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堡 父亲 剧本

文章 2019-07-18 06:19:05 1个回答   ()人看过

父爱是一曲高山流水,当你浮躁时,使你如梦方醒。

瑞典斯特林堡《父亲》带来北欧风情

2005年的夏天炎热又漫长。在今年的酷暑中却吹来了一股北欧的风。每天,我顶着烈日走向排练厅,可是一跨进门,就进入了瑞典的严冬。

是的,整个夏天,我们都沉浸在瑞典著名剧作家斯特林堡带给我们的欢乐、争斗、痛苦、忧伤之中。我们在排练和演出斯特林堡的代表剧作《父亲》。因同名作品太多,我们不得不改名为《上尉和他的女人们》,好在并未背离剧情。话要从今年3月初说起。我正在北京为电视剧《牛虻》做配音对白本,一个长着络腮胡子,有一双睿智眼睛的年轻人来找我,他说他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师,暑期要到上海排一部斯特林堡的剧作《父亲》,希望我加盟。他叫赵立新。此前,我对斯特林堡知之甚少,只听说他是与挪威的易卜生齐名的作家,却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也不知他的生平。作为一个演员,这样的孤陋寡闻,自忖是很丢脸的事。但我也知道,造成这样的孤陋寡闻,有种种不在于个人的原因。主张男女平等和女权的易卜生的作品由于比较符合中国国情所需,在鲁迅时代就为我们所熟知,娜拉的出走问题也反复被我们讨论。正因为这样,在这个问题上与易卜生持针锋相对观点的斯特林堡,就难以被接受、被引进。其实,在斯特林堡的文字中,有着对人性深处情感的开掘,有着对男女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深层的思考。许多珍珠,就这样被狭隘和主观地当作砂子扬弃了,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此前,我对赵立新知道得更少,不知他为什么会选中排这部戏?也不知他要我在剧中饰演什么角色?为什么会想起找我?可是,他的介绍激起了我对斯特林堡的好奇和探求的欲望;又听说他是在瑞典国家剧院工作多年,刚回北京不久。一个从瑞典回来的人导演一部瑞典名剧,我料想会有很多对我来说新鲜和意想不到的东西,会让我开眼界。出于直觉,出于在短短的坦率交谈中很快建立起来的信任感,我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这位陌生导演的邀请,有点不管三七二十一。至于他为什么找到我,我也没多问,大概是他从小爱看译制片吧!

开始排练工作以后,我就发现原先的直觉没有错。作为导演的赵立新对这位瑞典国宝级剧作大师的代表作《父亲》,既熟悉,又有深层的理解。基于这一点,他调动了布景、灯光、音响、人物造型、道具造型、演员的情感、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等一切手段来揭示一个外表强悍内心却脆弱的上尉,在与女人争夺家庭主导权的特殊战斗中如何从失败到被毁灭。他大胆地把一个巨大的铁笼竖在左右两面观众之间。阶梯型的观众席让观众像罗马斗兽场的观众一样观看着发生在这铁笼——上尉的家庭里的争斗。铁笼四角的卫兵剧始时衬托了上尉的威风;到剧末却成了犹斗的困兽——上尉的看守。欢乐热闹的民间舞蹈开场,反衬并加浓了戏剧结尾的悲剧色彩。有限的演员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地奔跑穿行,营造出极度纷乱惊惶的气氛……

舞台上弥漫着浓浓的北欧风情,这是斯特林堡带来的,也是导演带来的。而作为演员的赵立新,他身上具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演员素质:极强的感受能力,即兴的反应能力和巨大的爆发力。他用自己的心去贴近他饰演的角色——上尉,既有内心的体验,也有丰富的外在表现手段。他每次演出都极度投入,以致使有的观众为他担心:演出完了他需要多久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平静下来?与这样的演员同台演戏,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创作快感。

热爱话剧的观众们,被赵立新带来的这台让人耳目一新的戏所感动,看完后的感叹中,不约而同地用了“震撼”、“震动”、“震惊”这样的字眼;对剧本给人的启示,也从不同角度去思索、领悟、讨论甚至争辩。人们注意到了赵立新这个完全陌生的名字。网友们在网上打出了?号:“可有男主角的小档案公布?”在征得了赵立新的同意之后,我可以在这里稍稍作一些透露,暂时抢一抢“娱记”的饭碗:他原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1988年去苏联莫斯科电影大学学导演。学生期间曾去瑞典导过戏。1995年从俄罗斯(苏联已解体)毕业后,就在瑞典国家剧院工作,既导又演。7年后又加盟过瑞典的其它剧院。近年,他不时回到母校中央戏剧学院任教,从去年起,将有三年时间任中戏的教师。这次,他是利用自己的暑期,来上海与上戏教师周可的工作室合作,排演这出他钟爱多年,并在瑞典用瑞典语演过的戏。

说来不信,这竟是他第一次用自己的母语,在祖国的舞台上,在同胞观众面前演戏。这次的成功,对赵立新来说,该是难忘的,我想,这应是他的艺术生命中又一个新的起点;对我们上海话剧舞台来说,留下的印记也将是长久的,因为他让在世界上这么著名,对我们来说又这么陌生的斯特林堡第一次在上海的舞台上亮了相。观众在网上激情地说:“他(指斯特林堡)的思想被一群我称之为戏剧疯子的人们,用自己生命中短暂的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传达给了所有的观众和他们自己。爱他们吧!谢谢他们吧!谢谢这些爱戏的人们吧!”

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了,舞台灯光熄灭了,赵立新脱下了戏里我饰演的奶妈给他穿上的疯子用的紧身衣,回到后台。他哭了。……对不起,赵导,也许,你并不想让人们知道这属于你个人的感情流露;但我还是想告诉观众,你是多么珍惜这次成功的演出,珍惜与上海演员的合作,珍惜同上海观众的心的交流!

上海观众是爱你的!

赵立新说,不久,他还会来上海,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新作品。有不止一个剧目在洽谈中。

我期盼着。我想,我们的观众也期盼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