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一万元-杂文故事

文章 2019-07-18 04:17:54 1个回答   ()人看过

又一年新年的到来,时间无声地飞逝着,于是,成年了,生活的重担开始逐渐地渗透。大年三十,兄弟三人从镇上归来,在大伯的店里忙活了一天,都有着些许的疲惫,骑着摩托车奔驰在熟悉的山道,依旧沉默。只是偶尔亮起的灯光和升起的炊烟,让我有了一丝惦怀,眼睛湿润的感觉。;

回到家时,夜幕已经垂下,妈妈早就张罗好了一桌的年夜饭。一家人,好不容易,也好些年才能聚集在一起,吃一顿饭,虽然多了个嫂子,一个侄女和一个侄子。饭桌上依然沉默,父亲依旧数落着我们。大哥因为小时得了小儿麻痹症,造成了现在行动上的某些不便,父亲和母亲觉得特别愧对于他,让他读了许多书和学了几门技术,并出钱给他做生意,成了家,有了儿女。但由于大哥个人的态度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生意年年亏损,对此,父亲很是烦怒。二哥中专毕业了多年,还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村里逛荡,到处,如今,又到了成家的年龄,既要担忧他的将来,也要愁他的家庭。;

父母为生计而四处奔波,常年不在家,只留下我们兄姐弟四人寄宿在他家。其实,整个家族都是这样,虽然只有几,却每个人都过着各自的生活。父亲那一辈还好,还能在一起,却隔膜很大,我这一辈,除了知道和认识是家族的人外,其它的就不甚了解了,而侄女那一代就连认识都省了。父亲以前是个包工头,老板是他的好友,后来,破产了,逃跑了。欠下一大堆的工债,而工人大多是村人和邻村的,所以工债就落在了父亲的肩头,把他压得卧病在床。生活的重担在那段时间只能让母亲来扛着。家境从还算富裕衰落到了困难,讨债人不断,常常到了大年三十都不得安宁。因此,二哥缺乏教导和照顾,从小就喜欢上了,从那时起,家里的所有的矛盾和吵闹都由他而起。父亲希望他能上个高中,考上大学,却逼迫不了,只好放弃。;

而我,从小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外婆家,姑妈家,二伯家……,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守着一幢空荡荡的房子,看着一大堆的书籍,吃着一个人的饭。最疼我和照顾我的三伯,性子刚烈,在多年前,因为家族的矛盾而自杀。让我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思索,兄弟间,有必要计较那么多吗?那点小事,那点破事。一年中,能见到父亲的时候并不多,印象里,不是打,就是骂,因此,造成了我性子上的一些叛逆,不想学习,也曾想过多次离家出走。做为儿子,我个人觉得,他这个父亲做得并不成功。父亲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在复读高三时的一次家长会,班主任打电话通知他,希望他到时能来,令我想不到的是,父亲竟然答应了。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父亲从没去开过一次家长会和到学校看过我。;

学校人数多,家长会只能在广场上招开,在大会结束,到请各位家长到各自子女的班里参加研讨会时,班主任突然打电话问我,你爸答应了参加家长会的,怎么到现在还不到呢?有什么事情耽误了吗?我忙说,我爸来了,不过他这人喜欢安静,等下我就带他上去。我知道父亲的性格,于是匆忙地跑下宿舍,然后在一棵树下找到了他,他戴着一顶安全帽,穿着工作服,上面沾满着泥浆。我说,爸,你怎么在这了呢?他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少见的慈爱。家长会没什么好听的。“爸,老师现在在班里招开家长研讨会呢!要不,我们上去?”“嗯”;

父亲手里拿着我的成绩单,回过头看着我,问,怎么考了那么少呢?我没有说话。我是家里最后的希望,也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父亲一直在叫我,能考就考个师范院校吧,以后出来当个老师。工作稳定,工资也稳定。其实我心里是明白的,他更希望我能继承他的专业,毕竟他们兄弟几人,那个年代许多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饭桌上,父亲顶着他那头比以前更加稀疏的秃头,上面渗杂着些许的白发,开始了他的故事,我们听过许多遍的故事。我知道自己没出息,所以就拼命的搛钱供你们读,希望你们能有一个好的将来,谁知你们比我更没出息。“爸,我想读书,而你们却没有给我机会。”姐姐打断了父亲的话,让他的神情有了些暗然。姐姐初三毕业那年,家里正值困难期,父亲坚持让她读,但母亲却认为,一个女孩子,不需要读那么多的书,就这样,姐姐就跟人外出打工了。在一次偶然的时侯,我无意中翻看了姐姐的日记,知道了她对读书的渴望,她流过的眼泪。我还记得,那一年,姐姐拿着她语文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回家时的喜悦,仿佛还在昨天。“唉?”父亲叹了口气。如果当年有了那一万元,就不会这样了。

父亲是个好强的人,当年,一个县有两个可以进修的名额,只需要交一万块钱,剩下的国家就全包了。那时,父亲高三毕业,父亲和他的同学得到了那名额。可是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一万元,对当时的爷爷奶奶和整个家庭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父亲只好跟人去学了泥水工,一干就是几十年。而那一批人,到现在,混得最差的,都是市局里的局长,父亲的同学,有些人当了大学校长,更多的成了老板,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他到现在,还只是个小小的施工员。当然,也有的生活比我们还差。

这一次回校,天下着细雨,父亲送我去乘车,这也是他的第一次,以前只是打个电话来问问。车子还没到,等了一个多小时,父子俩就这么坐着,沉默不言。在车里,我透过车窗,回头看着父亲,他脸上的皱纹更多了,他的背影更加阑珊了。耳旁又响起了父亲那一万元的故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