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成功》读后感

文章 2019-07-17 21:31:09 1个回答   ()人看过

《靠自己成功》是著名作家刘墉先生写给女儿的一本书。作者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移居美国后,又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

书中谈到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作者的女儿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每个年轻人在读书、走向社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这本书可以说是送给所有希望获得成功但却有些迷茫困惑的年轻人的一份很好的礼物。

在书中,作者既是一位慈父,又是一位严师:他从怎样规划睡眠、怎样利用时间、怎样得体穿衣、怎样训练写作这些切实可行的小事情谈起,在怎样看待偶像,怎样与老师相处,怎样克服恐惧、焦虑等方面提出建议,也谈到如何正确对待胜败和死亡这些人生重要课程。每个讨论的问题单独成一篇文章,由生活中女儿遇到的一件小事引入,然后娓娓道来,夹杂着作者看到、听到、遇到的小故事,最终讲出其中的道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于孩子教育的观点:教育应该是爱到开心。其实这也是作者的目的,希望将美国教育中值得我们传统中式教育借鉴的地方呈现出来。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考取功名,从古代人讲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现在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都强加在孩子身上。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穷死家长,累死孩子,挤死补习班。作者举了一个女儿所在的美国学校的例子,女儿的一次数学期末考试,有一题老师没教过,但是去校外补习的同学都会。老师说因为没教,所以不算分。那些会的学生抗议不公平。老师居然回答:“如果我算分,变成鼓励你们去补习,才是真的不公平”。这个例子让我感触很深,这和国内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几天,看到国内的新闻:教育部还在提要切实做到学生减负。“学生减负”是从我在读中学的时候提出的,十几年过去了,还在减负,这是不是越减越负呢?如果,国内的家长能够更多的听孩子的意愿,国内的老师能不鼓励补习,国内的教育能做到不以考大学为目的,那么,我们的孩子还有负可减吗?这个口号还会存在十几年吗?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好学、好奇、好强,主动学习,那学到的东西才能“入于心”,潜能、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发挥。

另外,国内的学校教育中,重点都是在知识的灌输上面,对于人性、自由、责任的教育比较很少。在书中,作者提到女儿学校的规定,林林总总,很是具体详细。可以看到,其实美国的教育不是放任,有时是更加严格的,是教给大家什么是自由。只有在大家守法的条件下,才能谈自由。因为,自由是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的。当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人要求自由自主的时候,更应该对家庭和社会负起责任。

最后,以作者的一段话自勉:

强壮!独立!自由!快乐!

你是你。

坚持做你自己。

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