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十黑色皮壳求玉韵名人故事
孙庆十
外企事务董事、古玉鉴定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佳和
至今,手机只会摆弄其中最原始的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功能,电脑操作也不怎么熟练的孙庆十,就像生活在另一个时空里,这个时空里充斥着动物形的、人形的,甚至人兽复合体的“黑色石头”。孙庆十说,那是“黑皮玉器”。
1988年,东北沈阳,一个摆在河边的毫不起眼的地摊上有一件形制独特的黑色“石雕”吸引了出差在外瞎逛的孙庆十的驻足。这个“石雕”乍一看有点似龙,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又有点像个跪着的士大夫人形。为赵无极的首个上海展览设计过宣传海报的孙庆十,就凭着搞设计的人独有的对于美的敏感性,便觉得这件东西十分有意思,又恰逢手里攒着点儿小钱,爽气地掏出700元挑了其中一个最大最精致的。拿回来给别人看,有人说是生铁,甚至拿给专家看,专家也说是生铁,但孙庆十就是说不出的喜欢。
中国大地处处都在大兴土木,地摊上的小贩手中从地底翻拨挖掘出来的这种东西日渐增多。直到1990年代初,又是在瞎逛逛的过程中遇上了一些玩古玩的朋友,才渐入佳境,慢慢地学会了看。而去年再去沈阳,这个市场早已不知所终。
孙庆十自认,玩收藏最大的乐趣和成就感就是有眼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有眼力看得懂别人看不懂的东西,有机缘收到别人收不到的东西。“捉漏”之所以十分快乐,不仅仅在于其可能的经济价值,更是一种学习后识宝的乐趣。
黑皮玉器顾名思义,是指表皮附着一层黑色物质的古玉。孙庆十归纳了三种情况,一有可能是古玉器因为长期的埋葬,风化,以及土壤有关物质的侵蚀造成的一种次生变化,形成黑色的皮壳;二是有可能与古人崇尚黑色有关,用涂染成黑色的玉器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和崇拜,以求得神灵的佑护;三,也有可能是古人用于祭祀焚烧受热后在玉器表面形成的黑色皮壳。比如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中就有被火烧、涂朱、涂蓝等现象。黑色皮壳成因的复杂,有待于专家的考证研究。
以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老皮革箱底下总能窥见些玉牌玉佩,形制古朴抽象,老人们留下来的这些东西让孙庆十对于亲人们存着些念想,却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也从来也没有人告诉过孙庆十这些是什么,在那个所有大知识分子被打成反动权威的时代,更无从知晓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孙庆十以前画素描,就拿这些河边地摊上淘来的宝贝“石头”当静物,画着玩儿,只知道它们是石头,朦朦胧胧觉得这些形制古朴典雅的玩意儿似乎来历不寻常。时间一长,先是形体比较小的石头在反反复复无意识的摩挲把玩中,温润的玉质光泽透过了黑皮,渐渐显露出来。“当一个扔在路边可能踢一脚都没人来捡的东西,竟然在自己手里变回了原来的奇妙模样,这样的过程带来的快乐是无可替代的。” 更何况,玉器的出场,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的就是神奇,不带风霜,没有沧桑的玉器有什么好玩的?
真正对玉器用心,并有些了解是1995年以后,孙庆十趁出差,常常去逛逛当地的地摊。不出差的双休日,上海的人民广场、太原路、华亭路、光华中路、会稽路,零零碎碎的角落里,都有些古玩的交易小摊,还有了“鬼市”可以淘点东西。“鬼市”在子夜的一两点钟到三四点钟天尚未亮起的那段时间。这个说法来自以前的琉璃厂,王宫贵族名门望族没落之后,生活困窘失去了来源,便偷偷摸摸趁着夜最黑的时候拿着家里的值钱玩意儿,到市场上换几个钱花。待到六七点钟天色大亮,巡逻的都出动了,大家也能看清他们的面容了,集市,自然就散去了。所以,逛“鬼市”,要带着手电筒。为了挑到最好的东西,人们都会守在某个摊贩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他能拿出什么稀奇东西来,最先抢到自己手里。每到星期六,会有老先生邀上孙庆十一起去逛市场,过过瘾而已,有东西或者没有,都是未可知的。过去一两千块钱可以拿下的东西,品质已经十分优秀。“即使出这个价钱,还有朋友暗地里说,我把市场搞坏了。”
好或者不好,黑皮玉器都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孙庆十只是根据我国的考古资料做过一些比对。按图索骥,按照特征,判断时代。
黑皮玉器,受到自然的风化之后,皮壳表层会在原本质地比较疏松的地方形成晶体长大,而形成组织,还会因为再结晶而形成不同的晶体形状,有束丝状、菌类状、枝蔓棉絮状等等,而这种晶体变大变粗高于器物表面的次生变化,对黑皮玉器的认识鉴定极为重要,因为这些次生矿物的形成是绝对不可能造假仿制的,这也是孙庆十鉴定黑皮玉器是否真品的重要依据之一。
“收藏不要听故事。”孙庆十说。他十分赞同收藏家张宗宪的话:“古董首先要看得懂,还要买得起,买得起还要卖得掉,卖不掉还要摆得起。” “黑皮玉器其实是人类史前文明的瑰宝,由于没有正式的考古发掘出土的记录,文博界、收藏圈还有许多争议。有争议有反对意见本不是坏事,而是有机会有空间让人们以史实为依据去探索去发现。”在“真假”生生不息的争论声浪里,孙庆十希望自己成为古玉专家杨伯达所说的“有科学知识、先进理论、以经验为本的辨伪家”。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