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女性
童话故事《灰姑娘》在亚、非、欧美等地流传广泛,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七百多种版本。一起来看看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女性解读,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童话故事《灰姑娘》故事大体讲述的就是“灰姑娘”如何遭受继母虐待,如何最终获得真爱,向人们展现了父制社会对女性提出的种种要求――忍耐、顺从、安于天命。作者挑选了几种文本,对其进行剖析,探讨了父制社会下女性的基本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和对自身和家庭的期望值,作者揭露了在父制社会下女性无形中所受到的束缚和不公正待遇。
《灰姑娘》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故事。1892年,考克斯对流传于欧洲的“灰姑娘”故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一本“灰姑娘”故事集,总共记录下345个属于此类型的故事。此后,民俗研究者们展开了更为广泛的调查与统计工作。迄今为止,已在亚、非、欧美发现了700多个“灰姑娘”类型的故事,再加上以此为主题的图画、音乐和各类剧本等,存在形式不下1500种。各版本的基本主题是一样的:一个美丽的女主角;女主角的母亲已经去世;一个狠毒的继母;继母狠毒的亲生女儿;最终帮助女主角的魔力;男主角开的舞会;女主角在舞会上上演的逃脱;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寻觅;辨认出女主角的东西;幸福快乐的美好结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关注点和角度。但对于爱幻想的女孩来说,可能会幻想有一天,她们能像女主角那样遇到自己的王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心理学上,科学家们将女性对男性的这种期待称为“灰姑娘情结”。随着父制社会的到来,女性渐渐失去自身对事物的积极主动性,开始顺应社会,扮演社会所设定的角色――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灰姑娘》清晰地揭露了当前社会男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妇女是如何改变自身,迎合父制社会的种种要求。
继母虐待前妻小孩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为继母取代的是小孩母亲原先的地位,所以小孩有时会将继母当做一个入侵者。即使是那些母亲已经过世的孩子,也会存在这种想法。另一方面,由于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有些继母会将小孩看做自己亲生子女的竞争者,认为他们会抢夺父亲的爱和遗产。鉴于各种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除非父亲出面维护前妻的小孩,否则小孩很可能会受到虐待。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类家庭中父亲掌控着家庭成员。
但是,在“灰姑娘”的各种版本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父亲这个角色在文中并不经常出现,有些版本甚至直接忽略了父亲这个角色。而在出现的版本中,父亲对待灰姑娘的态度也不是十分明确。例如,在格林兄弟版的《灰姑娘》中,一开场并没有出现父亲的身影,而是随着剧情发展父亲才出现。并且,父亲出场后,因为一趟公差,询问各个孩子期待什么礼物。从头至尾,我们都看不出父亲有任何偏爱。也正是因为父亲的这种态度,灰姑娘失去了保护力量,受到了继母的虐待和继母孩子的冷落。同时,因为父亲权利的缺失,无形中继母获得了这种特权,掌控着整个家庭。在所有版本中,灰姑娘都被迫忙碌于厨房,承担着沉重的家务。从更深层次来说,她的职权滥用从侧面反映出父制社会的一种迷思――女性不配拥有任何权利。哪怕她们拥有一点点权利,也会误用。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在这一方面,男女的表现大相径庭。因为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着不一样的期待,男性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各异。男性通常以事业为主要目标,而女性则以完美的家庭为毕生理想。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约束,女性往往更依赖于男性来解救自己,而不是依靠自身力量。甚至在现代,大部分女性早已取得经济独立,但是仍然将婚姻摆在人生的首位,为了得到一位理想的保护神――丈夫,宁愿屈从社会的成见,将自己塑造成世俗所要求的形象,然后静静地期待另一半的出现。
