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心醉的散文

文章 2019-07-18 07:49:55 1个回答   ()人看过

下午两点的时候下了大雨。我骑着单车带着孩子从五里左右的城外赶往城内。来到画室,母子二人早已成了落汤鸡。抖抖身上的雨水,一任刘海贴在脑门上,倒也没有觉得辛苦。

大雨倾盆,雷电交加。一个人百无聊赖。不回住处了,准备呆在画廊等孩子画完。

画廊有一间供人休息的客厅。整间屋子的墙壁上全是美术作品。老师的,学生的,用精美的边框镶嵌装裱,端端正正地挂着。素描,水粉,水彩,图案,手工……我一幅幅尽情地欣赏,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我呆呆地望着,它们带给我无尽的遐想,思绪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似在思考,又像已停滞,捉摸不定,飘忽不定。

雨点渐渐小了,透过镂空的大门向外望竟别有一番情致。小巷里已有三三两两行人慢吞吞地走着,或打着伞或光着头,很悠闲。画室里有一孩子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出门来,招手。

“喂!师傅!”

一辆人力三轮车晃晃悠悠停在孩子面前。那车夫四十岁左右,很精壮,短衫短裤,脖子上挎着一条毛巾,腰里别着一个钱包。衬衫背后早已湿了一片,连头发也湿漉漉的。不知是汗水打湿了衣衫,还是雨水淋湿了头发。他毫不在意这些潮湿,顺手用毛巾揩了一把脸,侧过头问孩子:“去哪儿?”

“现代汉城”,孩子说。

“五元”。汉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可我只有三元了。”孩子嗫嚅着,脸红了。

“行!反正我这也是体力活儿。到时候你出名了,画送给我一张就得了。”师傅调笑着说。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忽的想起骆驼祥子来。但他们绝没有祥子的辛酸与凄苦。人力车夫靠的是自己的力气,他们是自由的,平等的,幸福的。

室外的空气很清新。路中央的青石板被雨水一阵猛刷,显得格外干净,明朗。地面上偶尔会聚集一汪清水,如莹莹碧潭,映照出小巷的亭台楼阁,与行人调和成一幅很有韵味的古城图画。蓦然想到那寂寞又寂寥的雨巷,想到那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姑娘幽幽的叹息声仿佛消融在我眼前的雨巷中。我惊异自己每天奔波于这条小巷,却从没有注意过它的美丽,没有用心去欣赏。小巷的两边都是那种四角翘起的古老建筑,远远看去,整齐划一,有点像大鹏展翅高飞。红褐色的油漆被风雨侵蚀,斑斑驳驳,一块一块已经脱落,现出灰色的内里,衬托出一种古朴的凝重,折射出一种历史的沧桑。原来,小巷有江南小镇的风采与优柔,也有北国土地的深沉与厚重。

隐隐约约听到清脆的钢琴声。太熟悉了!这是什么旋律?我忙站起身,侧耳倾听。不错,是《致爱丽丝》。循着琴声,发现在斜对面一家爱乐琴行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八九岁的小女孩端坐在一架钢琴前,正在用力叩击键盘,脑袋随着节奏一点一点。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我的思绪飘向十几年前,飘到那早已被拆迁了的琴房。我仿佛又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青春一样火红的手风琴。琴房里有我的青春和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与哀愁……钢琴曲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手风琴曲《啊,朋友再见》、《小狂欢节》、《花儿与少年》、《在海滨上》……十几年过去了,熟悉的音乐已经陌生,灵活的手指也早已麻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悄悄溜走,涉世未深的少年的伤感也早已远去……我的青春就像这首《致爱丽丝》的曲子一样,朦胧而空灵。

“蹬蹬蹬……”有孩子下楼来。看时间今天下午的学习已快结束。耳旁依然是那百听不厌的旋律。外面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突然间觉得温柔的钢琴曲最适合表现小雨中的意境了。那曲子温柔得让人心碎,让人心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