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的主要内容

文章 2019-07-18 05:51:48 1个回答   ()人看过

《格林童话》作为一本面向儿童及家庭的童话集,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格林童话的主要内容篇1:

《格林童话》是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布来梅镇的音乐家》等200多个童话的童话集。

格林兄弟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颗巨星。格林兄弟是哥哥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1859),兄弟俩只差一岁,他们出身在德国的哈瑙,父亲是学法律的。在兄弟俩不满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此后,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就窘迫起来,兄弟俩的学费全靠姨母的接济。大学毕业后,格林兄弟潜心研究德国语言学和民间文学。从1808年起,他们深入民间,收集方言,记录民间流传的故事。他们从收集到的大量故事中,提炼出200多个儿童故事,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于1812~1815年陆续出版,这就是《格林童话》。之后,这部作品被译成140种文字,在世界各个国家广泛传播,深受成人和儿童的欢迎。

关于《格林童话》内容介绍

《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格林兄弟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Hanau),具有很高创造力,将当时民间的文学资料搜集起来,并合而为一,哥哥雅各布·格林是严谨的史家,弟弟威廉·格林文笔优美,最后他们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undHausmärchen),亦即《格林童话》,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最为著名。

有人说,只有读过《格林童话》的童年才算是完整的。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试问,度过童年的孩子,有谁不知道青蛙王子、睡美人和灰姑娘的呢?

当然,笔者们的这本小书里充满了冒险、神秘、梦幻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美丽的白雪公主、放鹅姑娘;可爱的小红帽、小精灵;充满危险的黑森林,风光绮丽的城堡……这些奇妙美丽的意境、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一定会让你沉浸在故事里,久久难以忘怀。除此之外,这本小书中还有一些睿智隽永的民间故事,那些聪明机智、勇敢善良的劳动人民让人感觉那么的亲切。他们好像正透过书页告诉我们,如何分清善良和邪恶,如何与坏人斗智斗勇,如何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不是创作的童话。格林兄弟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很忠实地把收集到的东西整理成为文字,然后还很严谨地考证这些童话的出处。为了收集这些童话,两兄弟可谓费尽心力。从1806年开始,他们凭着为子孙后代恢复和保存民间文学遗产的信念,前后经过8年的努力,才完成了收集整理的计划,共搜集整理了210多篇童话故事。忠实,这是他们恪守的搜集和记录的原则。另—方面,他们又坚持对语言作必须的清理、加工,以实现完整和统一。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童话,于1812年至1815年期间陆续出版了。孩子们发现了这本书,立刻着迷不已,他们把繁琐的考证统统扔掉,只去读里面的故事,而且津津有味。后来再版的时候就只有童话故事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出版至今,《格林童话》创造了一个世界性的奇迹:它的实际阅读群体无以计数,在每一个有儿童且有书的家庭中,几乎必有一本格林童话或根据它改编的故事。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几乎每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都会讲出一个源于格林童话的故事。

是什么令孩子们如此着迷呢?有批评者对此深惑不解,特别是成人世界的文学批评者。以普通的角度来批评格林童话,实在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这简直是一部让人无法容忍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老套,开头总是遇到困难,困难无法克服的时候总是有仙女、精灵帮助,结尾总是善恶有报、皆大欢喜;人物形象一点儿也不丰满,几乎完全没有心理描写;语言干巴巴,思想庸俗,除了故事足够的稀奇古怪之外,几乎毫无优点可谈。甚至有人觉得这样的东西会害了孩子。批评的人忘记了,这种来自民间的未经雕琢的故事本来就是很朴拙的。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格林童话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十分投合他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心理。这些童话给孩子们无穷的想象世界增添了丰富的素材,而在伦理观念上非常简单直接地满足了孩子们朴素的善与正义观。连格林兄弟自己恐怕也没想到,他们辛苦整理来的这些原始故事素材,不但征服了德国的孩子们,也让全世界的孩子们这么长久地为之着迷。不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孩子,而是孩子选择了格林童话。

在《格林童话》当中,有很多充满血腥的残酷的故事。

就拿《杜松树》这则故事来说吧!继母把孩子杀死,拿来煮汤,不知情的父亲竟还边喝边说“好喝”,实在是残酷至极。

除此之外,原著中还收录了两则有关“儿童屠杀游戏”的故事。其中一则是说有一群小孩在玩扮家家酒,各自扮演着屠夫、厨师等大人的角色,而扮演屠夫的小孩后来竟拿出刀来割断扮演“猪”的小孩的喉咙,而另一个小孩则拿着盘子来承接滴下来的鲜血。另一则故事是说,小孩子看见爸爸杀猪的过程,于是在玩游戏时,把弟弟当成一头猪,一刀便刺穿了弟弟的咽喉,母亲赶来看到这一幕非常生气,便把刀拔出来,一刀刺向哥哥的心脏,之后自己再上吊自杀;爸爸回家目睹这样的惨剧,内心相当悲伤,没多久也死了。

