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大考研路散文

文章 2019-07-18 06:49:36 1个回答   ()人看过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座未名湖,每个学子心中都有座博雅塔。

有多少青年在夜深人静时,梦见过那个两座石狮子护卫的神圣的大门,醒来泪流满面。。。。

有多少人为了PKU三个字母有人整晚整晚的失眠……

虽然早进大学以前就曾下过决心考研,但是真正行动起来把考研当作一回事却是在大三的那个寒假。我不想浪费毕业前还有一年多的大好时间,也不想错过应届考研这个难得的机会。虽然早就知道考研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战役,然而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能体会到那份刻骨铭心,努力了才知道艰辛,奋斗了才知道体味到那份不容易。也才能深刻的体味到收获时的那份喜悦!

选择学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北大到政法,从政法到人大再到北大,在这几个名校之间我选择了好几次,幸好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史维师姐的帮助,最后在师姐的鼓励下,决定了把北大作为一个搏击的目标,老师也劝我冲击名校,就像史维姐所说的那样,或许北大的兼容并包、开放自由更适合我的激进与叛逆——虽然在行为上我很少走极端,中国人民大学的正统气氛很浓厚,与我所在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差不多,不是做学问的理想沃土,中国政法大学的管理和模式并不合适我,或许一个综合性大学的氛围和胸怀更合适一个人的成长。而北大或许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也正是我所想要的。追逐北大的梦,又一次被点燃。选择考研,选择考北大,目的很简单,为了实现三年前擦肩而过的北大梦。

仔细分析了北大、人大、政法的历年试题后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政法考得太细,全是法条死规定,好不容易有几个答题,基本上在书中也找得到,人大的题也差不多。北大法学院考十科,号称十项全能,没有指定参考书,考得范围很广、没有规律可循,记得看过一篇介绍经验的书说北大考研最大的规律是没有规律,看了试题以后才真正明白,上届的一个学姐也这样说,你复习的可能考不到,而你忽略的认为不是重点地,恰恰考到了,我这次复习也着了这个道,北大英华辅导班压的重点、以及我自己总结的重点在私法卷中几乎没有考到,而考到的却是我的弱项,这次考研就栽在B卷,我忘记了那条“全面复习”的戒训,时间是有的,只要更全面一些,更细心一些,我想这次考研的结果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当时考完后感觉,在四科当中最没有把握的就是得最后的专业B卷(私法卷),这是一个教训,一个血的教训,真希望以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可惜的是没有后悔药卖的!

随后复习的日子很孤单,可以说是一种深深的孤独,一个人的日子里,静静地看书,静静地吃饭,思考,打水,睡觉,仿佛又回到了高考奋战的日子里。孤单一个人,看书和思考是消解孤独的最好的办法,试图用回归的方法——用热闹的方式只能适得其反,我亲眼见到许多一齐奋斗的同学忍受不了这份孤单而渐渐淡出考研大军,真的很可惜。

孤军奋战,一个人的战斗,最精彩,我喜欢个人的英雄主义,壮烈而悲壮。其实考研是自己的事情,除了自己,有谁会明白其中的苦与乐,好与坏都只有自己知道,享受孤独,善待寂寞,是考研一门必须修炼的心法。心静才能沉住气,心静自然凉,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里的学习。心平气和才能学习,冷静的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考研复习中的寂寞和冷静,教会了我镇静和从容,宠辱不惊,冷静的思考一切,学会了宽容和平静,这不仅对考研有帮助,对以后的工作人生也是有帮助的,学习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角度,而所得所失是不一样的。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不是一个正常的应有的心态,不管做人还是做事,大度和从容不仅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和态度,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考研是件费力费神的苦差事,至少复习了一年多的我是这么认为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毛概》里有一句话,不作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再有重来的一次机会,任何人都会做得更好。非常感谢那些过来人不辞辛苦的写下自己的复习经验,先不计较成败,不论英雄,权且他们这种豁达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就很让人钦佩。在20多岁青春的天空里,我们这辈人的生存境地确实很艰难,机遇与风险并存,忧患同在,我们的奋斗和拼搏需要同龄人的指点和帮助,相互借鉴,学会分享与合作,是我们每个人所必备的技能。考研期间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在一起学习、切磋,进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长进。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提醒,都是考研风雨路上难得的财富,让你受益终身。

