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落了外婆老了的散文
那天是周末,阳光很好。透过车窗,远处的村庄,静谧而熟悉。还有随风飘远的炊烟,格外招摇。翻过山头,翻新过的老屋,开始逐渐明朗。院坝里的黑影,一定是外婆在张望。
飞过青石桥,又爬了一段陡坡,终于到家了。车还没有停稳,外婆和几个舅舅、舅妈就围了过来。外婆站在那里,大声跟我说,“坐车累坏了吧,饭马上就好了”。一边说话的时候,走过来拉着我的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外婆的手暖和和的,感觉可以驱走整个冬天。
跟往常一样,一到家就钻进厨房,看外婆做了什么好吃的。灶头的火苗窜了出来,映在舅妈的脸上,泛着红光。拉了板凳围在火坑旁边,上面挂满了烟熏腊肉,偶尔有一滴油掉在柴头上,滋啦啦的响,飘来阵阵烤糊的肉香。
外婆走了进来,脚步很轻,差点没有察觉。“哎呀,我是去里屋拿什么的,我又忘了,你瞧我这记性,真是老了噢,不中用了”,外婆拍了一下后脑勺,转过身去往回走。我连忙站了起来,跟在外婆身后。外婆走在前面,脚步缓慢,颤颤巍巍,弯着身子,两鬓斑白,不停的在身上的口袋里摸索着钥匙。突然发现,外婆已经悄悄老了。
以前,外婆总是给我讲她年轻时的故事。
外婆出生在更偏远的高山,兄妹众多,家境贫寒。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外婆只上过一个月的学堂,能写清楚自己的名字,倒是算的一手好账,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聪明女子。在外婆刚满九岁的时候,作为童养媳嫁给外公。
当年,廖家是当地的望族,人丁兴旺,良田众多,廖家大院更是远近闻名。曾祖父是抗日老红军,在战场上挨过枪子,最终还是活着回来,瘸了一条腿,受村民爱戴。曾祖父子女众多,外公排行老大,个子不高,性格忠厚老实,语言不多,对父母的安排多半都是听从的。那个年代,小媳妇儿是不被待见的,听不完的恶婆婆虐待童养媳的故事。还好,外婆是幸运的,曾祖母是善良之人,一直把外婆带在身边,如待女儿一般,教她穿针引线、烧水煮饭、勤俭持家。
在外婆16岁的时候,与外公成婚,组建了小家庭。成婚的时候,外曾祖父特地送来了一个衣柜、一个木箱子和一个抽屉作为陪嫁。外婆高兴的落泪,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心里知道这些家具多么难得。尽管父亲是一名木匠,但也仅仅只是一名木匠。婚后,外公一心在外干活,家里的事情从未操心,外婆一个人倒也打理的井井有条。很快,他们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外婆共生了十三胎,顺利养活成人的仅有六个子女。
我曾认真的问过外婆,既然生活那么艰难,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孩子。外婆说,她们年轻的时候,都没什么文化,也不懂得计划生育,怀了就生,生了再怀。村里的人从骨子里认定的也是死理,谁家的儿子多,说话都硬气,也没人敢欺负。
外公外婆是能干的。听妈妈时常讲起,她们小的时候,别人家连青菜都没得吃,她们有饱饭吃;别人家的孩子大冬天光脚丫子的时候,她们有新的布鞋穿;别人家的衣服破洞裂口子,她们还有碎花儿布的新衣服穿。最难得的是,外公外婆坚持送六个儿女进学堂,读书识字。
几十年过去了,四合院式的廖家大院已经不在了,在那一年的滑坡,吊脚楼顷刻间被淤泥淹没,夷为平地。当时外婆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外婆安慰大家,只要一家人还在,房子可以再建,饿不死。
听隔壁阿婆说,外婆年轻的时候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眉清目秀,一双大眼睛,两根长长的麻花辫子,还有两个大大的酒窝,唱的几嗓子好山歌,更是操持家务的好手。在挣工分的年代,做起事来,丝毫不必男人差。性格好强,泼辣,据说当年跟隔壁村的妇人掐架,个子并不高大的外婆把人家按在箩筐里狠狠的揍了一顿,仅仅因为笑话她是被父母抛弃的童养媳。外婆说,当年那个狠啦,不能容忍人家这样笑话她,更受不了是被父母抛弃的事实。
“嫒嫒,你想什么呢,叫你半天没反应,你帮我把果盘端着”,外婆乐呵呵说着,一边拿出钥匙,慢悠悠的打开柜子。睡房的一切都是新的,定做的衣柜,新式的席梦思大床,还有绣满牡丹花的大红枕头。一眼就看见那柜子还说外婆当年的陪嫁,黑乎乎的,完全看不见柜子里面的东西,密不透风。“外婆,你这嫁妆现在可是古董呢,稀罕的很,拿出去可以卖个好价钱”,心血来潮拿外婆找乐子。“哈哈哈,哎呦喂,这样的破柜子谁看得上。这是你外曾祖父当年给我的嫁妆,还有角落里的那个箱子”,外婆一边说一边指着衣柜旁边的木箱,油漆都掉光了,不过还是看的出做工很精致。
“你拿出去吃,特地给你留的,还是上次你二姨从北京回来的时候给我带的,没舍得吃,等你们回来”。拿到院坝里,打开一看,居然是冰糖葫芦,还有各种手工点心,点心上的糖有点化了,早就过了保质期,还有了点点发霉的迹象。大家都在晒太阳,三言两语的闲聊,没有人在意外婆脸上细微的失落与叹息。“怎么就坏掉了呢,可惜了,也没放多久啊,还不到三个月”。突然鼻子一酸,可心里暖暖的。
冬天的太阳,说走就走了。风一吹,冷飕飕的,银杏叶随风飘落,满地金黄。树脚下,蜷缩的大黄猫还在昏睡,一副慵懒姿态,与世无争。外婆走过去,弯腰把它抱起,有点吃力。
本文标签:
[!--temp.ykpl--]