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灵魂我的书》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感觉很暖,脑海里加红加粗地浮现出“人情味”这三个大字。我更加坚信了,人一定是有灵魂的,就像文中说的,一个人灵魂就在他一生所藏的文字中。文字是灵动而有活力的,它们相伴一个人的精神存在。死亡意味着肉体与精神的分离,肉体会朽烂,而精神永生。教授所藏书籍,是学术典籍也好,是园艺诀窍也好,是侦探小说也好,它们是一个整体,加起来就是老教授的灵魂。如果说千人千面,那么我说一人千面。全面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文化人格,因为文化人格涵盖了各方面的人格。人可以在他人面前戴各种各样的面具,单单只有面对自己的灵魂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会摘下面具。而最靠近人的灵魂的实体化的东西,就是灵魂的记载——书籍。我们看到得不再只是那个呆板无聊的教师,我们还看到一个生活中有情趣,爱看廉价侦探小说,还在书上作即兴即情的批注的可爱的老头子。他热爱生活,他并不是只啃学术的书呆子。即使教授不在世了,那名学生也幸运地了解到了老教授的人格,就是通过书籍,我们才能使死者的灵魂为人所知。学生的做法令人赞赏,虽然他与老教授并无深交,但单纯为了保存他的灵魂,使他“活着”,这名学生付出了大学生活中的暑假时间打工。我觉得他很值,因为一个人的灵魂在这里就相当于文化遗产一样,需要得到完好保存,以陈出其生前走过的轨迹。可以说,书籍里面完全有可能藏着尘封的整个人生。
读罢此文,我想我今后也要爱书,藏书,将灵魂灌注其中,然后百年之后拜托哪位后人帮我保存着,不需要什么长生不老药,我就能永生——因为,我会在书中活着,也许还将会有许多人像那位学生了解老教授一样,从我的书籍中认识我,了解我。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