考研期间麻烦了许多的人,上届的学姐、师兄,高中时的老同学、好朋友,以前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给与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学校的老师也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帮我出点子,指导复习,帮我调整心态。还有那些一同奋斗的同学,一起复习,一起交流,相互鼓励,如果没有他们,我想很难坚持下去的。在特别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心灵的鼓励和支持,哪怕一点点,所以考研的时候你需要找到一些慰藉和依靠,这些动力会帮助你度过困难,支持你一直走下去。人有时候很脆弱,极其的脆弱,特别在一些关头,罗斯福有句话很好的,我们唯一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找准支点,你就有撬动地球的威力。

上面我谈了精神支持的问题,下来主要说说复习计划的问题。计划的设定很重要,比如说有个师姐告诉我,复习时专业书至少得看5遍以上,政治课的大纲是要熟读的,我想熟读至少要5遍吧,我看的不下七八遍,否则可能记不住,可能没几个人在大学期间认真的学过政治课,但考研必须认真的重新开始学习,政治不考70以上那算是死了,60多分是托你后腿,挂在政治上怎么也说不过去,我这次单选错一个,多选两个,大题基本都背过,80分左右的样子(考研出来是83分),感觉是对得起辅导班的不算便宜的学费了。

看书,特别是专业课,像北大这样的学校,不指定专业课教材和参考书,所以书看起来就有些费劲,一门课需要看上两到三本书,而且还要补充老师的专著、论文,像宪法这科必须要看王磊老师的两本宪法专著,经济法看的论文就更复杂广泛了,而且还要注意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最新动态,2008年试卷上《经济法》那科有关上市公司的那道题就很变态,估计没几个人关注了的。但是如果你关注了就是不难,很可能就过线了,很多人,包括我,都卡在这道题上了。所以看书给自己列一个计划,哪段时间看什么书,看多久,需要看几遍,比如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等等,需要统筹规划,方能运筹帷幄,自信坦然。看书的速度需要加快一些,至少考北大法学院是这样的,看得快才能看得多,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才能深刻的理解,看一遍与看5遍得效果肯定不一样。专业课我看了至少八遍以上,第一遍全面地看,以后则重点看,然后浏览目录,后来则自己列提纲,回忆书中的东西,到考前则可以自己押题,记忆重点。至少这样课本上的东西很熟悉了,几乎试卷上考查的内容有60%是教材上的知识,注意务实而不务虚,不能把论文专著当作主要的,以致本末倒置,它们只能起补充和辅助作用的,但这些东西一定得看,要到最后看——个人建议,这样是因为那时你有一个好的底子,看起来就不费劲了,有了功底了,就比较容易理解、记忆。

英语也是一样,每个人的底子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英语挂了,你就死定了,没有商量的余地,特别是国家划定分数线的,而北大是自主划线的,北大往年的英语政治线都比国家的低,这一点也需注意。英语最好从词汇、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一部分一部分的来,阅读不能丢,无论你学得多好,多自信,不可轻视。作文要早些准备,要动手写,最后是做模拟题,练练感觉。近十年的真题很重要,要反复的做,你可以不做模拟题,但是如果你要是有一本真题把它搞懂搞会,英语基本没问题了。这并非言过其实,上届师兄的亲身感受,他考了80多分,英语就只做过真题,厉害的牛人啊!我辈就望尘莫及了!考研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统筹规划,早做准备,早做计划,那些在9、10月份草草决定的人,大多没有几个能坚持到底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考研的经历很多,正如在前面所说的,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有乐,也有苦。考研需要毅力,需要风雨兼程。如果你找准了目标,有了奋斗的动力,那么就勇敢的接受挑战吧!

考研结束了,我是幸运的,但我坚信这不全然是运气的因素。

这仅仅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新开始的起点,需要感谢回报的人很多,所有关注我、看好我的人,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的心,我才得以不断的奋斗——为了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

我将继续奋斗!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