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二字心中藏嘉庚精神永传扬征文2500字
陈嘉庚先生,一个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他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复兴中国和教育的事业中,不求名利,只为了造福人民。他经历了人生的重重波折,潮起潮落,但他仍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他的伟大精神。到底什么是陈嘉庚精神?或许答案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诚,毅,忠。
1、替父还债
陈嘉庚的父亲在新加坡创业,因经营乏善,临死前,欠下沉重债务。当时新加坡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不还债,有法律保护。陈嘉庚却断然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尽管陈嘉庚极度困窘,一当经营出现转机,稍有积累,便不顾亲友反对,千方百计找到债主,连本带利还清父亲所欠一切债务。何以必须这样做?陈嘉庚回答说:“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陈嘉庚“一诺万金”的行动,成为商界佳话,迅速传遍东南亚。人们深信陈嘉庚的商业信誉,愿意和他做生意。在家业衰败10年后,终于成为百万富翁,诚信无疑是陈嘉庚成功的根基。
2、嘉庚选婿
1903年秋天,年仅10岁的李光前随父前往新加坡谋生。开船不久,气温剧降,寒冷难耐。见此情景,陈嘉庚吩咐身边人说:“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张三李四纷纷说姓陈。但有一小孩冻得浑身发抖,却未领毛毯,他说:“我不姓陈,不敢冒领。”这个小孩就是李光前,他的诚实举动给陈嘉庚留下深刻印象。13年后,两人重逢。那天傍晚,陈嘉庚冒雨到大排档买食物,正愁没有雨具,一位年轻人递给他一把伞。这个年轻人就是李光前,他认出曾经赠自己毛毯的陈嘉庚。从交谈中,陈嘉庚得知李光前熟悉中英文,便请他到自己的橡胶公司帮忙。李光前从此获得崭露头角机会。因为办事精明干练,李光前甚得陈嘉庚器重。1920年陈嘉庚将他招为女婿。陈嘉庚和李光前,都是深受我国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熏陶。坚持诚信价值取向,作为行为准则,身体力行,没有半点水分。
3、会议发言
1957年“反右派”时,陈嘉庚参加全国人大第四次大会,为主席团成员。会议发言者达百人次,内容全是“反击右派”。陈嘉庚在7月2日大会上发言,他首先肯定“整风运动”和“大鸣大放”说:“百家争鸣,人民可以尽量发言……”他接着讲了十六条意见,洋洋五千言,半句不讲“反右派”,而是尖锐批评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骄傲自满、懈怠傲慢等弊
端。陈嘉庚回福建后,仍在福建人代大会上发言,洋洋万言刊于《福建日报》,所谈的仍是他对党员干部的十六条意见,尖锐批判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有人劝陈嘉庚不要再“大鸣大放”了,但陈嘉庚回答说:“我一生实事求是,不平则鸣。做人要诚实,政治更应诚实,绝不能指鹿为马讲假话。”话虽短,态度却非常坚定。政治上的诚实,说明陈嘉庚是真正的爱国者。惟其爱国,所以才敢讲真话;惟其诚实,更见出他是真正的爱国者。政治上的诚实与他内心真诚的爱国赤忱相辅相成;爱国给了他敢讲真话的无私无畏的勇气和力量。
二、忠——坚不可摧的爱国心
1、抗战救国
七七事变,全国震惊。侨居新加坡的陈嘉庚认为:日寇得寸进尺,步步进逼,这是祖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困难,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最后关头,国人必须奋起抗战,华侨必须全力支援,否则祖国前途和命运堪忧!祖国抗战,出钱出力是华侨应尽的责任,如果连这点也做不到,那何以对得起祖国同胞?为此,他在新加坡恬和轩俱乐部办公处日夜坐镇指挥,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有时也深入各处,现场指导。随着抗战逐步深入,南洋各地华侨认为筹贩工作必须统一筹划,统一领导,为此各地侨领又推举陈嘉庚为南侨总会主席,办事处仍设在新加坡恬和轩。从此,陈嘉庚领导全南洋华侨,竭尽全力,募捐筹款,支援抗战。由于陈嘉庚的杰出领导和辛勤工作,各地侨领和华侨热情支持配合,南侨总会成绩显赫。成效之一是南洋各地华侨,不分地域帮派,不分信仰和阶层,也不分男女老少,都自觉地团结在支援祖国抗战旗帜下,从而实现了南侨史上空前的爱国大团结。成效之二是以南洋为主的海外华侨捐款及汇款数额巨大。从1938年至1940年3年总计不下30亿元。仅1939年即达11亿元,约占当年国内抗战军费总开支18亿元的2/3。陈嘉庚认为,“战争之国最需要者有人力与金钱两项”,因此如果没有海外华侨这些金额巨大而又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援,祖国要坚持长期抗战,势必更加困难。
此外,抗战期间,陈嘉庚还以大无畏精神,公开揭露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罪行,重庆投降派以沉重打击。接着,他又千里迢迢,组团回国慰劳考察,力劝国共两党领导人,以大局为重,团结抗敌,不要摩擦,不要“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一切分歧待抗战胜利后再解决。
2、回国参政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