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黄米饭散文

文章 2019-07-18 01:53:34 1个回答   ()人看过

小时候的冬天,爸在深山的林场里采伐,不经常回家。妈领着我们五个孩子,住在山下小镇的家里猫冬。家境不是很好,但过的很温馨。

那是十冬腊月,天灰蒙蒙的,刮着凛冽的风雪。我趴在窗台上,看着窗户外的天地,看雪花铺天盖地一片银装素裹。风又把落稳的积雪旋飞再揪起,散成雪帘在猛而冷峻的空寂中肆虐撕扯,听疾驰的烟儿炮在漫天的大雪里阵阵嚎歌,时而抑扬,时而顿挫,时而怒吼,时而轻缓。漂亮的雪花在风的力量中颇像海洋里的鱼群,飘忽不定。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时而瞎撞到玻璃上,弄出那沙沙哗哗刺耳的响声,清晰的传进了屋里。外面太冷了,昏暗的天空总是阴阴的,看着都不由得打冷战,然而屋里却是温暖如春。

火炉子里始终有色色硬硬的大块湿柴热烈的燃烧着,那跳动的烈焰闪着金黄色的火舌,释放着旺盛的热量。我们就在炉盖上放上几片土豆片,就着土豆散发的香味,边玩边烤边吃。吃完了,就上炕站在满是冰霜的窗户前划字玩。然后舔化霜花,在小圆洞里看外面的冰天雪地,看雪花铺天盖地洋洋洒洒。看路边的树梢随着狂风摇摆,看前面人家房顶上的炊烟瞬间刮散,一切都是那么的一目了然。外屋,妈边烧炕,边煮大碴子。北方的火炕成就着在寒冷地带生活的人们,面对冰天雪地的隆冬,是热乎的火炕温暖着四季如春的岁月。妈慢火煮好了饭,屋里雾蒙蒙的,萦绕着饭与豆的香味,暖意融满了一屋子。吃一口黏黏糯糯酥烂松软的饭,就着一盘土豆丝,总是美美的。

下午,天空便开始在大雪的掩护下,早早的昏暗下来,冬至那天是白昼最短的的时候,天渐暗时,时间刚过三点半,妈一个人趁着天亮早早把柴火抱足了,把尿盆拿回来,进屋划上门,妈在冷与热的温差里打了一个冷战,看着我们晃晃头笑着说:“外面可冷了,能冻死人哪,在屋里好好呆着,那都不能去了,猫儿冬吧!”

北方的冬天很美,单纯的白雪弥漫着单调的颜色,洁净覆盖着一切。我们住的泥巴草房,在厚厚的积雪中显得又低又矮,却在狂风暴雪的撼摇中坚强屹立。被冰天雪地包裹的小窝里,满满的洋溢着幸福快乐,高高兴兴的度着温暖的冷冬。妈拿着双耳小铁锅放在炉子上,烧开里面的水。把淘洗好的大黄米倒进锅里,耐心均匀的烧柴火。然后看着那一锅黄米饭在火炉上慢煨三个小时,在持续熬煮期间,需要细致的翻拌搅动,妈认真守候的样子是那么的恬静,她齐耳的短发半掩着微笑的脸庞,闪烁着无尽的母性光辉。晚饭前,妈已经把一锅黄米饭做好了,大黄米在慢火的缭绕中,变得那么的好看,金黄软糯,米粒与米粒的距离总是那么的相宜。如蛋黄寝裹在蛋清中,是饭,比饭要稀薄,是粥,却比粥粘稠,妈把黄米饭盛在碗里,我们都听话的围坐在桌子前。饭摆好了,妈说都别动啊,太烫了,妈端来了荤油罐,饭桌上,妈面前那端端正正的油罐,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里面盛满了香喷喷的荤油和细小的油渣,妈在每个孩子的碗里加上一匙荤油,再倒上几滴酱油。白色凝脂的块状荤油,在热温中逐渐融化了,与酱油毫不情愿的挤在一起,层次分明中又决意不和。那汪金色清澈的液体,浮在饭的上面,继而香气四溢,妈告诉我们用筷子在饭中间扒一个小窝,荤油轻轻的聚在了一起。夹一点黄米饭,在荤油酱油里沾一下在吃,哦,我们一看就会,纷纷模仿着。碗中间那一汪浅浅的油窝,散发黄橙橙的油香,吃着闻着美着,用筷子沾沾,在嘴里吮吮。那亮亮的油光把饭桌上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夹一点黄米饭沾足了荤油,吃在嘴里顿时香气扑满味蕾,荤油和酱油是食物中最完美的结伴,也是人间绝佳天合的美味,夹一点油渣美美的嚼着,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满口留香,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这时,整个温暖的家全都氤氲着荤油那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直到今天,我和弟弟们一看到油渣,眼睛依然会大放异彩,一闻到猪油的香味儿,还是会心驰神往。那种被香味紧紧拥抱着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在每人每月四两豆油的岁月里,能吃上一勺香喷喷的荤油着时是一件难忘的事。平时那么一匙的荤油,足可以做一家人的一顿菜了,现在居然把它盛在自己的碗里。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岁月,是一顿奢侈的晚餐。在那个年代,荤油带给了我们难忘的美好情怀。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深冬,是香气缭绕的一锅黄米饭,让我们忘记了寒冷。在美妙的记忆中,也把爱注入了我们的生活,又把快乐的元素搀和在内,镶嵌在了我们长长的一生里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