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讲课稿(3课时)
引言:朱自清的《背影》自1925年问世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交口称赞,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曾多次被选为重点教材,启发和影响了几代人。下面是小编提供的一份朱自清《背影》的师生共用的讲课稿,希望对老师和同学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2.能力目标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情感目标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卸( ) 奔( )丧( ) 狼藉( ) 簌簌( ) 典( )质 赋( )闲颓( )唐 琐( )屑( ) 差( )使 拣( ) 蹒( )跚( )
2. 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父亲》。以歌曲和下面一段独白导入:
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2)请学生分段有感情的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分出段落,并了解段落大意。
1、第1自然段 段意( )
问: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呢?
问:课文题目是背影,而这里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呢?
2、第2~3自然段
问:“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问:第3段写的是什么?
3、第4~5自然段
问:在第4自然段中,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
问:这一段共出现过几次“聪明”?请找出原文。
问:在第4、第5这两段中,作者几次提到我的年纪?请找出来。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父亲在送行时对我的细心关照。我们可以把这两段概括为“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课堂练习
1.下边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iè) 簌簌(sù) 行李(xínɡ ) 颇(pō)
B.丧事(sān) 赋闲(fù) 拣定(jiǎn) 迂(yū)
C.妥帖(tiē) 典质(zhí) 栅栏(shān) 攀(bān)
D.游逛(ɡuànɡ) 狼藉(jiè) 颓唐(tū) 搀(chān)
2.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B.他待我斩斩不同往日。
C.我最不能妄记的是他的背影。D.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废事些。
3.选出加粗词运用正确的一项( )
A.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藉。B.他腿有点毛病,走路很踌躇。
C.有人说90年代的青年是颓唐的一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D.对面的老大爷蹒跚地走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初中语文《背影》微课教学设计
2.《背影》公开课教案
3.背影课文原文
4.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学方案(2课时)
5.《背影》课后反思
6.《背影》分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两课时)
7.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及课后答案
8.朱自清《背影》原文及课本词语解释
9.《背影》课文理解练习答案及教学建议
10.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