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适的情景中学习教育随笔
曾有一则报道,说有一幢正在装修的大楼发生了火灾,一位七旬的老太太被困在了24层。危急之中,腿脚不灵便的老人竟然爬到了大楼外墙的脚手架上,并且从24层往下爬了7层,最后被消防人员救起。我对老太太敬佩不已,同时不禁联想到:如果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邀请老太太一起出门,但是要求她只能从窗外沿着脚手架爬下楼,恐怕老太太一定不干,甚至连爬出窗台的勇气都没有。
可见,只要遇到特定的情景,人的潜力是可以大大地被激发的。
同样,特定的情景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因此,教育的关键在于创设怎样的特定情景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在听说“明天去公园玩”时,会欣喜地一跃而起:孩子在知晓“下周要过元宵节”时,会振臂欢呼。因此,教师不会放弃类似远足、节日等活动的教育机会。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们会更钟情于哪些活动情景呢?
首先,富有故事性的情景,比较容易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班上学期的课程中有“了解自己的家、表达对家的情感、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的要求。有一年中秋节的晚上,我、孩子和家长一起在幼儿园里玩起了“农民起义”的主题游戏。
圆月下,一位爷爷讲了在很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发生的“农民起义”的故事。之后我建议大家一起玩”农民起义”。“好!”孩子们挥臂响应。
接着,孩子们便按照爷爷讲的故事的情节,玩起了游戏:首先,结伴——不得超过3人;其次,认读地图——“起义”必走的路线;再次,过关卡——应对“官兵”的盘问:最后,看信号“起义”——一切行动听指挥。
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了游戏。
瞧,在路过关卡时,小菲拉着伙伴的手惊呼:“啊!我妈妈,官兵!”那边菲妈已经大喝起来:“站住!哪里来的?家住哪里?家里有谁?”皎洁的月光下,在游戏所设定的特定情景中,孩子们彼此紧握着手,以“英雄”的姿态大声地应答着。
哦!那晚,最出神和快乐的是我,因为看见家长、孩子都身临其境、信以为真地体验着游戏带来的乐趣。
多年后,当年这群“勇士”回幼儿园看望我,大家竟然无一例外地都记着那个中秋夜的“农民起义”。
近期,观摩了一个科学活动,活动目标是探究光、物、影之间近大远小的关系。同一个教师、同一个教学内容,却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情景:第一次用了手电筒照射玩具,第二次用了著名的影子秀“read aII about it”为主线。精湛的技艺、感人的故事,使得探索的环节变成了情感经历的过程。
在生动的故事情景中,让孩子经历事件,体验情感,感知世界。我相信,这样的学习,对孩子来说,其作用好比是一次惊险的旅行。因此,努力寻找和捕捉孩子生活中或虚拟或真实的事件并使其情景化,有利于激发孩子潜在的学习热情。
此外,富有挑战的竞技情景,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我们一定都很熟悉以下的教学现场:孩子“拉着朋友一起到达终点”和“比比谁先到终点”有情绪反差:孩子“编唱第二段”和“谁编唱的第二段最好玩”有神情反差;孩子“剪一根长长的纸条”和“谁剪的纸条最长”有行为反差……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相比而言,孩子对“比一比”拥有更高的热情。
中班下学期,孩子们分两队在九宫格里玩“五子棋”游戏。一局下来,女孩队输得有些惨。面对男孩的欢欣雀跃,女孩有些垂头丧气。
我一跃而起:“我是女的,我加入女队!”女孩们的眼里闪烁着希望之光。我让了男孩队几步之后,带领女孩队一举五联通。“耶!”女孩感受到了胜者的快乐,体验到了比赛的乐趣,开始开动脑筋琢磨起输赢的技巧。
尽管创设比赛的游戏情景比较常见,但我们依然要细腻地感知孩子的发展水平,评估双方的真实能力,适时地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因为,如果比赛双方的水平过于悬殊,反而容易使弱的一方丧失学习的愿望。
许多年前,朱家雄教授就指出:有效的教学,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景。所谓学习情景,其实质是在关注孩子的学习特征之下,探究孩子在怎样的环境和情感中学习更合适。只有当我们找寻到孩子学习的合适情景,教学的有效性就胜券在握。
所以,我们需要不遗余力地去靠近孩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