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潭中打唱台散文

文章 2019-07-18 06:11:33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直很难想象,在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中,能看到传统的江南园林,不过,就和人一样,一个城市也有它的多面性,上海也一样,既有繁华的街市,也有宁静的小园。说起上海的传统园林,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恐怕就是豫园了吧,这座古老的园林,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的位置正处于闹市之中,正好给喧嚣的都市,带来了些许的宁静和祥和。

不过,豫园毕竟是在市中心,所以,每天进园赏玩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这很难让人真正有那种超然物外的感受。因此,让我最流连忘返,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这大名鼎鼎的豫园,而是位于嘉定镇塔城路的汇龙潭。

嘉定镇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而这汇龙潭又正好与嘉定孔庙两两相望,所以,汇龙潭除了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无形中也沾染上了不少的书卷气,因此,才会让我有乐而忘归的感觉。

既然它的名字叫做汇龙潭,那自然得有“龙”了。不过,当我找到那条“巨龙”的时候,真是有些大跌眼镜。所谓的汇龙潭,只是一个小小的葫芦形池子,池水的表面被一层厚厚的浮萍、水藻遮盖,整个池子都是浓绿色的,绿色,浓得化不开。不过,我却并不觉得这看上去有多美,因为,水藻实在太厚了,让人觉得眼前放着的,是一碗绿色的咖喱,这使得潭水泛不起一丝涟漪,所以,一点也没有波光粼粼的感觉。那所谓的“龙”,就更是可笑了,那是一个池子中心的雕塑,它张着一张大嘴,头高高地抬起,举着四只锋利的爪子,半个身子露在外面,而半个身子依旧在水里。联想起那碗浓稠如咖喱的池水,我不禁哑然失笑,我有点明白这龙为什么一直在池子里,飞不走了,多半,它是被这像沼泽地一样厚重的池水给牵绊住了吧,所以,纵使有飞天的梦想,也只能张开大嘴,无奈地对天长叹了。

一直此时,我都觉得很失望,因为,我并没有看见江南园林该有的那种细腻和柔美。正当我盘算着啥时候离开之时,突然眼前一亮,我看到了它,汇龙潭中的打唱台。

据说,这打唱台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百鸟朝凤台”。我信步走进打唱台,不觉惊得目瞪口呆,这打唱台的精致,超出了我的想象。什么叫做金碧辉煌,这才是真正的金碧辉煌啊。整个打唱台是一个木结构的建筑,然而,那上面到处都镶满了金黄色的装饰物。仔细看来,原来那栏板上的图案并不是随意雕刻的,那竟然是“三国演义”中的场景,有吕布战三英,有关羽秉烛夜读,还有各种车马旌旗、强将勇卒,个个都是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狮子、凤凰、双龙戏珠的图案,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抬头向上看去,头顶上的藻井更是让人难以忘怀,那竟然是一圈圈优美的弧线,呈现螺旋状,四周有二三十只金翅大鸟展翅欲飞,最中间是一面圆形的明镜。

看到这藻井,我不禁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个亭子叫做百鸟朝凤台啊,看这屋顶的形状,真像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凤尾啊。看到这里,我不觉赞叹,相比那池水中的“龙”,这个小亭子,真是要精细很多啊。然而,不知为何,这个园子,却偏偏以那池水和那“龙”来命名,叫什么汇龙潭,为什么不用这亭子的名字来命名,叫它做“朝凤园”呢?这一样也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啊。

想到这里,我在亭子里坐下,四周无遮无碍的,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远处的绿树和假山,凉风袭来,顿时让人觉得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又抬起头仔细地打量那精美绝伦的藻井,一边看一边想:“百鸟朝凤台”这名字倒是怪好听的,可是,为什么不叫“百鸟朝凤亭”,却偏偏叫“百鸟朝凤台”呢,这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台子”啊。还有,这亭子另有一个名字,叫做“打唱台”,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打唱”是什么意思啊?

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注意到,我的对面,坐着一个约莫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头发已经基本上白了,但却是精神矍铄的样子,一点也不显老。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耳朵里居然还塞着耳机,耳机的另一头连着一个mp4,就拿在老人家的手里。看来,这位老先生还真是紧跟时代潮流啊,不知道他在听什么,听得如此津津有味,还不住地摇头晃脑。

这时候,老人家似乎是注意到了我正在关注地看着他,便对着我嘿嘿一笑,露出了一口整齐的白牙,哎呀,这位老人家的牙齿竟然如此好,还真是鹤发童颜啊。

我不觉站起身来,走到老人家身边,打了个招呼:“老先生,您高寿啊?”

