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70年白金婚散文
我的爷爷和奶奶
爷爷今年89岁,1929年生。奶奶今年86岁,1932年生。今年是他们结婚70周年,白金婚。
春节回去看望他们的时候,爷爷奶奶对我们讲起了他们年轻时经历的那些事。
奶奶16岁那年嫁给了19岁的爷爷。奶奶说那时女孩十六七岁基本就嫁人了,二十几岁还不结婚就会嫁不出去。爷爷奶奶通过媒人介绍后,不到一个月就办了婚礼,之前两人甚至都没见上一面。据奶奶说,那时传闻要征未婚女性去前线当医务兵,所以他们很快也很匆忙的就结了婚。他俩结婚当天,爷爷村里就有四对同时结婚的。
爷爷没给奶奶彩礼,结婚那天爷爷赶着一辆马车就把奶奶接回了家。奶奶现在还记得那辆马车的样子,马车上有个红色的轿子,轿子顶上是个圆形黑色的顶。他们结婚三天后,爷爷带着奶奶去认亲,走了村里一百多家供着族谱的亲戚,奶奶磕头磕的膝盖肿了好几天。奶奶回娘家后告诉她的“额涅”(母亲),她的“额涅”说爷爷是汉族,规矩不一样,满族只在一家供奉一个族谱。
爷爷家里很穷,上一辈太爷爷就没有房子,他们结婚的头几年都是租村里别人家的几间屋子生活。奶奶记忆深刻的就是那时经常搬家,村子里东南西北都去租房住过。在这样的环境下,奶奶陆续生下8个孩子,其中夭折了一个。
小家生活艰难,大环境也不太平。太爷爷被招去前线给八路军抬担架,爷爷被招去驻守边防,后来被调去县城公安局连队,负责火车站的日常证件检查。爷爷呆了半月,挂念家里的奶奶和地里的农活,趁着月黑风高,赶了100多里地跑回了家。结果被抓回去拘留,三个月后因为脸上生了病疮被释放回来。
爷爷那时要养活二十几口人,包括奶奶和自己的孩子;赡养自己的父母,还把他独身的姥爷接来养老送终;供自己的两个亲弟弟上学念书;照顾因二伯早逝而投奔到这里的二嫂和他们的孩子,还有当兵在外而留下老婆孩子的老叔一家。
为了多挣钱,爷爷应招到附近的矿山采铜矿,每天下三百多米深的矿井采矿。那时的防护措施也不好,爷爷每天都是灰头土脸,满身矿粉。有好多人因此肺部生病,但是爷爷却干了8年,最后干到最高级六级工。
爷爷1958年从矿山辞职后,拿回980元钱,现在看来980元没多少,但五十年代10元钱能买五六十斤猪肉。简单换算下那时的980元相当于现在的八九万元的购买力。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爷爷并没有将这笔钱自己留下一分,而是给一个弟弟交大学学费、生活费,又给两个弟弟娶妻生子、置办家当;接济自己的二十多个亲戚生活。
爷爷心肠好,善良又认亲,不忍心看亲戚吃苦挨饿,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爷爷说起这些,总是感叹现在的人人情淡薄,能顾及亲朋的很少了。奶奶说爷爷那几年到底挣了多少钱,爷爷不说她也不知道,最后这些孩子和亲戚都没挨饿受冻,还供出了自己弟弟这个大学生。
奶奶生第四个孩子也就是我父亲的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所有人都到村里食堂吃大锅饭,一天三碗稀饭,水多饭少。很多人吃不饱就开始吃糠、树皮熬汤,用玉米叶和玉米杆磨成的粉做饼子,吃的肚子胀起、排便不畅。农村人都吃不饱,还有县城的人到村里找吃的,捡那些一碰就碎的干菜叶回去吃。
这段时间过去后,生活并没有好转,爷爷家依然很贫穷。有次爷爷赶车往县城送水果,拉着很小的三儿子。大队给了5毛钱饭钱,爷俩不舍得花,偷摸吃一个苹果几颗花生就算是一顿饭。省下的这5毛钱拿回家,攒着给一家子用。
爷爷说,他从小就立志要自力更生,养活家人。奶奶嫁过来后爷爷对她一直很好,没让她和孩子受太多苦难。后来参加村里生产队劳动,都是爷爷自己一个人挣全家的公分。
爷爷在村里生产大队负责赶马车,当猪长(负责养猪喂猪的差事),因为干活麻利,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经常获得奖状。有次爷爷赶马车,车上拉了很重的石头,过河的时候不小心车翻了,马也掉到河里淹死了。奶奶得知消息后,吓得差点晕倒。因为爷爷成分没有问题,思想正确,表现也好,没有受到处分,生产大队还继续让爷爷赶马车,当猪长。爷爷说如果换成别人,可能就会挨批斗。
