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无限散文
一个月前,我突然接到陆然老师的短信,他是美国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的义工。他说我们学校图书室的捐赠人冯鲁昕女士因病刚刚去世,因此今年对我们的捐赠耽误了,拖延到现在。
乍闻冯女士不幸离世,我很是难过!就是这样一位东奔西走到处寻医问药的病人,心里还一直装着孩子们,想要尽己所能为孩子们多买几本书读!除了深深的感动,便是由衷的敬佩!眼前浮现出好几个可爱的面孔。付耀芳老师,已经50多岁了,前年暑假,不远万里从美国回来,为了实地考察基金会助学项目的落实情况。下着雨,踏着泥泞,步行,她一家一家看,一句一句问,眼睛里不时流下爱怜的泪水。陆然老师,比我大不了几岁,仿佛温和可亲的邻家大哥哥,和付老师一起从美国赶来。一腔热血,满腹柔情,希望能为河南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心力。细致如他,时隔两年后的现在,还记得和小雨小朋友曾经的约定。邵光辉老师,也是一位温柔体贴热情细心的大哥哥。作为基金会周口市的负责人,他利用工作的间隙四处奔走调查走访,为孩子们努力争取获得资助的机会。每年两次发放助学款,也是到处奔波任劳任怨。而这些,全是公益性质的,没有一点报酬。如果没有来自内心深处的那份对孩子们的真正的悲悯与疼爱,谁能坚持这么久呢?一干就是十多年?再次想起前年暑假,我陪同三位老师到几个受助孩子家里回访。当无意中听说基金会有一个图书资助项目时,我极力邀请他们到我们学校参观指导。一所教室,两个书架,一个讲桌,便是我们的图书室了。书架上的书数量有限,许多磨损已相当严重,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虽说没有贴上标签,但图书借阅登记表上却是一个个真真实实密密麻麻的登记符号;还有孩子们读书时所记下的读书笔记……看到这一切,付老师感慨地说:“阅读对小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有很多地方的图书室根本不开放,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你们的图书室是我这么多年来所见到的条件最差但管理、使用情况最好的图书室了!你写份申请吧……”
随后,我便写了一份名为《让书香润泽孩子的人生》的申请书,附上图片和说明。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去年八月底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付老师从美国打来的微信视频通话。她高兴地说,我提交的申请已经顺利通过了,之后每年基金会都会给我们学校一笔捐赠,一直到我离开许寨小学的那一天……我既兴奋又激动。兴奋的是以后孩子们读书有保障了,激动的是基金会竟对我如此信任!这第一笔捐赠便来自年轻的冯鲁昕女士,3000元,她从生活费和医药费中是挤出来的,直接打到我账号上,以后每年都会如期捐赠。但今年……不是说好人会有好报吗?为何冯女士却红颜薄命呢?!!!
“我们总觉得在河南,学生需要的地方基金会力有不逮。基金会没有人力,往往只能在经济上帮助一点。河南地区的学生最需要的是关心和老师的指导。图书室是我们在外的人比较帮得上一点的地方,我们很愿意资助。”陆老师说,“许寨小学的项目,我们会一直做下去。这也是冯女士的愿望!”知道我最近身体状况不太好,末了,他还殷殷嘱咐我要好好调理身体。看到陆老师的话,再想起他们亲切的笑脸,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突然想起去年购买图书时的一个小插曲了。购书前,付老师向我要去书单,说她内地有一个开书店的朋友,她已经联系好了,她朋友愿把图书以进价出售给我们。后来,她朋友反馈说,书单上的图书种类较多,店里凑不齐。周转一圈后,还是由我在网上购买。由此可见,付老师做事是多么严谨认真了——要力争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要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以后的每项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今年的资助款是4000元。和校长商量,我们决定把这次购买的图书分发到各个班级,用以充实图书角——在原图书室继续正常开放的前提下,每班建立图书角,让孩子们随时随地都能读到优质图书,以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选定班级书单——我在当当网统一购买——分发到各个班级——盖章、登记、造册——学生自由或统一阅读。下单时,我一本一本地搜索,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地比较,力争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还买了十来本教师专业书籍)。这便是这次购买的整个过程。针对图书角,我们还制定了图书借阅和赔偿制度。因为图书是以班级为单位购买的,都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以他们都很喜欢读,课前再也看不到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的身影了。对基金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冯女士的不幸离世,我们都很难过。请放心,我们学校一定会竭尽全力,把学生阅读这块儿做到最好,绝不会辜负您、冯女士、付老师以及基金会的厚望!”我对陆老师说。这话听起来好像颇具官方意味,却是我的肺腑之言!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