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则周国平人生寓言
周国平是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一、《告别遗体的队伍》
《告别遗体的队伍》讲的是生与死的问题。读完这则寓言,我想起很多以前读过的相关内容。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尽管他在20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能离开轮椅,尽管他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在一座衰败的园子里思考要不要去死的问题,尽管后来他又饱受尿毒症的折磨,可他依然选择活着,用写作充盈着他的生命,这恐怕是他对命运给他开的一系列残酷玩笑的最好答复。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死亡却是每个人必然的结局,既然如此,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正如朱自清在《匆匆》中所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毕淑敏说:“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我们活着就是为了给人生寻找意义。”古人倡导立德立功立言,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即便做到了,又能怎样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连英雄也不过是一朵终将被历史长河冲刷殆尽的浪花而已,何况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活着,要好好活着。因为等待死亡的过程是漫长而焦灼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等待的同时做点什么,哪怕是织毛衣、拉家常,只有这样,生命才是快乐的,有意义的。
二、《哲学家和他的妻子》
《哲学家和他的妻子》中出现了“凑合”一词,这是我十分反对的一种生活理念,凡事凑合。哲学家的妻子明知现在住的不过是一个临时住所,却不肯“凑合”,反而“精心布置”,这是她热爱丈夫热爱生活的表现。哲学家呢,他劝说妻子“凑合”,自己却不肯凑合,难道不是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生命不也是临时和短暂的吗?可即便这样,他坚持“沉思严肃的人生问题”,这不也是不凑合的表现吗?所以说,活在当下,不一定是没有理想,反而可能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因为过程远比意义更重要。
三、《幸福的西绪弗斯》
我听过这样的故事:老师语重心长地批评,学生痛心疾首地认错,可一出了办公室的门,立刻哼起了欢快的流行歌曲。说实在的,我不得不佩服学生。任何外在的、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不管是政治风暴还是天灾人祸,要想真正伤害我们都必须经过我们心灵的许可。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内心足够坚强,足够博大,那么任何打击都将无计可施。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是顽强的。正如西绪弗斯一样,推石头上山是单调乏味劳累的,可是当他把眼光放在漂亮的蝴蝶身上时,惩罚就变成了享受。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这需要修炼。
四、《从一而终的女人》
“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这个比喻真是奇特。“从一而终”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坚不可摧的信念。当时,作者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不知道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周国平是以怎样难言的心情写下这些人生寓言的,我只想说:向周国平致敬,向从一而终哲学致敬。
七、《潘多拉的盒子》
从哲学层面来说,人生是虚无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因此而抛弃生命。自杀是对生命的亵渎,不管为了什么,都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失恋了,可以再去寻找新的爱人;理想破灭了,可以播种新的理想;被诬陷了,可以寻找澄清事实的机会……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请珍惜生命。
可笑的人啊!失去的已经失去,争论又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不把注意力放在剩下的,即拥有的东西上呢?有句话说:当你为失去月亮而忧伤时,你也将失去星空。与其沉浸在失去的悲哀中,何不拿出勇气来创造呢?何况我们还有希望呢?
九、《抉择》
有多少记者采访见义勇为者时问对方:“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处于困境中,不是本能地施以援手,反而左思右想,什么英雄人物啊,什么利益得失啊,等他考虑清楚了,恐怕多半会溜走,即便不溜走,助人的最佳时机也必然与他失之交臂。选择往往是一刹那间的事情。
十、《罪犯》
狡猾的小偷、愚昧的法官共同造就了老实汉子被监禁的悲剧。可恶的是货真价实的小偷对被冤枉的老实人的咒骂。大名鼎鼎的丰田轿车居然会突然加速,几年前,这句话太像白痴的呓语里了。于是,无辜的美国佬只好在大牢里自言自语。罪魁的奸诈超出人们的想象,世上又有那么多不明是非的法官,于是,冤案司空见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