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钓的散文

文章 2019-07-18 05:46:00 1个回答   ()人看过

大暑这一天,钓友李兴根约我去钓鱼。关于垂钓的地点,他给我描述得很优美,说那里的鱼都很老实憨厚,可以裸钩垂钓。裸钩,就是钩中无饵——连鱼饵都不要就能把鱼哄上钩的可谓钓者至境!这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耐不住寂寞却还想入钓门的人。

我以为,钓者的最高境界是无鱼钩便能钓到鱼,譬如姜太公;钓者的最大乐趣是无饵料便能骗到鱼,譬如我的这位钓友——他钓龄不过一年,但他每次垂钓之后都认真地写一篇反思文章,所以,技艺与日俱增,自诩已达非常人所能达之境——譬如无饵能渔,有几人能够?

他骑车前面引路,我骑车在后面跟,40分钟后来到环县路“冷厚”段54千米处。他见我跟上来后,就手指一处山谷,说此谷夹在双丰镇自然景观石家寨和万家垭之间,谷深十里,蜿蜒参差,树木丛生,鸟鸣山幽,风淡流清,涧澈潭碧,是美妙的垂钓之地。

眼前有一条新挖的公路斜刺于山谷。凸凹不平的路面检验着我的骑技。拐过一处山脚,一个三亩见方的清水池映入我们眼帘,池旁临时建了一座活动板房,门上挂两牌,左牌书“白河县双丰镇平锋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右牌书“白河县双丰镇平锋冷水鱼养殖基地”。原来这个山谷已被有心人看中,依山傍水建起了集养猪、养鸡、养羊、养鱼于一体的养殖场!眼前的清水池大概是谷主名叫“平锋”建的养鱼池,也即钓友所说的“钓池”了。很明显,这个地方钓友来过不止一次,这个好地方他竟然对我保密,真不够钓友!

钓友给谷主打电话,说来钓鱼了!边打电话,边拾掇渔具,做好钓前准备。尽管钓友扬言可以无饵垂钓,为了一个钓者颜面,他还是制作了一大疙瘩饵料。钓友刚调制好鱼饵,鱼池的主人到了,热情地同我打招呼,并自我介绍说:“我叫毛平锋,欢迎到这儿钓鱼!”他身旁的一个小伙子也介绍自己说:“我是田松林,是这里的猪倌!”

钓友忙活钓鱼,我与谷主攀谈。刚三十出头的毛平锋很健谈,同我讲起了自己创业的经历。

他在宁陕打工时,看见过那里养殖冷水鱼,效益很不错,于是萌生了开办冷水鱼养殖场的想法。为了学技术,免费给人家打工两年。

返乡后,经过精心勘察选址,最终选中了这段山谷。这段山谷在“冷厚”旁边,石家寨东面,万家垭西面,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最大的优势是山谷中水源充足,是冷水河的源头之一。居民也都通过扶贫搬迁的方式搬迁到了集镇居住,水质变得更加优良,特别是没有了洗涤剂之类的化学污染,非常适合冷水鱼的繁殖和生长。

说干就干,可是毛平锋创业伊始就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无路进入山谷;一是山谷中的柴山土地还不属于自己承包。

两个问题的归根结底还是资金问题。他与农户协商,签订协议,几经周折,直到2014年年底才把这一段山谷的柴山土地全部流转了过来。接着,他将自己早年打工挣来的所有积蓄,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从银行里贷的款,全部投入其中,准备先修路,再建场。2015年一开年,毛平锋向双丰镇政府递交了一份修路申请,还没有等到批复就开始开山挖石修一段长近两公里的进谷公路。

这时,土管部门来了,说他毁坏并占用耕地;林特部门来了,说他毁坏森林植被——毛平锋犯法了!

正当毛平锋对自己不懂法感到非常懊恼之际,双丰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找出了他递交的申请,为他作解释,与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上级部门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决定从轻处罚,并勒令他履行法律程序,限期办齐一切施工手续。

这件事后,毛平锋明白了一个道理:创业不但要懂技术,还要懂法律!

就这样,毛平锋耗资500余万,耗时24个月,打出一条进谷公路,建起了一主一辅两个鱼池——一个养鱼场初见雏形,辅助设施设备陆续跟进。2016年,毛平锋在这个鱼池中投放鱼苗30余万尾。2017年,这个鱼池初见成效,卖出第一茬鱼,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付清了借款中的两年的利息。2018年阳春,白河县垂钓协会50余人在这里放杆垂钩,现场钓鱼200余斤,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钓友盛会。

二号池中万余尾中华鲟渐渐长大,客户渐渐增多,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对于毛平锋来说,忧愁与日俱增——他正在为无钱给进谷之路硬化而犯愁。购鱼的大客户的车辆不愿走这一段路,要求毛平锋把鱼送到宽阔的“冷厚”路面上装车。为此,一年不到,这一段不足两公里的公路增加了养鱼成本不说,还损坏了他的两辆皮卡车。

毛平锋的表弟田松林接过话茬说,这一段路到了下雨天,车子根本走不了,出去的东西出不去,进来的东西进不来。我卖一次猪还得花费十来个劳力把猪吆喝着赶出去,再生拉硬拽上卡车,花的不是钱啊!

田松林也是毛平锋创办的“宝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合伙人,他现在的角色是一个猪倌,负责放养100余头黑猪,像放养牛羊那样,在早上六点钟把猪赶上山,深谷两岸,绿色走廊,猪草葛叶,比比皆是,猪们尽情享受大自然中的美食。太阳快要落山了,田松林站在筑舍旁,对着苍翠的大山,敲响铜锣,奏响集结号,猪们鱼贯回家,每头猪可以得到半斤掺有盐水的玉米粒的犒劳。

田松林告诉我,这门技术是从江苏学来的,猪种也是从江苏引进的。起初,这些江苏的猪来到咱陕西时,非常认生,赖在圈里不吃饲料也不上山。往山上赶,猪们走不远就跑着回来了。没有办法,只好上山给猪捋树叶和草,一天下来,把人累得躺下都不愿起来。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法子,放养的猪不能在自己的手上变成了圈养的猪。于是他上网百度,到猪栏中与猪们沟通,捏捏这头猪的耳朵,摸摸那头猪的脑壳,再挠挠猪的脊背,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猪们厮混,弄得浑身都是猪屎尿味儿。妻子嫉妒地说,你对猪好比对我好!

有一天,田松林拿一些猪草去引诱它们出圈,可是猪们走到上上坡时就折返。原来,猪们是嫌弃山路不好走啊!陕西的山路的确比江苏的山路要陡峭一些——自己恍然大悟。于是修建了几条盘山的猪路。果然,猪们沿着盘旋的山路,由慢行到奔跑,最后竟能往来自如,纵横捭阖了!

田松林放养的百十来头黑猪如今都在山谷两岸的山中“修炼”,今年年底便可以出山——据田松林说,后来的几张订单没敢签,手上的黑猪条条“名花有主”了!试想,如今还有谁不愿意去订购放养的猪,吃纯天然的猪肉呢?

我回头望了望钓友,他显得有些焦躁不安,因为他制作的饵料都快没有了,可是他身旁的鱼篓依然空空如也。他见我们都注视着他,立刻显得不好意思起来,自嘲地说,今天鱼儿变得聪明了,一改以前的老实憨厚,用嘴头只碰碰鱼钩,闻闻鱼钩上饵就迅速离开了!

田松林将信将疑地去闻了闻他盘中剩下的鱼饵,笑着说,难怪鱼不上钩,原来是你在鱼饵中掺了“瘦肉精”……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