老人家拿掉了耳机,对着我比划了一下,道:“还小呢,七十六。”

“哎呀,那真是一点都看不出啊,您保养得真好。”我只知道对于女孩子的皮肤,可以用“保养”这个词,不知道对于老人家的身体,用“保养”是不是还合适,不过,话已经脱口而出了。

老人家笑了笑,道:“每天来这里坐一下,听听音乐、唱唱戏,身子自然会好啊。”他说的是一口地道的上海本地话。

我推测老人家必然是住在这里附近的人,便打听道:“老先生,你可知道这汇龙潭为什么要叫汇龙潭啊?”

老人家点头道:“这你可问对人了。我告诉你啊,这汇龙潭是明朝万历年间就建造了的,自北向南有五条河流在这里汇集,而园中的应奎山坐落在潭中,绿水怀抱,宛如一颗明珠。所以啊,就有了五龙抢珠的说法,汇龙潭也因此而得名了。汇龙潭,就是五龙汇聚之潭啊。”

我听了恍然大悟,道:“喔,我终于明白了。老先生,还好问了您呢,我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因为那池子里头有一条龙的雕像,所以叫做汇龙潭呢。”说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老人家也是哈哈大笑,道:“你们年轻人,不知道这些东西,也不奇怪啊。”

“对了,老先生,你可知道这座亭子,为什么叫‘打唱台’吗?”

“噢,你说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座亭子啊,哎呀,这其实不是一个亭子啊,这以前是一个戏台,唱戏用的,唱戏的时候不是要‘唱念做打’吗,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叫做‘打唱台’吧。”

天啊,我绝对想不到,我现在所处的这个小亭子,居然是一座唱戏的戏台。我几步跑到了亭子外面,上上下下地又仔细打量了一番,奇怪啊,怎么看都不像是戏台啊,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小亭子吗?

说实话,对于戏台我并不陌生,所谓戏台,不就是演戏用的舞台吗?我的妈妈是在电影院工作的,电影院里有时候也会雇来一些演戏、唱歌的剧团进行表演,所以,我自然知道戏台是什么样子的。当然,这已经是现代化的戏台了,和古代的戏台自然是有所不同的。

不过,古代的戏台,我也见过啊,在电影、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古代的戏台。它们一般都是木质的结构,有单层的、有双层的,演员在上面唱念做打,而观众在下面观看。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戏台,看上去都得像个台啊,可是,眼前的这个打唱台,则看上去更像一个四面透风的凉亭。

于是,我又几步跑回到了亭子里头,问老人家道:“老先生,不好意思,我再问一下,这亭子怎么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是戏台啊。”

老人家听了我的话,哈哈大笑,道:“那你觉得,戏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啊?”

“嗯,戏台嘛,就是方方正正的,一个很大的台子,最多,上面有一个棚子啊,可是,这个戏台,明明就是一个亭子嘛。”

老人家微微摇头,道:“唉,年轻人,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啊?谁规定戏台就一定要那个样子呢?你看,人家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不是还造得像个剥开的橘子一样吗,按你的说法,那悉尼歌剧院,也不能算是剧院了吗?”

老人家说的还真是有道理,可是让我最惊讶的,还不是他的辩才,而是他居然连悉尼歌剧院都知道。不过也对,谁说老人家就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了呢,既然这戏台都能建造得像一个小亭子,那么,老人家知道悉尼歌剧院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啊。相比这位老人家,我为我自己的浅陋和少见多怪而感到羞愧。

这时候,老人家又说话了,“这个打唱台,原本可不是在这里的,据说,它原本啊,是闸北区钱业会馆里的一座戏台,一直到解放很多年之后,才被搬迁到这汇龙潭来的。”

喔,原来如此,原来这打唱台并不是这园中原本就有之物,幸好我今天问到了行家,刚才我还纳闷为什么园子不用这亭子的名字来命名呢,现在,这所有的困惑,都已经解决了啊。

“老先生,谢谢您,跟您说话,真是长见识。”我由衷地说。

老人家却笑着摆摆手,说:“小姑娘,你也不错啊,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还关心这些以前的事情,你还想着问,真是不错。”说着,叹了口气,道:“我的孙女啊,只知道哈韩。”

老人家又让我刮目相看了一回,他还知道“哈韩”,看来,是他那个时尚的小孙女跟他说的吧。我不由得赞道:“老先生,您也了不起啊,时尚的流行语,您都知道。”

“虽然每天坐在这古色古香的汇龙潭,可是,我也不能真的变成老古董啊,新话题,还是要知道的啊。”说着,我们俩便相视而笑。

这时,老人家站起身来,收拾好东西,道:“好了,我约了几个老头,来这里唱戏的,时间差不多了,我该去了。”走了几步,他又回过身来,对我说道:“小姑娘,有没有兴趣听听我们唱戏啊,就在前面的树林边上,很近的。”

