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神成长中的文学记忆

文章 2019-07-18 05:33:42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网络论坛上,我认识了一位名叫“雨在风中飘”的作者。她的文笔总是以新奇和细腻的气息吸引和感染着读者,并且以版主的身份影响和繁荣着网友的精神生活。她,就是身居湖北十堰地区的年轻才女李冬梅。

《一个人的风景》,是作者前几年的一本文集。它分为“散文篇”、“小说篇”和“诗歌篇”三辑共56篇文章。这些篇章,大多是篇幅短小文字简练的千字文,但是,蕴含其中的思想含量和文学韵味,却是值得读者品味和体悟的精神佳肴。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指一种身心的逐渐成熟和练达,更是其对自我的认知深度和对世界的理解程度。本来,一个人的成长是一种必然,但是,成长过程中的速度和质量,却是因人而异的。它往往受到生活环境、社会制度、家庭条件、情感氛围、命运机遇、个人秉性、努力程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调控,也有被动与主动之分、自发与自觉之别、糊涂与清醒之鉴,因而也就出现了世俗社会中人的命运际会的千差万别局面。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经历,是否能够获得一种圆满的期待和舆论的肯定,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是主观的内心的精神上的成长。

作者的文集就是这种精神成长的回顾和记录,就是以女性的视角诗意的眼光观察并对话于世界的感动和感悟。从其内容上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个人生活履历的点滴扫描和理性反思,是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必备环节。一般来说,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去做这件事,似乎有点作秀之嫌和不能承受之轻。因为阅历资历才是值得咀嚼和回味过去的资格,可是,作者却做到了这一点,尽管有些勉强和肤浅。比如,对校园生活中老师和同学情趣、闹剧、友情的记忆;对年少时一人坐火车到玉林的流浪梦的新奇与破灭;对和尚化缘行为的理解与思考;对武当山石阶上拄着拐杖搬运沙子的民工所赋予的同情与怜悯;对“三省一条街”(河南、陕西、湖北)上的民风世俗的考察与体验;对网友和同事突然去世消息的惊愕与感叹;对童年纯真生活的美好追忆……这些身边所发生所经历所感受的一些小事、琐事、凡事,都是一种很好的精神营养剂,具有一种强筋补钙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

对大自然风物的诗意发现和诗性写作,是精神成长的外在熏陶和灵性感染。你看,对四季风华特点的体验和感受,作者是以一种触摸和拥抱的姿态介入的。寻春的旅游途中,农妇的善良和淳朴为春意普洒增添了艳丽的色彩;紫竹林中,邂逅挖掘紫竹入药却主动付钱的妇人,那份感动化为美好人格的升华;秋日下读书,追踪阳光脚步的情趣和遐思;雨夜漫步中,与纳兰诗情的对接和共鸣;冬日黎明中,追寻一份心情的宁静和纯洁,感受雪花飘舞的浪漫和自由;两颗向日葵的籽粒不同,领悟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哲理……这些以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篇什,大多是以独白的形式自抒心灵,并且在景物的美好熏陶中发现和衬托出人性的闪光点。这样的写景散文,能够与社会人生融入一体,与真善美的审美意蕴结合起来,就使得文章的感染力略胜一筹了。

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追忆和感恩,是精神成长的内在定力和激励魔力。看看她的文章标题吧:“母与子”、“老与小”、“一路上有你”、“相见不如怀念”、“相逢不语”、“花香满衣”、“三朵玫瑰”、“谁的手拭你的发”、“那永远的炮竹”、“红玫瑰和白玫瑰”、“品酒,读自己”、“东北水饺”、“温暖”、“邻居”、“我的山东网友”、“小妹”等等,都是一种真爱的柔情似水的表达,一种唯美理念的潜意识流露,一种怀念与感恩并重的情操演练。亲情,总是在日常生活的细微言行举止中储存发酵,在夜深人静或身心疲惫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其真正的滋味;友情,只有在坦诚交往中相互尊重与宽容,才可能懂得质朴和诚信的价值;爱情,只有在两颗心的激情碰撞与相互提升中,才可能获得灵与肉的无缝对接和情感的抚慰。作者的感受,总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亲历的人事,在沉淀和回味中寻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与反省的超越。因而,作者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往往会给读者一种春风化雨的快意和静观彩霞的禅意。

成长的话题,是每一个人所不可回避的,是理性的探讨,也是感性的体验。作者的文集使我们看见了“这一个”成长的身影和标本。由于成长中的局限和条件所致,作者文集中,其内容的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的选择囿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较多,因而影响了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升;另外,有感而发,急就成篇,固然是一种写作状态,但是,有些主旨的提炼和情感的抒发,还是需要时日的沉淀打磨和艺术的修炼升华的。如此,才能为文学舞步的亮相少留下一些遗憾。

祝福年轻的文学写作者(或准作家),在成长的道路上化蛹成蝶、翱翔万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