这类故事当然非常不适合儿童阅读,所以初版之后的版本都把它们删除了。

可是,尽管已经做过删修,往后的版本还是充满许多残酷的场面。

就拿“强盗和女婿”这则故事来说,就有一伙强盗把掳来的女人脱光衣服放在餐桌上,一面拿刀割肉,一面在伤口上洒盐的情节。

当时的书评家多半把批评火力集中在《格林童话》的性爱场面,但似乎不太在意里面的残酷段落,这可能是因为在格林兄弟的时代,这样的残酷情节是受到社会容许的。

玛莉亚把哥哥的骨头放在杜松树下,而前妻也是在杜松树下祈祷希望自己能够怀孕。

在金出鬼一译的《格林童话集》(岩波文库)中,将杜松树译为“柏桢”,这在拉丁原文中是“返老还童”的生命之树,对西欧降妖除魔的信仰来说,是具有相当灵力的神木。

格林童话的主要内容篇2:论《格林童话》中的精灵形象

一、童话中的精灵形象

(一)常人形象。童话中的精灵形象,常人形象是比重占的较大的,但是童话故事中的常人往往是纯属想象世界中的形象,他们亦正亦邪充满了神秘幽静之美。《格林童话》中的常人类精灵形象主要有巫婆、侏儒、巨人、仙女,他们都各有其特点,《尧林德和尧林格尔》中巫婆的歹毒;《大拇指》中大拇指的可爱机智;《勇敢的裁缝》中巨人的好勇斗狠和《灰姑娘》中仙女的善良,这些精灵利用神奇魔法,帮助在困境中的主人公冲破重重阻碍战胜邪恶势力。

(二)动物形象。动物形象也常在童话中出现,“诺瓦里斯说:‘自然有嘲笑幽默幻想等,兽类和植物中有自然的漫画。自然中的动物界最可笑,充满幽默感。石头和植物的世界更有幻想的色彩。’儿童天生就爱与大自然亲近,童话世界的动物常常是人们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动物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也因为动物形象的生动活泼而易于被小读者接受。

(三)物体形象。在精灵这个世界,不管是平日里吃的瓜果蔬菜,用的桌椅板凳,还是天上的星星月亮都有可能不经意间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读者眼前,充满了生命力。《格林童话》中物体形象的精灵较少,《麦秸、木炭、豆粒儿》极具代表性,童话赋予了麦秸、木炭和豆粒儿生命力,描写它们逃出了死亡的厄运,展开的一段冒险的旅程,这三样小东西性格各异,在面对一条河的时候,愚蠢的麦秸横躺作桥,急性子的炭块跳了上去,结果和麦秸一同掉了下去,岸上的豆粒儿幸灾乐祸笑破了肚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会唱会跳的云雀》中太阳、月亮和东、南、西、北四风有了生命,将自己的宝物和自己的所见所闻都给了和告诉了主人公帮助她克服困难。

二、精灵体现的宗教世界观

《格林童话》中的精灵形象的宗教世界观对人们有着教育意义,“《格林童话》是植根于西方特殊的文化,所以《格林童话》在保持民族特殊文化的同时,也会折射出西方文化独特的审美风貌和普遍性的价值取向”。所有童话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坏蛋往往会得到他应有的惩罚,《格林童话》所体现出的基督教的宗教世界观教导人们摒除恶念、狠毒,倡导人们走向善良、宽容,宗教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终极关怀渗透在《格林童话》中。

《格林童话》中上帝,天堂和圣母等的出现,使童话蒙上了一层宗教的色彩,渗透着宗教的观念。在《圣母的孩子》中“玛丽娅对偷开了天国的第十三道门的小姑娘说:‘你没有听我的话,还要撒谎,你不配住在天国了。’并在最后说:‘一个人只要忏悔和承认自己的罪孽,就会得到宽恕。’这些话充满了基督教的原罪意识,指出了宗教世界中摆脱罪的道路,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神性的世界。”

三、作者塑造精灵的必然性

(一)精灵存在的艺术性。精灵作为在童话中最精彩的配角,不是主角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有时占有至关重要扭转乾坤的地位。精灵的出现往往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如《两个兄弟》中,两个兄弟离家出去闯荡,在路上遇见了五种动物,这五只可爱精灵活跃于全文,一路跟随着主人公杀死恶龙,并挽救了主人的性命。《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的出现成为了全文的转折点,使用各种办法拯救白雪公主的生命。童话中的精灵还有女巫,许多童话中都可见女巫的身影,不管是一瞥而过还是贯穿全文,《六只天鹅》中的巫婆将六位王子变成天鹅后便不再出现了,《铁炉子》中的女巫也只是负责将王子困在铁炉子中,这些精灵的出现虽然不多但却十分重要,引领这故事情节的发展。精灵是童话中璀璨的一笔,既补充了故事的内容,又起着催化剂般的作用,将童话故事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童话是一个魔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许多事物都是呈理想的状态,无助的好人在关键时刻得到善良的精灵的帮助下,使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魔法总是伴随着精灵出现。童话故事中因有魔法出现而充满趣味,因有精灵而精彩,精灵的出现使得故事显得通俗易懂,童话作为儿童读物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二)精灵所存在的时代背景。《格林童话》诞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海德尔堡派代表人物格林兄弟的手中,童话中的精灵也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格林童话诞生前的十七、十八世纪,德国经历了“三十年战争”不仅给德国带来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还造成经济上的衰落滞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革命像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做德国的混乱世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德意志的影响巨大”。正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历史环境中,浪漫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由于对现实的失望,资产阶级沉浸于美丽的幻想之中。童话中的许多精灵都是正义的一方,通过自己的魔法来帮助主人公,最终来达到作者所希望的一个美满的结局,精灵是作者寄托自己情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童话故事的美与吸引力在其幻想,精灵的出现总是带来了幻想的空间,通过对精灵出现的艺术性,出现的时代背景,所承载着的作者的情感来看,精灵在故事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故事的主人公是天上光明的太阳,那众多精灵则像璀璨的星星,它们不像主人公那样局促得只有一个正面的形象,它们亦正亦邪,或明或暗,一次次为读者带来饕餮盛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