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熏陶幼儿心灵
民间故事以其想象自由奇特、情节奇异动人、语言生动形象、笔调幽默乐观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许多故事在娱乐游戏的同时,让幼儿的心灵得到了熏陶。
一、取材广泛,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
民间故事的范畴比较广,一般包括动植物故事、生活故事、幻想故事等。它们有的着重解释动植物名称的由来,有的介绍丰富的生活知识,有的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涉及面广,知识面宽。幼儿由于刚刚接触世界,他们对什么都很好奇:“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兔子的尾巴为什么这么短?”“猫为什么要抓老鼠?”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在民间故事里找到生动、浪漫的解释。而且民间故事中无论是人、动植物,还是风霜雨雪、日月山川,都是人格化的,它们被赋予了人的思想、语言、行动、心理等,这一点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因为在幼儿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通过民间故事,幼儿的视野可以变得开阔起来。
二、想象奇特,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生活阅历不深,但是却有着天真烂漫的幻想。民间故事(尤其是幻想故事)有奇异的情节、大胆夸张的想象,能引人入胜,激发幼儿的想象。而且很多故事都有猜想的成分,这会把幼儿引入无限推理的境界中,让幼儿展开想象翅膀自由飞翔。如故事《椰子壳》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没手没脚、饭量很大、走路打滚的椰子壳,他是个怪物,一生下来母亲就很讨厌他,把他扔到了大河里。善良的老农把他捡回家后,他就施展神奇的魔法,帮助老农放羊、干活。他干活时会变成高大的男子,干完活又缩进椰子壳里。虚拟、夸张的手法,让故事千变万化,幼儿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滑稽幽默,激发幼儿愉快的情感
民间故事常用一些谐音、反衬等手法,幽默而风趣,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主义精神。幼儿常常是在哈哈大笑中受到感化。如故事《八十一个爸爸》,讲一个农民在地里挖到一只宝桶,任何东西只要放进去就会翻成八十一倍。有个地主想霸占宝桶,农民不给,他们到衙门打官司,结果被县官霸占。后来县官的爸爸不小心掉进桶里了,县官好不容易将他拉出来,但桶里还是有爸爸,他只好一个一个拉出来,一共拉出了八十一个爸爸。故事以轻松俏皮的手法表现了“贪婪反被贪婪误”的主题,幼儿既能增益智慧,又能娱乐身心。
四、惩恶扬善,提高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
民间故事一般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善和恶、美与丑、勤劳和懒惰等放在一起作比较,对正面人物热情赞扬,对反面人物严厉批评。这种爱憎分明的倾向性使幼儿更易获得具体的是非概念。如故事《一块钱》以一个懒儿子三次想用一块钱换父亲的家产为线索,表达了只有自己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珍惜劳动成果的主题。又如《人参老人》写了一个挖参老人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最后挖到神奇人参,造福于民的故事。幼儿经常听这些故事,便能慢慢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逐渐转变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是非观念正确的人。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