我心想:既然来到了这打唱台,能听听唱戏,倒也不错。想到这里,便欣然答道:“好啊,我去看看。”

“嘿,小姑娘,到时候,可别嫌气闷啊。”说着,他便迈着轻快的步子,出了打唱台。看着老人家矫健的步伐,我不禁赞叹,这位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突然,我似乎听见老人家嘴里哼哼唧唧的似乎在唱什么,心想:莫非这老人家现在就忍不住唱起戏来了?于是,就快走了几步,凑过去听,这一听,险些笑出声来,原来,老人家居然在唱流行歌曲,“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反反复复地唱着这几句。

好吧,就到这些老人家的地盘去看看吧,平常很少和老人接触,看来我真该多了解一下老人们平常都在干什么,都在想什么了。

沿着碎石小路走了没有多久,就看见前面古木参天,峥嵘挺拔,几个老人已经在旁边摆好了板凳,还放着一把京胡,我注意到,此处可以清晰地看见我们刚才所在的打唱台。这里古朴淡雅、透着一种娴静的古风,好一派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清静和幽闲。

几个老人家看见我们过来,都打招呼,道:“老王,来了啊,你今天可晚了啊。这小姑娘是谁啊?”

“唉,在打唱台遇见这姑娘的,就随便聊了两句,让你们久等了啊,我们开始吧。”说着,便回头跟我打了个招呼,说:“小姑娘,你自己玩儿吧,我就不招呼你了。”

我对老人家笑着点点头,示意知道了。

于是,便有一个老人操起了京胡,那王老爷子,站在了众人中间,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别看他说话的时候,是一口的上海本地话,可是,唱戏的时候,还真有那么点京腔京韵呢。我一向不太喜欢京剧,可是,此时也不由得听得入了神。其实,我知道,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老人家的唱功,而是那唱戏时候的认真劲。尤其是那眼神,极其执着。

真是想不到,这位老人家不管对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那么在行,很难想象,就在刚才,这张唱京戏的嘴,还唱了流行歌曲呢。

老人家们纯粹是在树下自娱自乐,他们自然算不上专业,我也听不太清他们究竟在唱些什么,可是,就凭他们那种专注的劲头,就足以让我感叹了。我注意到,王老爷子在唱戏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打唱台的方向看去,他在看什么,难道,他的双眼可以穿透时空,看见那些曾经在打唱台上唱戏的古人?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巧合啊,多少年前,唱戏的人在打唱台上唱戏,看戏的人,在外面看;可是,多少年后的今天,唱戏的人,在打唱台外的空地上唱着,唱给那些在打唱台上的古人听。或许,文化的传承,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吧。

我不想再继续打搅老人家们唱戏,便偷偷地离开了。我重新来到那座雕梁画栋的打唱台前,登上亭子,想象着自己是当年的戏子。站在舞台中央,我不知所措。

这个打唱台只不过就是一个空旷的亭子而已,是的,其实,那就是一座普通的建筑物,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历史,你甚至就会匆匆走过,不会瞥它一眼。打唱台,这座曲终人散的舞台,就和那些人老珠黄的演员一样,是最让人心情不能平静的。

我从没有如此强烈的渴望过,我想获得能令时光倒转的本领,我想穿过那时间的隧道,看见当年的人们是如何从小路边欢天喜地地走来,围着舞台坐下,痴迷地看着台上。而我现在站着的地方,当年一定有一位风姿绰约的花旦,甩动长袖,哀婉动听地吟唱,无数戏迷为了她而魂牵梦绕。

远处,那些老人家还在兴高采烈地唱着,我淡淡一笑,从遐思中回过神来。是的,打唱台上如今已经不再演戏了,然而,那些传统文化,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至少,还有那些执着的老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传统文化。

那我们这些年轻人呢,老人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想着吸收时尚文化,唱个流行歌曲什么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拒绝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只有所有人共同努力,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不会消亡啊。

是的,打唱台已经散戏,但是曲终人不散,传统的文化,总要有人去继承,想到这里,我迈步走向了那些唱戏的老人家,或许,我不应该只是站在旁边听着,其实,学着唱两句,也应该是不错的啊。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汇龙潭的原因,我喜欢它,自然不是因为那条可怜兮兮的“龙”,甚至也不是因为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打唱台,而是因为那些,在打唱台旁,唱着戏的老人们,我喜欢他们的执着,也佩服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份挚爱。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