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熏陶之旅-散文

文章 2019-07-18 10:04:25 1个回答   ()人看过

绍兴,是有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是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的心灵家园。多少回,我渴望着去绍兴,去领略鲁迅先生曾经生活的故里。终于,机会来了,5月11日,单位组织我们35岁以下团青去绍兴游玩,我也有幸前往,窃喜!

当天,从绍兴到绍兴是上午11点多了,第一次踏上绍兴的土地,多少还是激动的。我不知道绍兴是否如绍兴市一般温柔,还是有着自己的刚烈,又或者兼而有之。绍兴城里没什么高楼大厦,有很多九十年代的标志性建筑--贴着白瓷砖装着蓝绿玻璃的三层楼,但到处都是电器卖场和一些比较高档的商店,足以反映这片地方人们的消费水平。

来到绍兴,鲁迅故里是必来的。绍兴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就穿插其间。在导游的带领下,我怀着一颗景仰之心走进了鲁迅先生故里,进门可见祖居祠堂正中的画像,旁边还挂着祖训。再细看祠堂正中的画像,这画像上的蒋姓女子,面目已经模糊不清。只是隐约的看着是一个极为庄严的老妇人罢了,祖居里还有典型的书房,闺房,幼童房,只是看上去比较陈旧。

信步走到祖屋旁边的鲁迅纪念馆,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尊坐式雕像。雕像背后,是那副着名的对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一瞬间忽然有仿佛感同身受的痛,我想大多数来这里的人都和我一样,骨子里还留有"文学青年"的气息。在这浮躁的都市节奏中,到底多少人都是信奉圆熟的处世哲学,只求现世安稳,有瓦遮头,不问瓦上重霜,岌岌可危?不知不觉我又想起了一段诗句:"学界泰斗育栋梁,一代文豪惠今朝!"

百草园就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其实是个小园子,一片青青菜地,菜地前有一棵树,鲁迅童年记忆中的那棵皂荚树,已经很高大了,叶子却疏疏落落的。听导游介绍,过去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

尽管百草园可能在他人眼中,只是一个小菜园。是那里却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可在他辛辣淋漓的笔下,有着少见的充满童趣和温情的文字:"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时的一段记忆到另一端记忆,却从旁的一条小径连通。导游介绍说,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着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

虽幼时曾深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但至今已印象模糊,连三味书屋的轮廓都稀松了。只记得三味书屋原是三余书屋的后续,现在已经扩展了,但是角落里小鲁迅坐过的那张书桌,依然是游人围观的焦点。更感慨来回几步的陋室里竟诞生出这样一位对后世文人影响甚重的人物来。

从三味书屋出来,有乌蓬船去往沈园,站在桥上看窄窄的河道里乌篷悠悠,阳光正从树间洒下来可以走桥,也可以坐船到沈园,是条连船家在内,只能坐四个人的乌篷小舟。绍兴的桥出名,不是伟岸也不是雕琢精致,一律的矮,矮得出名。像我这样身高的游人坐在船上时常低头,稍微大意些就撞到。

游完鲁迅故里,一路尽管仍还意犹未尽,但来绍兴,看景要得,尝美食更要得。绍兴古镇里到处是甜甜的饭香,闻到这淡淡的香味儿我们肚里的馋虫早按捺不住。路过"咸亨酒店",我记得网上有朋友说这里是绍兴最正宗的一家,据说鲁迅书里的孔乙己真来过。于是我们买到了一些绍兴特产茴香豆,上了几盘绍兴有名的臭豆腐,和几碗味道醇厚的绍兴黄酒。吃着美味的下酒物,欣赏越郡的古朴民风,彷如当身临其境体验当年孔乙己的生活,临走时还忍不住捎带几小袋茴香豆去馈赠亲友。

随着旅程步伐,我们踏上了返途。这次绍兴行,尽管整体感觉绍兴很小,但这小小的江南水乡犹如一个慵懒的小家碧玉。城市中绿树环绕,感觉十分舒服,整个城市中对古建筑还有文物都保护的很好,配有说明,包括古树,在欣赏大自然造物神奇的同时可以学到知识,真真是一次浓浓的文化熏陶之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