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伤员换药现代散文
时光如白驹过隙,1979年2月的自卫反击战距今已37周年,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有幸赶上了参战,这一年我正值青春年华25岁。如今战争硝烟已散去,我也步入了耳顺之年,当年英姿飒爽的女兵,如今已是满脸皱纹老妇人,岁月可以流失,但参战这段经历却永远挥之不去,它就像一棵常青树深深扎根在了我的心里。
又是一年的2.17,让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37年前的元旦刚过不久,我院接到了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根据上级的要求已在住院的病员转到兄弟医院,医疗器械全部更新打包。每一个人都写好了上前线请愿书,我们的个人物品已打成包并写上了自己名字,万一“光荣”了也知道这是谁的包。
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举起了我们的右手,庄严而神圣,我们的口号是“坚决听从党中央的指挥!”我们是军人,当战场上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冲上前去!中华儿女的热血在此时奔腾,全院干部战士个个摸拳擦掌只等一声令下开赴前线。
2月18日晚八点我所在的十二野战医院,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参战,专列日夜兼程,把我们带到广西一个叫“西乡塘”的“五七”干校,根据前线指挥部的安排,我们把“五七”干校改装成为一个战地医院,其性质是伤员的中转站,在开战的第七天我们受命接收从前线送下来的伤员。
参战这年是我当兵第十个年头,当兵这十年来什么苦没吃过、没经历过,野营拉练脚上磨起了血泡也没能阻挡住我们的脚步,深夜紧急集合夜行军山高路陡没有难倒我们,野外露营天当被地当床照样睡的香甜……再苦再累也难不到我们,我们绝不会喊一声累叫一声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会想办法去克服,因为我们是军人,军人就要有一颗铁打的心,永不在困难面前低头!
记得第一天收治伤员的情景,从码头接收的一轮船的伤员,像潮水一样向我们涌来,满载伤员的军车停在了学校宽扩的大操场上。广西民族学院的学生在带队老师的指挥下,按我院分类组的要求把伤员一个个地抬入病房,带着混身泥水、血水、分不清军装颜色,衣冠不整、缺胳膊断腿的伤员,带着战场特有的血腥味,充斥着整个病房。触目惊心的伤情让人揪心地疼,从末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全身的细胞都跟着紧张发动起来,这就是战争,是战争就会有流血牺牲,我们战士是英雄的战士,面对枪林弹雨他们没有退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面对越军疯狂的扫射,军人就是为了祖国的尊严、领土的完整,不惜献出最保贵肉休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所有抬下来的伤员胸前的伤票详细记录着伤在什么地方,注射过那些药物,救下来的伤员无论是炸伤、枪伤、烧伤都需要换药,换药的目的就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战地救护上,这项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受伤的战士能否重获新生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我们深知责任的重大,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我们绝不能让受伤下来的伤员,伤口发生感染而危及生命……
收治的伤员很多,也意味着换药用的纱布用量也大,那时还没有像现在有一次性纱布,所有的纱布全是手工制作,换下来的纱布洗干净,晒干后、折好还要继续使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见此情景西乡塘老乡们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帮助我们洗纱布、折纱布、做棉球,保证了换药用的敷料供应,这让我们想起了陈毅将军的名言:“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我们的父辈在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推着独轮小车,带着煎饼、大葱支援前线,是沂蒙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军队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哎咳咱们是一家人。打敌人保家乡,咱们要一条心,咱们要一条心哪,才能够打得赢哪。”来我们驻地帮忙的西乡塘的乡亲们,没有向我们或政府要过一分劳务费,这是一个怎样的思想境界啊!正因为我们有了当地百姓们的无私支援,我们才能够出色地完成了给伤员的换药任务,没有让来院的伤员换不成药而造成伤口感染,我们由衷地感谢西乡塘的乡亲们!
换药必需要用到换药包,现在的医用换药包都是一次性的,打开就能用,而当年我们用的换药包也全都是手工制作,换药包内装二个弯盘,一个弯盘是盛放无菌纱布、消毒绷带及凡士林油纱布、碘酒棉球、酒精棉球、双氧水、内有镊子两把(有齿、无齿各一把)、无菌剪刀(这种剪刀是特制的,头上是有缺口的,便于拆线)这是无菌的弯盘,另一个弯盘是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秽物,这些换下来的污秽物每天都有好几筐,都是西乡塘老乡们帮我们抬走的,我们所用的换药包都是供应室战友们送到病房,取走我们用过的换药包,再重新洗干净制作消毒,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超负荷的工作供应室战友没有叫苦叫累,仍然没日没夜地继续工作着,这也是一场战斗,打赢这场战斗就必需要有足够的粮草,敷料就是换药用的粮草,供应室战友功不可没。
