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海龟成败故事
从2002年至今,陈海明先后做过送水工、送报工、搬运工,甚至还当过乞丐……可陈海明并不缺钱,他是一个海归派,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不菲的收入。
感悟中西文化,谁说海归不懂社会底层的苦
2001年,陈海明从英国留学回到广州,顺利成为一家外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里,虽然从事管理工作,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海归派而摆架子,他的理想状态是建立一种人人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
然而,陈海明渐渐发现他的这种想法和做法在公司里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公司的管理层,特别是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有很严重的优越感,有时候会因为下层职工的一点小疏忽就怒气冲天,甚至动不动就拿炒鱿鱼来威胁。陈海明看不惯这种盛气凌人,有时候他会挺身而出,替员工撑腰。
2002年4月的一天,陈海明正在办公室和产品开发部的经理研究工作,一个员工没有敲门就扛着水桶进来了,打算把办公室里快用尽的水桶换掉。“出去!懂不懂规矩,不知道进门之前要敲门吗?”开发部的经理很严厉地责问,送水的员工胆怯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陈海明却说道:“也不能怪他,他如果要敲门就得把水放下来,然后再从地上搬到肩膀上,这么一放一搬多不方便。他扛着水上楼本来就已经很辛苦了,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规矩让他这么费力。”一席话说得开发部的经理很是尴尬,不满地对陈海明说:“不知道你这人是怎么想的,他只是一个负责送水打杂的普通员工,你犯得着替他说话吗?”“是的,他是一个送水人员,可他也同样有得到别人的尊重权,这和所从事的职业无关!”听到陈海明这样说,开发部的经理生气地站起身,离开了。
“谢谢你的理解,我负责送领导办公室的水很久了,你还是第一个这么大度的领导,真的很谢谢你!”送水员工的话说得陈海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到在国外的时候,公司虽然有不少的规定,但都是人性化的,领导对下属员工都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而在国内,某些高层的领导却盛气凌人。难道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下层员工就那么难吗?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更让陈海明的心中难以平静。那次,公司组织到一家酒店聚餐,期间一个服务人员将汤洒到了销售部张经理身上,张经理立刻歇斯底里起来:“你是怎么搞的,叫你们主管来!”主管很快来了,了解情况后,表示愿意赔偿张经理的衣服,并且对服务人员也会进行严肃处理。陈海明很不是滋味:服务人员只是一时不慎,却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他当着张经理和主管的面说:“我想这位服务人员也不是故意把汤洒到张经理身上,如果因此炒掉她的话,未免太草率了。我相信她今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不能再给她一次机会呢?如果经理愿意给我面子的话,等酒席结束后,你衣服的干洗费我出了。”陈海明的话让紧张的局面缓和下来。由于陈海明圆场,后来酒店主管也没有对那名服务人员做出任何处罚。
当天晚上,陈海明陷入了沉思:自从自己回国后,看到不少类似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洒在顾客身上这类的小事,大部分人都不能够绅士般地原谅,除了素质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国人的习惯,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盛气凌人,习惯了以另一种眼光看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人。
想着当时服务员的无奈,陈海明陷入了思考:社会底层的很多人通过体力劳动换取微薄的工资,除了生活艰辛之外,他们还常常遭到都市人的漠视。诚然他们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和不足,但他们同样有着一颗希望得到别人认同和理解的心。陈海明忽然有了一种想法:通过自己微小但持之以恒的努力,让生活在社会中高层的人士学会理解和同情,特别是对社会底层的理解和接受。
可是陈海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社会底层,无法真正了解这个人群的真实状况。怎么办呢?很快,他有了具体的计划:隐藏自己的海归身份,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不断尝试各种社会底层工作,然后将期间的辛酸和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如实写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他了解这部分人的生存状态,让都市人理解和接受他们,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为了保证生活,陈海明决定每年正常工作九个月,其他的三个月从事底层工作。
体验百种生活,透视底层打拼者的内心渴望
2002年11月,陈海明应聘成为一个送水工人。上班第一天,他就碰到了不少难题,陌生的街道和楼层让他找不到东南西北,一次运送八桶水的重量也让他喘不过气来。第一天下来,因为找不到地方他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因为没有及时赶到而被客户投诉。
由于陈海明负责的送水业务以外资公司居多,他不止一次地受到那些公司工作人员的白眼。有一次,一家公司失窃,陈海明立刻被列为怀疑对象。经过调查,虽然他被排除了嫌疑,但之后一段时间当他送水过去时,公司的人员都会警惕地盯着,直到他离开。虽然受气的时候居多,但陈海明也有开心的时候。一次他给一个老人送水,老人给了他一个梨和几个糖果,梨在回去的路上吃了,糖果至今陈海明还留着,作为自己努力得到理解的见证,也让他更坚信自己的想法,这个社会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平等看待不同的工作和身份。
一个月后,陈海明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成文章,在广州《城周刊》全文刊登。文章里有他十四次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有三次因为别人的真心感谢而心存感激,在文章的末尾他真切地呼吁全社会对生活在社会底层打工者要理解和同情。文章刊登后,很快引起了反响,不少读者给他写信,特别是有个送水工在信里写道:你写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我们为自己的工作拼尽全力,我们不怕累,怕的是城市人对我们的鄙视眼光,让我们难受的是城市人对我们的不理解。
12月,陈海明又应聘成为一家高级酒店的服务员。在酒店里,一个来自安徽的女孩张瑶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能在酒店工作下去,张瑶经常忍受一个自称是老板的常住顾客的性骚扰,那名顾客动不动就以她服务质量差要投诉相威胁。陈海明知道情况后,挺身而出,直接对这名老板说:“我知道你有的是钱,我也知道你可以用钱摆平很多事情,你如果真的喜欢张瑶,大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去追求。你到这里来消费,说明你是有身份的人,有身份的人就应该光明磊落。我们只是在酒店打工的,靠辛苦赚取生存的资本,和你相比,我们什么也不算,我想你不会失了身份和我们这些小角色过不去吧!”一席话说得老板瞠目结舌,顿了十秒钟,老板突然笑了起来:“你可是第一个敢这样对我说话的人,好,我给你这个面子。”
没想到,这名老板从酒店那里弄到了陈海明的电话,当天晚上就打给他,不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还邀请陈海明到他的公司里去。陈海明用一句话“教训”了惹事老板的事情很快传开了。在陈海明的主张下,酒店还特意制作了一块牌子放在酒店大堂的一角:请尊重给你服务的每一个人。这样的做法在酒店行业前所未有,很快引起媒体的注意,还引发了“如何对社会底层打工者付出他们应得的尊重”的讨论。
这次,陈海明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酒店的一个月经历,他的文章很快在酒店服务人员中产生了反响,他们开展了“如何维护自己的被尊重权”的活动,自我保护意识也提高了一大截。
两次成功的体验,让陈海明受到极大的鼓舞,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体验了二十几种在常人眼中不被重视的工作。有媒体专门给他开了专栏,每一次,他的文章都能引起不小的反响,有的人甚至把他当作“社会底层生存者的代言人”,有什么难事都会打电话向他询问。
热心看社会,搭起相互了解的心灵之桥
陈海明的特殊做法使得不少记者专门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希望做专访。但陈海明并不想成为媒体炒作的对象,也不想让人说他用另类的方式来标榜自己,他只是想用很普通的行为来影响一部分人对底层劳动者的态度。他每次都拒绝了采访,他要的就是那份体验的真实。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