爷爷被划分为中农,说是因为太爷爷那辈有地,没房。村里有几户地主,几次运动都受到批斗。爷爷老实本分,没有参加任何帮派和运动,始终听从领导,分配什么就做什么。
村里有对兄弟俩,十来岁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南方当兵也断了音讯,他们有时会到爷爷负责养的猪圈,偷猪食吃。当时村里某个干部让爷爷把猪食上弄些屎,防止有人偷吃,担心都被偷吃光了,猪就没有吃的了。猪比人贵。爷爷不忍心这么做,总会留一点干净的猪食,私下里还拿些自己家里的东西给他们吃。如今那对兄弟的哥哥住在爷爷家隔壁,每每提起此事都感慨万千,说多亏了爷爷,他们兄弟俩才没被饿死,很感谢爷爷那时的帮助。
70年代中期,爷爷将16岁的二儿子也就是我的爸爸,送到外地亲戚家,学木工和瓦工的手艺,我的爸爸学成后又教会了他的哥哥。之后爷爷将自己的小儿子送去上海当兵。家里有两个儿子有了手艺,爷爷就在村里申请了宅基地,带着全家,一砖一瓦的亲手盖起来六间房子。全家人终于从三间窄小的屋子住进了六间宽敞的新房里。
后来分产到户,爷爷家也分了田地和果树。解决温饱没有问题,但是还是没有余钱。爷爷又省吃俭用攒了点钱,自己买了牲口,养起了马、牛,把生下的小马和小牛卖出去挣钱。两个儿子也能出去帮别人盖房子、做家具挣些现钱回来。爷爷家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三个儿子陆续在这座房子里结了婚,两个小女儿也在这里出嫁。
爷爷65岁的时候曾和奶奶短暂的离开家,到外地给创业期的侄子看厂房。四年后回到家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老房子。
奶奶在院子里种了几株花,一直养着几只鸡,鸡蛋常常舍不得吃而攒着给刚生孩子的我们和重孙子、重孙女。爷爷春天会去山上挖新发芽的小蒜和野菜回来给奶奶吃,夏天吃院子里自己种的茄子、辣椒、韭菜、黄瓜等蔬菜,秋天收获了院子里的萝卜白菜,奶奶会晒好萝卜干,腌好酸菜,在冬天和爷爷换着样慢慢吃。
这六间将近四十年的老房子现在依然保持的很好。这里承载着爷爷年轻时奋斗的痕迹,儿女们新婚时的甜蜜,还有迎接孙辈诞生时的喜悦。这里就是家的方向和所在。每年的春节、爷爷奶奶的大寿,所有人都会回到这里,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这应该是爷爷奶奶最开心的时刻。
爷爷奶奶常说,他们这一辈子知足了,全家老少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都过得幸福。孙辈和重孙辈也都见到了,各有各的发展,看了也很欣慰。
爷爷奶奶身体一直健朗,耳不聋眼不花。前几年爷爷自己还能骑着自行车到镇里赶集买东西,现在偶尔还会出去打打麻将。奶奶天天自己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去年11月爷爷生了一辈子最大的病,胆结石。手术摘除很顺利,在医院住院了两个月,如今爷爷身体恢复如初,精气神很足。
大树下乘凉的爷爷
我的妈妈时常羡慕我的爸爸,羡慕他五十多岁了,有父母的记挂,而我的姥姥姥爷在妈妈年轻时就去世了。奶奶记得每个儿女的生日,如果赶上我爸爸回去,奶奶还会给他煮个鸡蛋下碗面。每年春节,爸妈回去过年,还能吃上奶奶包的,爷爷煮的饺子。多幸福啊!
父母在,家就在。老人在,就是儿女心的所在。无论走多远,老人和家始终是我们离不开的“地心引力。”
真心祝愿爷爷奶奶长命百岁!
爷爷年轻时艰辛奔波,帮困助人;年老时儿女孝顺,四世同堂,幸福安康。
14-18岁,放牛,赶车干农活,给地主家干活;
19-20岁,结婚,当兵;
21-29岁,下矿井,长达8年;接济亲朋;
30-48岁,在生产队劳动,赶车、养猪,送子女学手艺,自盖六间新房;
49-64岁,分产到户自己种地,饲养牲口,娶儿媳嫁女儿;
65-69岁,给城里侄子照看厂房;
70岁,回到老家安享晚年;
至今89岁,耳不聋眼不花,还能给我们讲述他年轻时的事迹;
......
这就是爷爷的一生,没有波澜壮阔但也平凡精彩!
希望爷爷奶奶100岁的时候依然能讲述他们的这些故事,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听!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