战场下来的伤员几乎都要换药,凡士林油纱布用量也特别的大,满满一盒装有凡士林油纱布的铝饭盒,换了没几个伤员就用完了,我们工作服口袋里,医用胶布和止血钳是经常随身携带着的,因为随时都用的着。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给一位攻打高平负伤下来伤员换药,虽然卫生员给他刚换过新军装,但一脸的疲惫挂在脸上,黑黑的脸庞透着坚毅,他的伤在肩部,我先轻轻地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外层的纱布已被鲜血染红,为减轻他的疼痛我在撕胶布时候,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肤表面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这样即能减少疼痛又避免将伤口表皮被撕脱。
当我打开伤口时惊呆了,这是一个什么伤口啊,一个血淋淋的伤口展献在我的面前,深深的洞口周围的皮肤已被烧焦,洞口像翘起的嘴巴向外张开着,射中他的子弹从肩胛骨穿过,既没伤到肺部,也没伤到颈动脉分支,这颗子弹打得实在是太离奇了,偏离一点就会要了他的命,不得不感慨这位勇士的命大。
轻拉出的凡士林油纱布沾满着鲜血,早已没了凡士林原来的黄色,从伤口往外拉凡士林油纱布是很痛的,我想减轻这位伤员的疼痛,分散他的注意力,我就问伤员:“你是怎么负的伤。”伤员告诉我:“我们部队受命穿插,为赶时间奔跑时就感觉肩膀被人重重打击了一下,麻麻的,我用手一摸全是血,连长见我负伤,马上组织反击,并叫我们班的战士掩护我到师医院,在师医院军医给我取出了子弹,就送到你们这了。”说话间我拉出了二根沾满血水的凡士林油纱布,我以为这伤口不深,就用有齿镊子试探了一下,没想到里面还有油纱布,我看伤员已痛的咬牙裂齿,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抖动着,我停下了往外抽油纱布的动作,伤员问:“怎么了?”我说:“看你太痛了。”“没关系,我能坚持。”伤员越是这样,我心里越是不安,他受伤已非常痛苦,我换药又增加他的痛苦,于心不忍啊!又不能不换药,伤口再痛也得清理干净,这样伤口才能愈合,我深深地被伤员战友的坚强感动了,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量放慢动作,轻轻地往外拉油纱布,尽可能地减轻伤员的疼痛。等我拉完了,伤员额头上已全是汗了,我向伤员递上一块消毒纱布让他擦擦汗汗,接着我先用0.9%生理盐水棉球自内向外轻柔地,拭去伤口外面的血水分泌物,再用双氧水冲洗他的伤口,伤口用棉球拭净后,再用有齿镊子取出坏死的组织,这也是很痛的,又不能上麻药,我看到伤员使劲地皱着眉头,我对伤员说“快完了再坚持一下。”“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点痛已算不上什么了。”这是下来伤员和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换药进入尾声,我用酒精棉球消毒创面四周皮肤,根据他的伤口情况,我选择了二条长形凡士林纱布填充洞口,凡士林纱布具有保护上皮的作用,促进肉芽、上皮组织的生长,有利于伤口愈合,填凡士林纱布还不能填的太实,要比原来要少一点,这样容易让伤口早日封口,到这个时候创面才算处理完毕,覆盖上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整个换药过程才结束,这时的我也累的直不起腰了,感觉这个腰已不是我自己的了,但我知道我不能休息,还有不少伤员等着我去换药,我得强打精神继续战斗。
伤情复杂的伤口换药需要半小时以上,动作还不能快,得轻轻的,弯着腰一天换药下来人就像散了架,伤员这么痛都能坚持,比起牺牲的战友我们这点累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所以我们得咬牙坚持着,为了伤员我们真的是豁出去了!
战争能激发出人格最大的潜能,极少的睡眼,要在平时早就累趴下了,我们也不知道那来的这么大的力量,每天面对大量的伤员,不漏过一丝一毫的症状,精神高度集中,忘我的工作着,因为我们知道稍一疏忽,受伤的战友就有可能失去生命,永远不会再睁开眼睛了,我们的幸苦付出也给了我们丰厚的回报,送走一批又一批伤员真正做到了零死亡,这让我们深感欣慰与骄傲。
至今我还对一个右手负伤的伤员愧疚着,这是攻打凉山下来的伤员,因为是手上负伤被安排在二楼四个伤员的一个病房,他的右手被流弹削去了中间三个手指,只剩下大拇指和小手指,我给他换药时,打开纱布只见三个手指已被师医院处理缝合过了,创面有轻度水肿,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稍有红肿,这是生理反应,只要保持创面不被感染,还是能愈合的,只是他这个右手殘废了,我轻轻在用0.9%生理盐水棉球擦洗伤口,再用70%酒精棉球消毒,覆盖上凡士林纱布与无菌干纱布给他包扎好,正想起身离开,伤员叫住了我:“护士,你能帮我写个信,向我哥哥报平安么?我负伤不想让我父母知道,怕他们担心。”我有点为难,但看到伤员期盼的目光我动了隐测之心,拿起了空白护理记录纸,突然耳边听到吴军医的一声大吼“你在干什么!”我吓得脸都白了。好在吴军医没向领导汇报,那时候规定是不准我们写家信的,军令如山,违抗者是要受处分的。当晚12点这批伤员全部后送到后方医院,我可以做的更隐敝点,写好让他带走的,而我却拒绝了他,他的右手是完全不能写字的,也不知这个伤员最后怎么向家里通风报的信。
还记得有一个腹部中弹的伤员,他的腹部伤口有轻度感染,外层纱布已被湿透,外层敷料我用手去除后,我用无菌的无齿镊将内层敷料移除时发现,纱布紧贴在创面已粘在了一起,我就用0.9%生理盐水棉球把创面湿润后一点点揭除,掀开后发现伤口局部肿胀,渗出液很多,我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军医,考虑到渗出液太多,必需补充液休,并加大抗菌素的用量,于是给这位伤员增加了二瓶液体,补充他因渗出失去的体液,这位伤员换药后四个小时不到,外层敷料又湿透了,为保持创面干燥,下午我又为他换了个药,覆盖用了大纱布,伤员临送后方前我又特地给他换了一次药,并嘱咐伤员伤口一湿就要叫护士及时换,这样才能避免感染的伤口进一步恶化,这个伤员后送组特别关照了火车上的接收护士,37年过去了,不知道这个伤员恢复的怎么样?
1979年这场战争至今已37年,当年我们的战士都很年轻,许多还是刚入伍没几个月的新兵,在战场上他们都表现的非常勇敢而令人敬佩!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没有后退!面对疯狂的越军他们没有退缩,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今天我写这些就是为了不要忘记,37年前我们这些受伤的勇士,更不能忘记那些自卫还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