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去捧场胎教故事
听说郭德纲曾在沈阳表演相声,沈阳的相声界“没有一个人去捧场”。这让我有些诧异?观摩演出,这本是交流艺术、切磋技艺最佳方式,怎么会遭人拒绝呢?而且是这种事发生在当今,确实让人有点不可理解了。
有人说,天津文联主席孙浮海曾写过一本书,书名为《逗你没商量》,是本“现在为止最为权威的相声界的书”。书中说道,相声有相声艺人的行规,如果没有师傅的,就叫“海青腿”,是不被圈内人接受的。如果一个相声艺人,大家知道他是谁的徒弟,当他走到哪个城市都会受到当地艺人的款待。原来如此啊,解放已有56 年了,旧时的艺人,如今都称之为文艺工作者,而有的文艺工作者仍旧把自己当作旧时的艺人看待,并死抱着陈旧不堪的行规,这对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是毫无益处的,这与我们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是多么的不合拍啊。
我记得,旧时的戏班拜师收徒,是讲究“论资排辈”的。就是科班出身的艺人也是如此。如富连成社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学生近700人,包括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袁世海、谭元寿等一大批演员。故且,旧时的艺人把乱辈分看得比乱“纲纪”还要重要,是不能容忍的。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的戏曲院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戏曲人才,从而改变了培养人才的讲究“论资排辈”的旧习。为何,如今的相声界有人还抱着这个旧习不放呢?
我想,其中不乏有这几个原因。一是拉山头,搞宗派,扩大自己的地盘;二是争扛行业的大旗,争坐第一把交椅;三是名利作祟了。当今的相声界如此的不景气,和这行规的旧习气不无关系吧?
不知何故,我三五年不去书店买一本书。书贵?书出得不好?家里书太多了,没地方放?这些我都说不清楚。可我爱在网上找书看,省却了不少麻烦,这成了我多年的习惯了。现在的书店,实在太多了,书的品种也多于过去。以前是闭架售书,现在不仅开架,还把“名人”引进书店权当促销手段了。如赵忠祥之流也被引入店堂签名售书了。近来,读了一篇博友的小文,他说,如今我拒绝去书市,因为那里尽是一些“学术美女”、“学术超男”在那里装腔作势售书签名,真正的好书却得不到推荐和介绍,如今的书店真成了“图书粉丝”追捧的公共场所了。说得虽然有些过激,但我想,他的感慨也不无道理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