在格林兄弟的《灰姑娘》里,继母和她的两个女儿,到灰姑娘家就指使灰姑娘承担所有的家务。更为过分的是,她们还让灰姑娘睡在厨房里,与烟灰为伴。在贝特海姆的《灰姑娘:一个关于姐妹竞争和俄狄浦斯情结的童话》这篇文章中,她将上述的情况视为一种贬低和降级(165)。科尔本斯拉格则在其文章《〈灰姑娘〉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中进一步指出,这其实也是一种悲痛期,是一段过渡到新生的漫长时期(179)。实际上,这些都折射出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要求。
在传统观念看来,女性应该包容所有一切的侮辱和不公,因此她们往往被视为家庭中最没有权利和地位的人,可能会遭受到任何其他家庭成员的敌视或欺辱。在“灰姑娘”的故事中,灰姑娘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她被欺凌,却默默忍受,丝毫没有离家出走等念头,因为她明白她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女性应该顺从。男性常常被视为在外挣钱、养家糊口的人,而女性则操持家务,被局限在家庭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已经不自觉地将女性排除在重要行业之外。这就说明为什么在历史上鲜少有赫赫有名的杰出女性。在事业上野心勃勃的男性被称为强悍,而这样的女性则会被认为野心大,会引起旁人的侧目;工作异常勤奋的男性被称为有毅力,而女性则会遭到他人质疑。
我们不难发现,在童话故事里,魔法往往拥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将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无比巨大的作用,使得故事中的主人公获得神奇的帮助。在格林兄弟的《灰姑娘》中,停留在灰姑娘母亲坟前小树上的那两只鸽子就具有魔力,而那棵小树就是灰姑娘在父亲出差时所要的礼物。也就是说,归根结底,女性的希望仍然是需要依靠男性来能获得的。此外,在父亲出差时,继母的小孩都索要漂亮的裙子和珠宝,小小的树枝和珠宝之类的昂贵的物品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小小的树枝具有巨大的魔力。这是那些昂贵的东西无法比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女性提出的另一个要求――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和欲望,应该满足于现状。
在佩罗版的《灰姑娘》中,当教母将灰姑娘变成漂亮的公主时,她警告灰姑娘必须在午夜之前赶回来,否则魔法会消失,所有的现在的雍容华贵都将还原成原来的寒酸模样,这个所谓的“午夜禁令”其实就是要求女性必须将家庭始终放在心里,放在首位。科尔本施拉格说过,较之那些将时间都花在经营家庭的女性来说,经常和外界接触的女性更为自尊和自信。因此,在那个父制社会,男性总是希望女性更多地待在家里。
“午夜禁令”就像是对女性的一个鞭策。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灰姑娘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可以去参加王子举办的舞会,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即她必须遵从于教母所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否则一切将成为泡影。这个禁令使得我们明白,决定女性命运的远非女性自身,而是男人。正如故事发展的那样,她们必须准时撤离,然后消极地等待机会,等待自己被王子发现。如果她们胆敢跨越这条界限,打破规定,那么,所有美好的未来很可能会立刻成为灰烬。
在格林兄弟的《灰姑娘》中,并没有“午夜禁令”,但是灰姑娘仍然是跳到临近午夜就急急匆匆地赶回家。在一定程度上,这反映出女性有一种畏惧成功的心理。较之于积极进攻,她们往往更愿意消极地等待上帝的眷顾,获得意外的好运。继母的两个女儿的积极进攻更好地给广大女性上了一课,这两姐妹无论如何努力地试图抓住机会,都没有成功。她们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依照父制社会的标准,她们缺乏矜持,不够贤惠,野心太大。
灰姑娘的不幸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因为父亲权利的缺失。并且,灰姑娘的命运也是随着另一男性――白马王子的出现而改变的。在舞会上,灰姑娘遇见了王子,通过舞会上的短暂接触,他们互相爱慕;通过那只遗落的鞋,王子最终成功找到灰姑娘,然后开始了他们幸福美满的一生。因为男性的缺失,女性受到了不公,遭受了不幸。同样,因为男性的回归,女性得到了解放,得到了人生的完美。这就是灰姑娘故事背后的一个逻辑公式。不难看出来,在父制社会,男性将自己看做女性的救世主,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灰姑娘仅是父制社会中的一个典型女性代表而已,像这样的女性有成千上万。她们不停地改变自己,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押在未来的婚姻上。在现实生活中,童话《灰姑娘》一方面给人生境遇不佳的女性带来一点慰藉,另一方面它和男性的要求极其吻合,对女性无形中有一种消极影响。以上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历久不衰、广受欢迎的巧妙之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