规划一旦制定,具有法律效力,不是谁想修改就修改得了的。因此,我们也应该在规划方面,多汲取研究机构和公众的意见、建议,作出一个真正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规划,一旦通过,即赋予其法律效力,任何人都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城市建设。那样的话,要不了多久,中国的下水道恐怕也能并排走几个人了,中国也能够静静地积累财富,并安享城市柔和的阳光了。我的一点感想:
(1)“下水道”是不是很好的表现了国家国民的浮躁呢;
(2)大量的我们纳税人的钱被浪费在这样的市政工程中,同时据说,至少有工程造价的十分之一进了腐败官员的腰包;
(3)国家“虚胖”与“通胀税”。单从外观看,我们国家的高楼大厦、机场、公路,发展的日新月异,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我们比肩,老外从这一点上发自内心的说中国发展快,国人出国后看到国外基础设施老旧,也感叹中国“富强了!”但是,看看“下水道”,我们不得不由衷的担心这种“富强”的可持续性。(为了就业、GDP、乌纱帽,穷尽当代及未来几代的财富,搞这些“豆腐渣”,缺德!)这些工程的资金来源是发行的上万亿元的国债,国债与工程质量寿命挂钩,可以看出国家从我们身上攫取了多少“通胀税。本来能使用30年的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由于偷工减料、质量低下,实际能用20年就相当不错!但国家建设这些工程发行的货币可是按照使用30年标准的物资价值量发行的啊!那缺失的10工程寿命,就是隐形的“通胀税”啊!而且税率远比我们熟识的CPI高啊!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